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兽医病理学
【A1型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等基本规律的科学被称为( )
A.病理学 B.病因学 C.疾病学 D.病变学 E.病毒学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疾病概论
【解析】 这是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动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病理学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损伤、损伤的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讨论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病变基础,阐述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病理学各论又称系统病理学,是在病理学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2.可发生于细胞浆内的变性包括脂肪变性 、细胞肿胀和( )
A.透明变性 B.纤维素样变性 C.坏死 D.凋亡 E.淀粉样变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肿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
【解析】 变性是指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蓄积或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细胞浆内的变性表现为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细胞间质的变性表现为透明变性、淀粉样变、纤维素样变等。
3.下列关于坏死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
B.坏死时细胞膜保持完整,凋亡时细胞膜受破坏
C.坏死时细胞器肿胀、破裂,凋亡则保持完整
D.凋亡时有凋亡小体形成
E.坏死时DNA无规律降解,凋亡时DNA降解有规则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解析】 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凋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而坏死时细胞膜破损。除B外的其余4个选项均为坏死和凋亡的正确表述。
4.( )浓度升高而引发的皮肤、黏膜、巩膜、浆膜、骨膜以及实质器官黄染,称为黄疸。
A.卟啉 B.含铁血黄素 C.脂褐素 D.胆红素 E.尿酸盐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病理性物质沉着
【解析】 本题所有选项均为不同的病理性物质沉着,注意区分其发生原因和机制。①卟啉又称无铁血红素,卟啉沉着的患病动物在临诊上的特征为尿液、粪便和血液呈红棕色,动物的牙齿呈淡红棕色,所以也称“红牙病”。②含铁血黄素的病理性沉着多为局部性,提示陈旧性出血。当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可出现全身性含铁血黄素沉积。③脂褐素是一种不溶性的脂类色素,呈棕褐色颗粒状,常见于心肌纤维、肝细胞、神经细胞和肾上腺细胞内。④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发的皮肤、黏膜、巩膜、浆膜、骨膜以及实质器官黄染,称为黄疸。⑤尿酸盐沉着又称为痛风,是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
5.左心衰竭引起淤血的主要器官是( )
A.肾 B.肝 C.肺 D.脾 E.脑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肺淤血的原因、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解析】 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常引起肺淤血,眼观肺体积膨大,被膜紧张,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在水中呈半浮沉状态。右心衰竭引起的淤血主要发生于肝、肾等器官。
6.槟榔肝的基本病变包括两方面,即( )
A.急性肝淤血伴随肝细胞坏死 B.慢性肝淤血伴随胆色素沉着
C.急性肝淤血伴随肝细胞颗粒变性 D.慢性肝淤血伴随肝细胞脂肪变性
E.慢性肝淤血伴随肝细胞透明变性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肝淤血的原因、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解析】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淤血(暗红色),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黄色),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状似槟榔切面,故名槟榔肝。
7.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缓慢 C.血流加快
D.心血管内膜损伤 E.凝血物质减少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血栓形成的条件
【解析】 血栓的形成与以下三方面有关:①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胶原裸露是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②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及不规则为凝血创造了条件。③血液性质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以上三个原因和条件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但是在不同时期各起着不同的作用,而血管内膜受损是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8.出血的类型包括破裂性出血和( )
A.渗出性出血 B.损伤性出血 C.内伤性出血 D.浸润性出血 E.出血性素质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出血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解析】 根据出血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外出血(血液流出体外)和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根据出血的发生原因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破裂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渗出性出血也称为渗漏性出血,多见于某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炭疽、出血性败血病、鸡新城疫等)、中毒(有机磷、灭鼠药、砷等)引起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漏出血管外。
9. DIC时常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即( )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营养不良性贫血
