第二节 点 的 投 影
一切几何形体都是由是点、线、面构成的,而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所以首先研究点的投影规律。
一、点的三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点的一个投影无法唯一确定点的空间位置。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必须增加投影面,下面研究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规律。
如图2-4(a)所示,将空间点A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然后由点A分别向H、V、W面作垂线,垂足(即交点)a、a' 、a″即为A点的三面投影。其中H 面投影a称为水平投影,V面投影a'称为正面投影,W 面投影a″称为侧面投影。规定用大写字母表示空间点,用同名小写字母表示投影,其中V面投影小写字母加一撇、W面投影小写字母加两撇。
将空间点移去,三投影面展开,再去掉投影面边界,得A点的三面投影图,如图2-4(b)、(c)所示。
由图2-4(a)可以证明,由投射线Aa、Aa'构成的平面AaaXa'必垂直于OX轴,H面展开与V面共面后,a、aX、a'三点必共线,且aa'⊥OX轴。同理,a'a″⊥OZ轴。由图2-4(a)中长方体框架还可以看出
Aa'=aaX=a″aZ=OaY
Aa″=a'aZ=aaY=OaX
Aa=a'aX=a″aY=OaZ
综合以上分析,得点的三面投影规律为:
①点的水平投影与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长对正”;
②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高平齐”;
③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与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相等,即“宽相等”。
图2-4 点的三面投影及投影图
二、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如果把三面投影体系看作直角坐标系,投影轴为坐标轴,那么点A的位置可用直角坐标(xA、yA、zA)来表示。由图2-4可以看出,A点的坐标分别是A点到W、V、H面的距离,点的每一个投影都由两个坐标值确定。V面投影a'由(xA、zA)确定,H面投影a由(xA、yA)确定,W面投影a″由(yA、zA)确定。它们之间的度量关系是:
xA=Aa″=a'aZ=aaY=OaX
yA=Aa'=aaX=a″aZ=OaY
zA=Aa=a'aX=a″aY=OaZ
【例 2-1】 已知A(10、15、20),求点A的三面投影。
【解】 作图如下。
①画出投影轴OX、OYH、OYW、OZ,量取OaX=10,如图2-5(a)所示。
②过aX 作投影轴的垂线,在该线上自aX沿OYH轴向下量取15mm,得水平投影a,再自aX沿OZ轴向上量取20mm,得正面投影a',如图2-5(b)所示。
③过原点作∠YHOYW 的平分线(45°线)。由a点作OYH 的垂线并延长,与45°线相交,再由该交点作OYW轴的垂线并延长,同时由V面投影a'作OZ轴的垂线并延长,两垂线之交点即是侧面投影a″,如图2-5(c)所示。
图2-5 求点A的三面投影
【例 2-2】 已知点M的两面投影m和m',求点的另一投影m″[如图2-6(a)]。
【解】 作图如下。
①过m'点向OZ轴作垂线并延长。
②过原点作一条45°的斜线,如图2-6(b)所示。
③过m点向OYH轴作垂线并延长与45°线相交,由交点向OYW轴作垂线,与过m'点的垂线相交,交点即为m″点。
还可以不用45°线,用作圆弧的方法求出m″点,如图2-7所示。
图2-6 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其第三投影(一)
图2-7 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其第三投影(二)
三、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1.在投影面上的点
当空间点的三个坐标中有一个为零,则该点位于某投影面上。如图2-8(a)中,点A的Y坐标为零,位于正投影面上;点B的Z坐标为零,位于水平投影面上。
投影面上的点的投影特性:该点所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与该点重合,在另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落在相应的投影轴上。投影图如图2-8(b)所示。
2.在投影轴上的点
当空间点的两个坐标为零,则该点位于某投影轴上。如图2-8(a)中,C点的Y和Z坐标均为零,位于OX轴上。投影轴上的点的投影特性:该点的两个投影位于投影轴上与点自身重合,另一投影与原点O重合。投影图如图2-8(b)所示。
图2-8 投影面及投影轴上的点
当空间点的三个坐标均为零,则该点与原点O重合,其三个投影都与原点O重合。
四、两点的相对位置
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空间两点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根据两点的坐标值,即可判断其相对位置。设空间两点A(xA、yA、zA)和B (xB、yB、zB),若xA>xB、yA<yB、zA>zB,则判断A点在B点的左方、后方和上方,其投影及空间关系如图2-9所示。
由图2-9可见,已知两点的三面投影或两面投影也可判断其空间相对位置,正面投影反映上下、左右关系,水平投影反映左右、前后关系,侧面投影反映上下、前后关系。
图2-9 空间两点的位置关系
五、重影点及其可见性
当空间两点处于同一投射线上(有两个坐标相等)时,它们在与该投射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该投影称为两点的重影点。
如图2-10(a)所示,点A与B同时位于垂直于V面的投射线上,它们的V面投影b'(a') 是重影点;点C与D同时位于垂直于H面的投射线上,它们的H面投影c(d)是重影点;点E与F同时位于垂直于W面的投射线上,它们的W面投影e″(f″)是重影点。
空间两点成为重影点后,必有一点的投影被“遮盖”,便产生了重影点的可见性问题。由投射线的方向可明显判断,在成为重影点的两点中,距投影面较远的点的投影是可见的,后者是不可见的。因此,对V面、H面和W面的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规律是:前遮后、上遮下和左遮右。如图2-10(a)中,A、B两点为V面重影点, B点在A点之前,B点投影可见、A点投影不可见,表示为b'(a'),即不可见投影加括号表示。同理,C与D两点,为H面重影点,投影c可见,(d)为不可见;点E与F两点,为W面重影点,投影e″可见,(f″)为不可见,其投影图如图2-10(b)所示。
图 2-10 重影点及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