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动物生物化学

【A1型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

A.丝氨酸  B.蛋氨酸  C.赖氨酸  D.苯丙氨酸  E.缬氨酸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解析】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所有生物都以同样20种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结构单位。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太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除了必需氨基酸外,都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本题选A。

2.下列氨基酸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

A.精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谷氨酸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解析】 根据氨基酸分子中侧链基团(R)所带羧基和氨基的不同,氨基酸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碱性氨基酸能水解的氨基个数多于能水解的羧基个数(溶液呈碱性)的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酸性氨基酸能水解的—NH2比—COOH数目少,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本题选D。

3.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离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范德华力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解析】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是,前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缩合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肽键。离子键、疏水键、氢键、范德华力属于非共价作用,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化学键。本题选C 。

4.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

A.一级结构改变  B.溶解度增加  C.生物功能丧失

D.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E.以上都错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的变性

【解析】 蛋白质变性的含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如受热、辐射、有机溶剂等,蛋白质一级结构保持不变,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由天然的折叠状态转变成伸展的状态,并引起生物功能的丧失以及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持高级结构的非共价键被破坏,但一级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和D选项是盐溶与盐析的特点,不是变性蛋白的特点。本题选C。

5.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

A.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E.以上都错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理化性质与分析分离技术-蛋白质理化性质

【解析】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状态与溶液的pH值有直接关系,表现不同的电泳行为。当蛋白质在溶液中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即静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故本题选D。

6.蛋白质分子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

A. 220nm  B. 260nm  C. 280nm  D. 350nm  E. 380nm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理化性质与分析分离技术-蛋白质理化性质

【解析】 蛋白质分子重点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的紫外光范围内有特异的吸收光谱,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7.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不稳定性  D.都有辅因子参与

E.酶活性可以调节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酶-酶的特点

【解析】 酶的特点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或特异性、活性具有可调节性和不稳定性。酶有单纯酶与结合酶,并非都有辅因子。因此选D。

8.下列关于辅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团的传递

B.具有单独的催化活性

C.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D.一般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与酶蛋白分开

E.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酶-酶的化学组成

【解析】 酶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包括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因此C是正确的,D不正确。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都没有催化活性,因此B错误。辅酶和辅基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应中传递电子、氢原子或一些基团,因此A错误。

9.某酶有5种底物(S),其Km值分别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

A. S1:Km=1×10-4M  B. S2:Km=1×10-5M  C.S3:Km=1×10-7M

D. S4:Km=1×10-8M  E. S5:Km=1×10-9M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酶-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解析】 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是米氏常数(Km),单位是浓度。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Km值的大小,近似地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具有最小的Km的底物就是该酶的最适底物或称天然底物。因此选E。

10.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  )

A.酶以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

C.两种形式的转变由酶催化

D.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

E.有放大效应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酶-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解析】 化学修饰(共价修饰)是调节酶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酶分子上的某些氨基酸基团,在另一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类酶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二是这种酶促反应常表现出机联放大效应。

11.机体内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动物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C.核酸的组成成分  D.结缔组织和细胞基质的组成成分

E.以上都是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糖代谢-糖的生理功能

【解析】 糖是动物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动物所需能量的70%来自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贮存形式。此外糖也是动物组织结构的组成成分。糖蛋白、糖脂都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核糖与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蛋白多糖构成结缔组织和细胞基质。糖也与血液凝固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等功能有关。本题选E。

12.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  )

A.线粒体基质  B.内质网膜上  C.胞液中  D.细胞核内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糖代谢-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解析】 糖酵解途径是指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之为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葡萄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13.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

A. NADPH+H  B. NAD  C.ADP

D. CoASH  E. FADH2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糖代谢-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解析】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第一,磷酸戊糖途径中产生的还原辅酶NADPH+H是生物合成反应的重要供氢体,为合成脂肪、胆固醇等提供氢;第二,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

14. 1mol 的NADH通过NADH呼吸链,最终与氧化合生成水,产生的ATP数量为(  )

A. 1mol  B.1.5mol  C.2mol  D. 2.5mol  E. 3mol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生物氧化ATP的生成-氧化磷酸化

【解析】 氧化磷酸化是指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的依次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H2O,这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的磷酸化反应(ADP+Pi)生成ATP。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产生ATP的主要方式。1mol的NADH通过NADH呼吸链最终与氧化合生成水,伴随有2.5mol ATP生成,而1mol的FADH伴随有1.5mol的ATP生成。