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E.继发性纤溶亢进性贫血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DIC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解析】 DIC的特点是微循环中发生血小板凝集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继发纤维蛋白原减少,纤溶过程逐渐活跃,而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因此DIC病程中出现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性贫血,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血栓、溶血和出血等临床表现,往往危及生命。
10.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 )
A.黏膜上皮细胞 B.乳腺上皮细胞 C.肝细胞
D.神经元 E.淋巴细胞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各种组织的再生
【解析】 回答类似题目时注意区分各种组织的不同再生能力。不稳定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如被覆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稳定细胞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包括肝、胰、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各种腺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的细胞等。而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弱,基本上通过瘢痕修复。
11.炎症的全身性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多和( )
A.出血 B.发热 C.应激 D.机能障碍 E.渗出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基本表现
【解析】 炎症可引起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和局部表现。全身性反应主要是白细胞计数增多和发热。在急性炎症,尤其是细菌感染所致急性炎症时,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但是在某些病毒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过程中,白细胞往往不增加,有时反而减少。而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2.下列关于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错误描述是( )
A.渗出液和炎症有关,漏出液和炎症无关 B.渗出液浑浊,漏出液清亮
C.渗出液蛋白含量比漏出液高 D.渗出液易凝固,漏出液不易凝固
E.渗出液含有细胞成分比漏出液少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液
【解析】 ①漏出液与炎症无关,颜色淡黄清亮,稀薄透明;不能自凝;蛋白含量低,以白蛋白为主,球蛋白比例低于血浆;相对密度<1.015;细胞成分少。②渗出液与炎症相关,颜色浓厚、多混浊;能自凝;蛋白含量高,蛋白成分近似血浆;相对密度>1.018,细胞成分多。从以上区别点可分析,本题只有E为错误答案。
13.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包括直接蔓延和( )
A.种植 B.转移 C.溃疡 D.栓塞 E.浸润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肿瘤的扩散
【解析】 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是转移,因此,转移是诊断恶性肿瘤最确切的指标。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14.支气管肺炎又称为( )
A.纤维素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慢性肺炎
D.肺泡性肺炎 E.间质性肺炎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和病变特征
【解析】 按病因累及的部位和病变范围大小,又可将肺炎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小叶性肺炎是肺炎的最基本形式。炎症首先由支气管开始,继而蔓延到细支气管和所属的肺泡组织,因而也称为支气管肺炎。由于其病变多半局限于肺小叶范围,所以又称为小叶性肺炎。其炎性渗出物以浆液和剥脱的上皮细胞为主,因而也称为卡他性肺炎或浆液性肺炎。
15.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特征是神经组织的变性坏死、血管反应以及( )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B.神经元再生 C.嗜碱性粒细胞浸润
D.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E.胶质细胞增生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脑炎的分类及病变特点
【解析】 非化脓性脑炎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神经组织的变性坏死,变性的神经细胞表现为肿胀和皱缩,局部坏死的神经组织形成软化灶。②血管反应,其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围管性细胞浸润。③胶质细胞增生。增生的胶质细胞以小胶质细胞为主,可以呈现弥漫性和局灶性增生。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变性的神经细胞,称卫星现象;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坏死的神经细胞,称噬神经元现象。
16.疾病的发展过程的共同规律是( )
A.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B.机体的代偿过程 C.机体的防御过程
D.局部器官的病理过程 E.致病因素的损伤过程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疾病的概念及特点
【解析】 疾病时,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的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是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性变化,另一方面是机体对抗损害而产生的防御代偿适应性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并造成畜禽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在疾病过程中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的是损伤与抗损伤的对比关系。
17.血液循环中出现血栓、脂肪滴、空气、羊水等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 )
A.栓子 B.血栓形成 C.坏死 D.梗死 E.栓塞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栓塞与栓子的概念
