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抽搐与惊厥
【概述】
抽搐与惊厥均属于不随意运动。抽搐(tic)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异常的不自主收缩,并引起关节运动,多为全身、对称性。抽搐可起自肌肉、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任何部位的障碍。
抽搐同义词为痉挛(spasm),若伴有意识丧失者则称为惊厥(convulsion)。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强直性(持续肌肉收缩)、阵挛性(断续肌肉收缩)和混合性(先后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肌肉收缩)。
【诊断】
抽搐、惊厥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
全身性抽搐、惊厥为全身骨骼肌收缩。如癫痫大发作表现为强直-阵挛性抽搐,破伤风则是持续强直性抽搐。
局限性抽搐、惊厥为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的连续性抽动。如局限性运动性癫痫常表现为口角、眼睑、手或足等的反复抽搐;若抽搐自一处开始,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排列形式逐渐扩展,即自一侧拇指始,渐延及腕、臂、肩部,则为Jackson癫痫。而手足搐搦症则呈间歇性四肢(以上肢手部最显著)强直性肌痉挛,典型者呈“助产士”手。
1.病因
抽搐与惊厥的病因可分为特发性与症状性。特发性常由于先天性脑部不稳定状态所致。症状性病因有以下情况。
(1)脑部疾病
①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结核瘤、脊髓灰质炎等。
②外伤:如产伤、颅脑外伤等。
③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脑转移瘤。
④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缺氧等。
⑤寄生虫病:如脑型疟疾、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病、脑囊虫病等。
⑥其他:先天性脑发育障碍;原因未明的大脑变性,如结节性硬化、播散性硬化、核黄疸等。
(2)全身性疾病
①感染:如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链球菌败血症、中耳炎、百日咳、狂犬病、破伤风等。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急性感染所致。
②中毒:内源性,如尿毒症、肝性脑病;外源性,如乙醇、苯、铅、砷、汞、氯喹、阿托品、樟脑、白果、有机磷等中毒。
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或阿-斯综合征等。
④代谢障碍:如低血糖、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子痫、维生素D缺乏等。其中低钙血症可表现为典型的手足搐搦症。
⑤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炎等。
⑥其他:如突然撤停催眠药、抗癫痫药,还可见于热射病、溺水、窒息、触电等。
(3)神经官能症 如癔症性抽搐和惊厥。
(4)高热 常是婴幼儿抽搐的主要原因。
2.年龄特征
(1)新生儿出现抽搐、惊厥要注意破伤风,婴儿抽搐、惊厥可见于高热惊厥、低钙血症、颅内感染等。
(2)幼儿抽搐、惊厥最多见于高热惊厥、癫痫、低血钙性手足搐搦症等。
(3)儿童期抽搐、惊厥多见于癫痫、杀鼠药中毒、药物中毒、动植物中毒等。
(4)成人抽搐、惊厥多见于农药中毒、化学药品中毒等。
(5)老年人抽搐、惊厥则多见于脑血管意外等。
(6)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有家族史,发作间歇正常,无神经系统体征,抽搐、惊厥发作时有意识丧失、瞳孔扩大与舌咬伤且有脑电图异常等表现,可考虑原发性癫痫。
3.伴随症状
(1)有智能发育不良,肤色、发色偏浅,肌张力增高或伴有震颤或手足徐动 可考虑氨基酸尿症。
(2)抽搐、惊厥合并手足搐搦,且有脂肪痢或甲状腺手术史 可考虑低血钙性手足搐搦症。
(3)抽搐、惊厥在空腹或剧烈运动后出现,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恢复 可以考虑低血糖症的诊断。
(4)抽搐、惊厥伴发热 多见于小儿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胃肠功能紊乱、出牙、重度失水等。但需注意,惊厥也可引起发热。
(5)抽搐、惊厥伴高血压 可见于高血压病、肾炎、子痫、铅中毒等。
(6)抽搐、惊厥伴脑膜刺激征 可见于脑膜炎、脑膜脑炎、假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7)持续而剧烈的发作 要考虑颅内出血或药物中毒。
(8)抽搐、惊厥发作前有剧烈头痛 可见于高血压、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急救与治疗】
主要是急诊对症处理,防止外伤;其次是积极确诊并治疗病因。
惊厥患者的一般处理原则如下。
①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或呕吐物进入气管发生窒息。应防止患者咬伤舌头,可用纱布将压舌板裹好放入患者一侧上下牙之间,或使用开口器。另外,须防止跌伤。
②针刺疗法,发作时可针刺水沟(人中)、涌泉。
③地西泮(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可用10%水合氯醛溶液20~30mL灌肠。
④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活细节,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