15. 1摩尔棕榈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多少摩尔ATP (  )

A. 108  B. 106  C. 98  D. 32  E. 30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脂类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长链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解析】 棕榈酸的β-氧化过程的能量计算:生成了8乙酰CoA,7FADH2,7NADH+H+;能产生108mol ATP。脂肪酸活化时要消耗2个高能键,故彻底氧化1mol棕榈酸净生成106mol的ATP。

16.肠道吸收的甘油三酯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 (  )

A. CM  B. LDL  C. VLDL  D. HDL  E. IDL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脂类代谢-血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解析】 乳糜微粒(CM):运输外源(肠道吸收)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到肌肉、心和脂肪等组织;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把内源性(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运到肝外组织去存储或利用;低密度脂蛋白(LDL):由CM与LDL的代谢残余物合并而成,富含胆固醇,是向组织转运肝脏合成的胆固醇的主要形式;高密度脂蛋白(HDL):在肝脏和小肠合成,作用与LDL相反,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把外周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

17.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

A.转氨基作用  B.还原性脱氨基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直接脱氨基作用  E.氧化脱氨基作用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含氮小分子代谢-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脱氨基作用

【解析】 体内大多数的氨基酸脱去氨基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的,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全部过程是可逆的。骨骼肌和心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弱,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18.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  )

A.天冬酰胺  B.谷胱甘肽  C.谷氨酰胺  D.酪氨酸  E.谷氨酸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含氮小分子代谢-氨的代谢-氨的来源与去路

【解析】 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催化下,氨与谷氨酸形成无毒的谷氨酰胺。它是体内运输和储存氨的方式。

【A2型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9.肝中合成尿素的代谢通路,也称鸟氨酸-精氨酸循环。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氨基来源于(  )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氨基甲酰磷酸  D.天冬氨酸  E.天冬酰胺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含氮小分子代谢-氨的代谢-尿素的合成

【解析】 由氨及二氧化碳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精氨酸,再由精氨酸分解释出尿素和鸟氨酸。此过程中鸟氨酸起了催化尿素产生的作用。总反应式:

NH3+CO2+3ATP+Asp+2H2O 尿素+2ADP+2Pi+AMP+PPi+延胡索酸

①尿素分子中的氮,一个来自氨甲酰磷酸(或游离的NH3),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Asp);故本题选D;②每合成1mol尿素需消耗3mol ATP中的4个高能磷酸键;③每形成1mol尿素,可以清除2mol氨和1mol CO2;④循环中消耗的Asp可通过延胡索酸转变为草酰乙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从其他α-氨基酸获得氨基而再生。

20. 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许多脱氧核糖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多聚核苷酸链,二级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着同一中心轴,以右手旋转方式构成一个双螺旋结构。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碱基配对发生在嘌呤碱和嘧啶碱之间

B.鸟嘌呤和胞嘧啶形成3个氢键

C.双螺旋DNA的直径为2nm

D.双螺旋DNA 每10对核苷酸绕中心轴转一圈,高度为3.4nm

E.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形成3个氢键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核酸化学-核酸的结构

【解析】 DNA分子的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在DNA分子中,A与T,C与G的摩尔比都接近为1,称之为碱基当量定律。两股链以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稳定联系在一起,在双螺旋中,碱基总是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因此A是正确的。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而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因此B正确,E错误。DNA双螺旋的直径为2nm,每10对核苷酸绕中心轴转一圈,螺距为3.4nm,因此C、D都正确。故本题选E。

21.核酸的变性是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分开,成为两股单链的DNA分子。让核酸变性的因素可以是加热、加酸、加碱或者乙醇有机溶剂等。变性后的DNA生物学活性丧失,在260nm处的光吸收值升高。与变性相关的概念是DNA的Tm值,它是指(  )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B.双螺旋DNA达到开始变性时的温度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的温度  D.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4时的温度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核酸化学-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

【解析】 通常将50%的DNA分子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点温度(Tm)。G-C碱基对含量越高的DNA分子则越不易变性,Tm值也大。

22.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转录起始于DNA模板上特定的部位,该部位称为转录起始位点或启动子。原核生物识别转录起点的是(  )