【解析】 ①本题重点考察栓塞的概念,注意区分栓塞、栓子和血栓的不同含义和相互关系。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这些异常物质被称为栓子,最常见的栓子类型是血栓。此外脂肪滴、空气、羊水和细菌团块等都可成为栓子阻塞血管,引起栓塞。②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③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其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栓塞和小动脉持续痉挛等引起的血管阻塞,其基本病变为局限性组织坏死。
18.动物疾病发展过程中,从疾病出现一般症状到特征症状开始暴露的时期称为( )
A.隐蔽期 B.前驱期 C.临床经过期 D.转归期 E.终结期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疾病概论,动物疾病经过分期及特点
【解析】 疾病的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将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称为病程。病程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①潜伏期(隐蔽期),从病因入侵到该病一般症状出现。②前驱期,从一般症状到特征性症状出现。③症状明显期(临床经过期),出现该病特征性症状和表现。④转归期(终结期),疾病的发展趋向和结束阶段,可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和死亡三种形式。
19.细胞水肿常见于感染、中毒、缺氧等急性损伤,其机制是( )
A.溶酶体增多 B.细胞膜溶解 C.微绒毛增多
D.高尔基体增多 E.线粒体损伤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肿胀的发病机理
【解析】 细胞水肿的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潴留。
20.“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 )
A.水泡变性 B.脂肪变性 C.黏液变性 D.淀粉样变性 E.出血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脂肪变性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结局
【解析】 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眼观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与暗红色心肌交错排列,呈红、黄相间的虎皮状斑纹,称为“虎斑心”,常见于恶性口蹄疫。
21.结缔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的透明变性的共同特点是( )
A.发病机制相似 B.肉眼观察形态相似 C.组织学变化相似
D.均为蛋白质蓄积所致 E.呈强嗜酸性红染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
【解析】 透明变性又称玻璃样变性,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中出现均匀同质性的玻璃样物质。虽然因病因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尽相同,发生机制各异,但该类物质具有均质性、对伊红易染性等特点,组织学变化相似,呈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状。
22.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 )
A.坏死 B.变性 C.凋亡 D.梗死 E.坏疽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概念
【解析】 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梗死是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坏疽是坏死组织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变化。
23.湿性坏疽常发生于( )
A.深部创伤 B.肺 C.四肢末端 D.皮肤 E.脾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的类型及其特点
【解析】 坏死组织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变化,称为坏疽。干性坏疽多发生于体表皮肤(四肢、耳壳、尾根)。湿性坏疽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胃、肠、肺、子宫)坏死时。气性坏疽是特殊类型的湿性坏疽,大多由深部创伤(阉割、战伤)感染厌气菌(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引起。
24.由肉芽组织的生长来修复伤口的过程被称为( )
A.纤维性修复 B.痊愈 C.再生 D.肥大 E.化生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解析】 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损伤后,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发生缺损时,不能通过原来组织再生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填补,称为纤维性修复,之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过去常称为不完全再生。如果考查相似的题目,例如提问纤维性修复的形成基础是什么,答案应为肉芽组织。
25.恶性肿瘤的瘤细胞( )
A.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 B.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 C.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
D.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小 E.分化程度不一,异型性小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肿瘤的异型性
【解析】 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被称为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异型性小者,说明它与有关的正常细胞、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细胞、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因此,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
26.应激时,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时期是( )
A.警觉期 B.防御期 C.抵抗期 D.适应期 E.衰竭期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应激的分期
【解析】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引起的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应激反应可分三期:①警觉期,警觉反应使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或逃避损伤的能力;②抵抗期,机体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③衰竭期,持续强烈的有害刺激耗竭机体的抵抗能力,应激反应的负效应和应激相关疾病相继出现,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
27.猝死是指当心跳或呼吸骤停时,可以无明显的濒死期而直接进入( )
A.假死期 B.潜伏期 C.临床死亡期 D.呼吸停止期
E.生物学死亡期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疾病概论,动物疾病经过分期及特点
【解析】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机能永久停止。机体的死亡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濒死期:机体各系统的机能产生严重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的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消失,反射迟钝,心跳减弱,血压降低,呼吸微弱或出现周期性呼吸。②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为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过程,经过救治可以恢复,因而又称为假死期。③生物学死亡期:主要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新陈代谢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即脑死亡。猝死是指当心跳或呼吸骤停时,可以无明显的濒死期而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
28.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体积肿大,有油腻感,质地松软,呈( )
A.红褐色 B.棕黑色 C.土黄色 D.紫红色 E.色彩斑驳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脂肪变性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结局
【解析】 肝细胞是脂代谢的部位,最常发生脂肪变。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轻度脂变时仅见器官色彩稍显黄色。重度脂变时,器官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表面光滑,质地松软易碎,切面微隆突,呈黄褐色或土黄色,组织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
29.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出现于(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线粒体 E.内质网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溶解、核碎裂。细胞浆的变化先于细胞核变化,胞浆嗜酸性增强,呈颗粒状,红染,溶解液化及嗜酸性小体形成。间质呈均质,无结构样物质。
30.坏死组织的水分或磷脂类物质含量多,蛋白质和凝固酶含量少时,其坏死类型是( )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蜡样坏死 D.干酪样坏死 E.湿性坏疽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的类型及其特点
【解析】 液化性坏死最常发生于富含水分和脂质,而蛋白质和蛋白凝固酶含量较少的组织,由于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坏死组织迅速溶解液化,使坏死灶软化呈羹状或液状,如脑和脊髓,故脑的坏死被称为“脑软化”。 凝固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水分减少和蛋白质凝固。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蜡样坏死见于动物的白肌病,坏死的肌肉组织呈灰白色,干燥混浊,状似石蜡。湿性坏疽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胃、肠、肺、子宫)坏死并有腐败菌感染时。
31.因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和器官中含血量增多的现象,称( )
A.淤血 B.血肿 C.出血 D.充血 E.积血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淤血的概念和类型
【解析】 动脉性充血是指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血肿、积血都是出血的表现形式,血肿指组织内的局限性出血,常形成肿块压迫周围组织; 积血指体腔(胸腔、腹腔、心包腔)内的出血。
32.卡他性炎发生于( )
A.黏膜 B.浆膜 C.肌膜 D.筋膜 E.滑膜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类型,渗出性炎
【解析】 卡他性炎是指发生于黏膜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以在黏膜表面有大量渗出物流出为特征,常伴有黏膜腺分泌亢进。
33. DIC始于凝血系统的被激活,其基本病理变化是( )
A.微血栓形成 B.出现休克 C.凝血因子增多
D.凝血酶减少 E.出血性素质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DIC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解析】 DIC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简称。DIC始于凝血系统被激活,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微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选项B、C和D虽然与DIC相关,但均为错误答案。休克是DIC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而非基本病理变化。DIC出现时,凝血系统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多,导致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选项E出血性素质是出血的一种病理表现,即有全身性出血倾向时,表现为全身各器官组织出血。
34.失水后补液不当或肾功不全时造成的脱水类型为( )
A.高渗性 B.低渗性 C.等渗性 D.单纯性 E.缺盐性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脱水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解析】 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脱水的原因、水和钠丢失的比例及体液渗透压的改变。①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为最常见的一种脱水类型,特征是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常见病因是呕吐、腹泻等。②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盐类丧失多于水分丧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常见于失水后补液不当或肾功不全时。③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血浆渗透压升高,见于饮水不足(无水源供应的沙漠、海洋)、不能饮水(咽部疾病、食道阻塞、牙关紧闭)以及低渗液丧失过多时。