A. σ因子  B.核心酶  C. ρ因子  D.RNA聚合酶的α亚基

E. RNA聚合酶的β亚基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RNA的转录-转录后的加工

【解析】 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起始并完成基因的转录。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包含有α2ββ′σ 5个亚基。 σ亚基以外的部分称为核心酶。 σ亚基的作用是帮助核心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本题选A。

23.遗传密码是指DNA或由其转录的mRNA 中的核苷酸顺序与其编码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密码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B.细胞内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总数为61个

C.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组以上的密码

D.一组密码只代表一种氨基酸

E.密码具有连续性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蛋白质的翻译- mRNA 与遗传密码

【解析】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从病毒、细菌到高等动植物都共同使用一套密码子,因此A是错误的。每三个相邻碱基组成1个密码子,除了UAA、UAG、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外(称为终止密码),其余61个密码子负责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B正确。同时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因此C是正确的。除了起始和终止密码子外,其余密码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因此D正确。密码子具有不重叠性,即连续性,绝大多数生物中的密码子是不重叠而连续阅读的。因此E正确。本题选A。

24.带有互补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或RNA,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其具有互补或部分互补的碱基将会形成双联结构。如果互补的核苷酸片段来自不同的生物体,如此形成的双链分子就是杂交核酸分子。其中,用标记的单链DNA或RNA做探针,检测DNA片段中特异基因的技术称为(  )

A. Southen-印迹  B. Northen-印迹  C. Westen-印记

D.原位杂交技术  E. PCR技术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核酸分析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 Southen-印迹:将电泳凝聚中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变性后,通过与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探针杂交,以检测DNA片段中特异基因的技术;因此选A。Northen-印迹:将RNA分子从电泳凝聚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通过与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探针杂交,以检测RNA片段中特异基因的技术; Westen-印记是用标记的探针检测特异蛋白质的技术;原位杂交是将菌落或嗜菌斑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使溶菌变性的DNA与滤膜原位结合,再与标记的DNA或RNA探针杂交,然后显示的与探针序列具有同源性的DNA印迹位置,与原来的平板对照,从中挑选含有插入序列的菌落或嗜菌斑。PCR技术是基因体外扩增的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A3/A4型题】

答题说明: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试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25~28题共用以下题干)

氧气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动物借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某鸡场冬天使用煤炉加热保温,由于通风不畅,导致CO中毒,引起大批鸡只死亡。

25. CO中毒鸡死亡的原因是(  )

A.细胞外缺氧  B.细胞内缺氧  C.热应激  D.冷应激  E.红细胞变性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蛋白质化学及其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变构

【解析】 CO中毒是由于血红蛋白与CO有比较高的亲和力,与CO结合后就无法再与O2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缺氧而导致中毒。这种缺氧是因为CO抑制了血红蛋白内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而引起的细胞内缺氧,而不是细胞外缺氧。发生本病时,红细胞并未变性。故本题选B。

26.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是(  )

A.多肽  B.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八聚体

【答案】 D

【解析】 血红蛋白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都包括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

27.血红蛋白的与氧结合的数学曲线是(  )

A.直线  B.抛物线  C.S形曲线  D.双曲线  E.折线

【答案】 C

【解析】 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呈S形曲线。S曲线说明血红蛋白分子与氧结合的过程中,其亚基之间存在变构作用。

28. CO引起中毒是因为CO抑制了呼吸链中的那个部分(  )

A.不需氧脱氢酶  B.辅酶Q  C.铁硫中心  D.细胞色素  E. NADH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生物氧化-呼吸链-呼吸链的组成

【解析】 不需氧脱氢酶(包括NADH, FADH)、辅酶Q、铁硫中心和细胞色素都是线粒体内呼吸链的组成部分,其中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血红素的传递电子蛋白,有细胞色素a,b,c等十多种。细胞色素aa,也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呼吸链的末端,容易被CO, CN抑制。

(29~31题共用以下题干)

马的肌红蛋白尿是一种以肌红蛋白尿和肌肉变性为特点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某赛马由于长期闲置后突然大量运动,突发臀肌强直,后躯麻痹,尿液呈深棕色。

29.该病产生的原因是哪种物质在体内迅速堆积(  )