35.机体细胞缺损后,由其邻近健康的同种组织细胞分裂增生修复的过程,称为( )
A.增生 B.再生 C.肥大 D.代偿 E.化生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组织的适应与修复的相关概念。选项B是再生的概念。增生是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常伴发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的病理过程。肥大是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常伴有功能增强。增生和肥大常常伴随发生,不发生增生的肥大仅见于心肌、骨骼肌。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的过程,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
36.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包括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 )
A.瘢痕组织 B.神经纤维 C.纤维性骨痂 D.炎性细胞 E.软骨组织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解析】 肉芽组织眼观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镜下观察基本结构为:①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均与表面相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肉眼呈鲜红色细颗粒状。②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产生基质及胶原。③各种炎性细胞浸润于肉芽组织之中,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正是这些组织结构决定了肉芽组织对创面的保护、对创伤的修复和组织的重建。
37.下列呈膨胀性生长的肿瘤是( )
A.纤维瘤 B.肝癌 C.禽白血病 D.鸡马立克氏病 E.淋巴肉瘤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肿瘤的生长
【解析】 此类题型首先需要根据肿瘤的名称来判断其良恶性质,之后才能选择其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为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②浸润性生长:为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③外生性生长:良性、恶性肿瘤都可以有这种生长方式,但良性肿瘤基底部无浸润,而恶性肿瘤则伴有基底浸润。从本题来分析,只有选项A为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38.出血性急性肾小球性肾炎在肾表面可见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瘀点,俗称( )
A.大红肾 B.蚤咬肾 C.皱缩肾 D.大白肾 E.白斑肾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肾炎的分类及病变特点
【解析】 本题中5个选项均为不同肾炎时的病理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体积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肾表面及切面呈红色,称“大红肾”;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在肾皮质切面上及肾表面均能见到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出血点(瘀点),称“蚤咬肾”;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初期肾脏体积增大,颜色苍白,俗称“大白肾”;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凹凸不平,称“皱缩肾”; 间质性肾炎,病变初期肾脏肿大,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头大至米粒大的点状病灶,病灶扩大或相互融合则形成蚕豆大或更大的白斑,呈油脂样光泽,称“白斑肾”。
39.动物死亡后,体内组织受到自身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尸体变化称为( )
A.尸冷 B.尸僵 C.尸斑 D.尸体自溶 E.尸体腐败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死后的尸体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死亡后因不同原因和机制出现的尸体变化。①尸冷:动物死亡后尸体温度逐渐降低的现象。②尸僵:尸体的肌肉发生僵硬。③尸斑:动物死亡后因重力作用使尸体下部血管充盈的现象。④尸体自溶:动物死亡后体内组织受到自身酶的作用而引起的自体消化过程。⑤尸体腐败:动物死亡后,体内组织受到细菌的作用而引起的尸体变化。
40.以下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
A.心肌梗死 B.化脓性炎 C.慢性猪丹毒皮肤坏死
D.腐败性子宫内膜炎 E.脂肪坏死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的类型及其特点
【解析】 根据坏死组织的病变特点,坏死可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三种类型。凝固性坏死为最常见的一种坏死类型,见于心肌、肝、脾、肾等器官,如心肌梗死、肾的白色梗死。化脓性炎、脂肪坏死都属于液化性坏死。慢性猪丹毒皮肤坏死是干性坏疽的表现,腐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变是湿性坏疽。
41.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 )
A.静脉血管病变 B.双重血液供给 C.组织结构致密程度
D.动脉血管病变 E.血管分布状况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解析】 梗死是局限性的组织坏死,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态,与受阻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肺、肾、脾等器官的动脉呈锥形分支,梗死灶呈锥体形,其尖端位于血管阻塞处,底部为该器官的表面,在切面上呈三角形;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梗死灶呈地图状;肠系膜动脉呈辐射状供血,故肠梗死呈节段性。
42.形成静脉血栓尾部的常为( )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透明血栓 E.微血栓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血栓的种类
【解析】 根据血栓的形成过程和形态特点,血栓可分为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以及透明血栓四种类型。白色血栓形成血栓的头部,呈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与发生部位紧密粘着;混合血栓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构成血栓的尾部,呈暗红色、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与死后血凝块相似。透明血栓又称为微血栓,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
43.休克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强烈的有害因素作用所导致的( )
A.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
B.全身血量急剧减少,使重要生命器官血液供应不足
C.心脏功能骤然障碍,心输出量不足
D.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E.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休克的原因、分类及发生机制
【解析】 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是休克的发生的主要机制。而全身血量急剧减少、心脏功能骤然障碍或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从而导致休克。发生休克的后果,可出现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如休克肾、休克肺。
44.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血栓等病理产物的过程为( )
A.机化 B.钙化 C.化生 D.增生 E.生化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机化的概念和肉芽组织的重要功能。肉芽组织是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肉芽组织的重要作用主要为:①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②抗感染及保护创面;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使伤口愈合。
45.纤维素心包炎常致心包壁层与脏层不同程度的粘连,这是因为发生( )
A.代偿 B.再生 C.机化 D.钙化 E.增生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心包炎的结局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个方面,一为纤维素心包炎的结局,二为机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少量的纤维素可以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蛋白酶溶解吸收。但是纤维素较多时,纤维素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往往发生机化,引起浆膜增厚和粘连,甚至浆膜腔闭锁,严重影响器官功能。
46.在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早期大量出现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解析】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渗出的白细胞也称为炎性细胞。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局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不同的致炎因子和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均有不同,因此,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的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①中性粒细胞:在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早期大量出现,并进行活跃的吞噬和分泌活动。②嗜酸性粒细胞:见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性炎症和食盐中毒等。③嗜碱性粒细胞多见于过敏性炎。④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一般出现在炎症的后期,或病毒感染的早期。炎症晚期巨噬细胞还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的修补。⑤淋巴细胞主要见于病毒感染、炎症的晚期,淋巴细胞致敏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在多种类似题目中,考查出现的炎性细胞类型,需要联系其病因、病程等进行分析。例如猪瘟、禽流感等病毒病出现的主要炎性细胞为淋巴细胞;猪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为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炎性细胞为中性粒细胞。故正确答案选择E。
47.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出现的部位不同 B.发生的机制不同 C.液体含量不同
D.液体的来源不同 E.蛋白含量不同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液
【解析】 渗出液和漏出液均可在组织间质聚积,造成水肿。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发生的机制不同。渗出液和炎症有关,漏出液和炎症无关。因炎症引起的水肿,其水肿液称为渗出液。非炎性是单纯因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水肿,其水肿液称为漏出液。
48.特异性增生性炎的病理特点是( )
A.浆液性 B.腐败性 C.蜂窝织炎性 D.肉芽肿性 E.纤维素性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类型,增生性炎
【解析】 特异性增生性炎又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以在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其经典的病例为结核病,此外还可见于某些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和血吸虫病)、异物(如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等。
49.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在命名时被称为( )
A.癌 B.肉瘤 C.瘤 D.疣 E.痈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解析】 ①良性肿瘤一般为肿瘤的组织起源加“瘤”,即为肿瘤的名称,如纤维瘤、脂肪瘤等。②恶性肿瘤的命名较为复杂。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移行细胞癌等;还有一些恶性肿瘤的特殊命名方法详见下一题的解析。从本题来分析,B为正确答案。如果题目是问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在命名时被称为什么?则应选择A。
50.下列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
A.脂肪肉瘤 B.鸡马立克氏病 C.血管瘤