A.丙酮酸  B.柠檬酸  C.乳酸  D.草酰乙酸  E.草酸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糖代谢-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解析】 平时饲养良好的马在闲置时,大量储备肌糖原,在突然大量运动的情况下,氧供应不足,糖的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而无氧酵解的产物是大量的乳酸。乳酸刺激肌肉变性故而引起本病。

30.本病是由马体内的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发生本病时,这种异常的糖代谢的途径是(  )

A.无氧酵解  B.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葡萄糖异生  E.糖原合成

【答案】 A

【解析】 突然大量运动情况下,氧供应不足,在缺氧时,糖的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

31.假如引起该病的异常糖代谢途径是有氧氧化,那么关于有氧氧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全部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

C.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是动物机体获得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E.中间过程产生NADH和FADH

【答案】 B

【解析】 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A和C正确。其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1mol葡萄糖转变为2mol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第二阶段是2mol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2mol乙酰COA,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错误。糖的有氧分解是动物机体获得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NADH和FADH。因此本题选B。

(32~34题共用以下题干)

牛脂肪肝病是一种由于能量缺乏引起体脂动员,外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肝脏被肝脏利用,当肝内脂肪生成的速度大于运出的速度时,脂肪在肝脏内聚积,形成肝脏的脂肪浸润。

32.外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属于(  )

A.储存脂  B.组织脂  C.磷脂  D.糖脂

E.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脂类代谢-脂类及其生理功能-脂类的分类

【解析】 根据脂类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可以将其分为储存脂和组织脂。储存脂分布在动物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等外周组织中。储存脂的含量随机体营养状况变动。组织脂主要由类脂组成,分布于动物体所有的细胞中,是构成细胞的膜系统的成分,含量稳定,不受营养等条件的影响。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本题选A。

33.外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称为(  )

A.脂肪动员  B.甘油分解  C.β-氧化  D.酮体生成

E.甘油三酯合成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脂类代谢-脂类及其生理功能-脂肪的分解代谢

【解析】 在激素敏感脂肪酶作用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并释放进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动员。因此选A。

34.肝脏内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是(  )

A.甘油  B.酮体  C.乙酰COA  D. α-磷酸甘油  E. FAD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脂类代谢-脂类及其生理功能-脂肪合成

【解析】 动物体内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脂肪组织和小肠黏膜上皮。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是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35~37题共用以下题干)

骨软症是成年动物骨内骨化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饲料中钙磷缺乏及钙磷比例不当,导致骨质的进行性脱钙,骨质疏松的一种慢性疾病,患病动物表现为骨质脆弱,骨骼弯曲,变形等。

35.这种骨质的进行性脱钙称为(  )

A.钙化  B.羟化  C.骨溶解  D.骨生成  E.骨软化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水-无机盐与酸碱平衡-钙磷代谢

【解析】 骨虽然是一种坚硬的固体组织,但它仍然与其他组织保持者活跃的物质交换。当骨溶解时,则发生钙、磷从骨中动员出来,使血中钙和磷浓度升高。骨软病是钙磷从骨中动员出来,本题选C。

36.关于体液中Ca2+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调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B.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C.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D.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激素的调解作用

E.以上都是

【答案】 E

【解析】 体液中钙磷虽然只占其总量的极少部分,但是在机体内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A、B、C、D都是Ca2+的作用。

37.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骨钙和血钙平衡的调节(  )

A.甲状旁腺素  B.甲状腺降钙素  C. 1,25-二羟维生素D

D.甲状腺素  E.以上都不参与

【答案】 D

【解析】 甲状旁腺素、甲状腺降钙素、1,25-二羟维生素D都参与骨细胞的转化调节,影响骨钙和血钙的平衡,而D甲状腺素并不参与。

【B1型题】

答题说明: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1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38~42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转运  E.胞吞

38.小分子与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穿越细胞膜的自由扩散过程,转移方向依赖于它在膜两侧的浓度差。这种物质过膜运输方式是(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物质的过膜运输

【解析】 物质的过膜转运有不同的方式。根据被转运的对象及转运的过程是否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可细分为各种过膜转运方式。简单扩散指小分子与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穿越细胞膜的自由扩散过程,转移方向依赖于它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载体。因此只能选A。

39.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过程,转运需要膜上特异转运载体的参与。这种物质过膜运输方式是(  )

【答案】 B

【解析】 促进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过程,转运需要膜上特异转运载体的参与。因此只能选B。