D.神经母细胞瘤 E.骨髓瘤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解析】 本题考查肿瘤的命名原则,注意恶性肿瘤的特殊命名方法。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一些来自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被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些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组织来源有争论,则在前面冠以“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有些肿瘤以人名命名,如鸡马立克氏病;有些肿瘤被称为“病”,如白血病;有些低分化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瘤”,如精原细胞瘤、骨髓瘤等。本题只有血管瘤为良性肿瘤;相似题目的解答可结合参照上一题的解析。
51.大叶性肺炎的灰色肝变期,可见( )
A.肺泡隔充血,肺泡腔内多量浆液性渗出
B.肺泡隔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
C.肺泡隔充血消失,肺泡腔内有多量浆液性渗出
D.肺泡隔充血消失,肺泡腔内多量纤维素溶解
E.肺泡隔充血减轻,肺泡腔内多量纤维素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发病机制和病变特征
【解析】 纤维素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和肺泡内填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此型肺炎常侵犯一侧肺脏或全肺,通常又称之为大叶性肺炎。家畜的纤维素性肺炎常会在同一病变肺叶上显示出四个不同时期,故外观呈大理石样。①充血水肿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以及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②红色肝变期:肺组织实变,色泽和硬度与肝脏相似,故称为“红色肝变”。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充血与扩张,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性渗出物填充于肺泡腔中。③灰色肝变期:肺充血减退,颜色由暗红色转变为灰白色,质地仍实变如肝,故称为“灰色肝变”。肺泡壁毛细血管因受压而充血减轻或消失,肺泡腔内见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④消散期:肺炎的结局期,炎症消散和组织再生。本题只有答案E符合灰色肝变期病变特点。在回答类似题目时,注意分析肺炎发展时期的不同病变特点。
52.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可表现为( )
A.尸僵不全,血凝不良 B.尸僵完全,血凝良好 C.尸僵不全,血凝良好
D.尸僵完全,血凝不良 E.尸僵不全,尸体不易腐败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败血症的病变特点
【解析】 败血症是指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侵入机体后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血液,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和中毒反应,呈现一系列全身性病理过程。败血症的过程中常伴有菌血症、病毒血症、虫血症或毒血症。败血症全身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尸体变化:尸僵不全,尸体易腐败。血凝不良,呈紫黑色黏稠状。②出血性素质: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多发散在瘀点、瘀斑。③免疫器官急性炎症:败血脾,脾脏极度肿胀,边缘钝圆,被膜紧张,质地柔软易碎,切面隆起,切口外翻,呈紫红色或黑红色,脾髓软化,结构不清。用刀背轻刮,可刮下多量脾糜。急性淋巴结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呈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④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肺脏淤血水肿,心、肝、肾和脑等实质器官发生颗粒变性与脂肪变性,有时可发生局灶性坏死。
53.对反刍动物进行病理剖检时,通常采取( )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背卧位 D.俯卧位 E.悬挂立式位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动物病理剖检诊断技术
【解析】 不同动物(马属动物、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等)腹腔脏器的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剖检方法有相应的不同。马的腹腔右侧为盲肠和大结肠所占据,通常采取右侧卧位。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占腹腔左侧的绝大部分及右侧中、下部,因此,剖检尸体应采取左侧位。猪的剖检一般采用背位姿势,为了使尸体保持背位,需切断四肢内侧的所有肌肉和韧带,使四肢平摊于地。
【A2型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54.高温持续几天不退,一昼夜间的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1℃,其热型为( )
A.回归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暂时热 E.稽留热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发热的热型
【解析】 在许多发热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病畜体温升高的水平常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将其体温变化按一定时间记录,绘制成曲线图,即所谓热型。一定的疾病具有其特殊热型,可能与致病微生物的特异性和机体反应性有关,了解这些热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①稽留热:是指高温持续几天不退,一昼夜间的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1℃。如猪瘟、犬瘟热、大叶性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②弛张热:指体温升高后一昼夜间的波动超过1℃以上,但体温下降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如败血症、卡他性肺炎、化脓性炎、风湿热等。③间歇热:是指发热期和无热期较有规律地相互交替,间歇时间较短,并重复出现的一种热型。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马传染性贫血等。④回归热:发热期和无热期间隔的时间较长,并且发热期与无热期的出现时间大致相等。如急慢性马传染性贫血等。⑤暂时热:为一种短时发热。体温升高1~1.5℃或以上,通常可持续到 1~2h或1~2d,见于分娩后、手术等创伤后、鼻疽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等。
55.炭疽、急性猪丹毒、急性副伤寒等急性败血症性传染病时常出现( )
A.急性脾炎 B.化脓性脾炎 C.慢性脾炎
D.坏死性脾炎 E.萎缩性脾炎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脾炎,败血脾