40.物质依赖于转运载体、消耗能量并能够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过膜转运方式。这种物质过膜运输方式是 (  )

【答案】 C

【解析】 主动转运是物质依赖于转运载体、消耗能量并能够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过膜转运方式。因此只能选C。

41.如细胞膜内外的K和Na转运的方式是(  )

【答案】 C

【解析】 细胞内外K和Na转运依靠钠钾泵,又称Na-K-ATP酶,其作用是保持细胞内高K和低Na,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并消耗ATP酶,因此选C。

42.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式是(  )

【答案】 E

【解析】 蛋白质、核酸、多糖、病毒和细菌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与细胞膜的仪器移动实现的,其方式有内吞作用,即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一小部分包围,内陷,然后从质膜上脱落,形成细胞内的囊泡的过程。因此选E。

(43~46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反馈作用  B.同工酶  C.变构调节

D.共价修饰  E.多酶复合体

43.由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或中间产物对催化途径起始阶段的反应过途径分支点上反应的关键酶进行的调节,这种酶的活性调节方式称为(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酶-酶的活性调节

【解析】 由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或中间产物对催化途径起始阶段的反应过途径分支点上反应的关键酶进行调节(激活或抑制),称为反馈控制。

44.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  )

【答案】 B

【解析】 同工酶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这类酶有数百种,它们通过在种别、组织之间,甚至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差异调节机体的代谢。

45.由多亚基组成,具有S形动力学特征的酶的活性调节方式称为(  )

【答案】 C

【解析】 变构酶的分子组成一般是多亚基的。酶分子中与底物分子相结合的部位称为催化部分,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称为调节部位。变构剂可以与酶分子的调节部位进行非共价的可逆的结合,改变酶分子的构象,进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变构调节。变构酶具有S形动力学特征。

46.有些酶分子上的某些氨基酸基团,在另一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  )

【答案】 D

【解析】 有些酶分子上的某些氨基酸基团,在另一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共价修饰调节,这类酶称为共价修饰酶。这种酶促反应常表现出级联放大效应,是许多代谢调节信号在细胞内传递的基本方式。

(47~50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E.尿嘧啶

47. DNA分子组成中的碱基A 是指(  )

48. DNA分子组成中的碱基T 是指(  )

49. DNA分子组成中的碱基C 是指(  )

50. DNA分子组成中的碱基G 是指(  )

【答案】答案分别是C、A、B、D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核酸化学-核酸的化学组成

【解析】 核酸分为脱氧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DNA中含有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腺嘌呤(A)和鸟嘌呤(G)。而RNA中由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所含嘌呤种类与DNA一样。

(51~53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反转录  E.中心法则

51.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  )

52.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  )

53.以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

【答案】 答案分别是A、B、C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DNA的复制-中心法则

【解析】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称为复制。而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以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

遗传信息按DNA-RNA-蛋白质的方向传递,称为遗传学的中心法则。某些RNA病毒有反转录酶,能够催化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这就是反转录作用,此DNA链称为互补DNA链(cDNA)。

(54~57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拓扑异构酶  B.解旋酶  C.单链DNA结合蛋白

D.引发酶  E. DNA 聚合酶

54.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类与蛋白因子中,解开DNA双链所需的酶是(  )

55.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类与蛋白因子中,以稳定解开的DNA维持单链状态,防止它们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同时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因子是(  )

56.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类与蛋白因子中,催化合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小片段RNA引物的酶是(  )

57.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类与蛋白因子中,可以DNA为模板,催化底物(dNTP)合成DNA的酶是(  )

【答案】 答案分别是B、C、D、E

【考点】 考试大纲:核酸的功能与分析技术-DNA复制- DNA复制主要的酶与蛋白因子

【解析】 DNA复制需要的酶和蛋白因子如下:①拓扑异构酶:改变DNA拓扑性质,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②解旋酶:解开DNA双链;③单链DNA结合蛋白:稳定解开的DNA维持单链状态;④引发酶:引物酶,催化合成一种小分子RNA片段,DNA新链在合成的RNA引物的3′OH端延伸;⑤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催化dNTP合成DNA;⑥链接酶:催化双链DNA缺口处的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⑦端粒和端粒酶:端粒防止染色体间末端链接,补偿5′端消除RNA引物后的空缺。端粒酶:以自身所含的RNA为模板来合成DNA的端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