【解析】 脾炎多伴发于各种传染病,也可见于血液原虫病,是脾脏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变特征可分为急性脾炎、坏死性脾炎、化脓性脾炎、慢性脾炎等类型。急性脾炎又称急性炎性脾肿、败血脾,是指伴有脾脏明显肿大的急性脾炎,多见于炭疽、急性猪丹毒、急性副伤寒等急性败血症性传染病。坏死性脾炎是指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的急性脾炎,多见于巴氏杆菌病、猪瘟、弓形虫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新城疫等急性传染病。因此在回答此种类型题目时,注意分析不同病因、脾脏是否显著肿大、是否以坏死病变为主。
56.浮游试验时,如果投入水中的小块肺组织浮于水面之上,则怀疑发生了( )
A.肺炎 B.肺气肿 C.肺淤血 D.肺水肿 E.肺结核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肺炎,肺淤血
【解析】 浮游试验常用于检查肺脏疾患。正常肺脏的小块肺组织应为一半浮于水面之上,一半在水面之下;发生肺淤血和肺水肿时,由于水肿液和红细胞的出现肺比重有所增加,因此悬浮于水中,呈半浮沉状;肺炎时,大量渗出物可使肺组织比重明显增加,因而小块肺组织沉于水底;肺气肿时,肺组织比重明显减轻,因而浮于水面之上;注意对肺结核的病理检查,不能根据浮游试验作出判断。因此本题答案为B。
57.发生动脉性充血时,因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代谢旺盛,因而充血部位呈( )
A.暗红色 B.深红色 C.鲜红色 D.紫红色 E.发绀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充血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解析】 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营养、养分多,代谢旺盛,因而充血部位颜色鲜红,温度升高。而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加深,呈暗红或紫红色,表面温度降低。发绀是指皮肤、可视黏膜的淤血,呈蓝紫色。
58.心肌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其梗死类型为( )
A.白色梗死 B.红色梗死 C.混合梗死 D.灰色梗死 E.黄色梗死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解析】 梗死可分为白色梗死和红色梗死两类。白色梗死(贫血性梗死)常见于心、肾、脾等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梗死灶呈灰白色;红色梗死(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双重血液供应、血管吻合支丰富或结构较为疏松的肠、脾、肺等器官组织,由于梗死灶中常伴有淤血、出血,颜色呈暗红色。
59.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被称为( )
A.溢血 B.瘀点 C.积血 D.瘀斑 E.血肿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出血的病理变化
【解析】 本题5个选项均为出血的不同病理表现。血肿是组织内的局限性出血,常形成肿块压迫周围组织;积血指体腔(胸腔、腹腔、心包腔)内的出血;瘀点、瘀斑是分布于体表、黏膜或器官内的点状、斑状出血。溢血是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常与组织碎片相互混合,如脑溢血。
60.动物发热时,临床表现为皮温降低,畏寒战栗,被毛竖立,是处于( )
A.高热期 B.体温上升期 C.退热期 D.无热期 E.高峰期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发热的分期及其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发热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发热可分为三期:① 体温上升期(增热期):患病动物表现兴奋不安,食欲减退,脉搏加快,皮温降低,畏寒战栗,被毛竖立等。② 高温持续期(高峰期):呼吸、脉搏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潮红,皮肤温度增高,尿量减少,口唇干燥。③ 体温下降期(退热期):体表血管舒张,大量出汗,皮肤潮湿,尿量增加。
61.猪瘟时常见盲肠、结肠和回盲口处形成特征性扣状肿,其病理性质为( )
A.浮膜性肠炎 B.固膜性肠炎 C.硬膜性肠炎 D.软膜性肠炎 E.卡他性肠炎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肠炎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解析】 固膜性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是指肠黏膜及黏膜肌层发生坏死的一种炎症,有时坏死可损及整个肠壁。肠黏膜表面常伴有多量纤维蛋白渗出,纤维蛋白呈黄白或黄绿色,干硬,因与坏死组织凝固融合而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则可形成溃疡。在猪瘟时常于盲肠、结肠和回盲口处形成特征性轮层状坏死(扣状肿);在猪副伤寒时于大肠和回肠形成弥漫性或局灶性固膜性炎。浮膜性炎也是一种纤维素性炎,但纤维素性渗出物与损伤部联系松散,容易剥离,局部膜组织结构尚完整,故称假膜性炎。如小鹅瘟时的小肠内的“腊肠状”渗出物,禽大肠杆菌病时发生的心包炎、肝包炎等。
62.中毒、血液寄生虫等引发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时,出现的黄疸类型为( )
A.溶血性黄疸 B.实质性黄疸 C.肝性黄疸 D.阻塞性黄疸 E.传染性黄疸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黄疸的类型
【解析】 黄疸是指由于胆色素代谢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发的皮肤、黏膜、巩膜、浆膜、骨膜以及实质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根据引起黄疸的原因可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多见于中毒、血液寄生虫病、溶血性传染病、新生仔畜溶血病)、肝性黄疸(又称实质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道阻塞)三种类型。因此本题答案为A。
63.中暑和发热都可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其区别的关键在于( )
A.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是否上移 B.产热器官功能是否异常
C.外界环境温度是否升高 D.可否通过物理性方法降温
E.有否病原感染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发热的机制
【解析】 要正确回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中暑和发热的概念和机制。发热属调节性体温升高,过热属非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超过正常体温0.5℃)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同时伴发一系列的代谢和功能的变化。过热是指体温调节障碍(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如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或产热器官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而引起的体温升高。中暑即为一种过热的表现,因此不难看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4.流感病毒、猪支原体、肺丝虫等感染常引起( )
A.浆液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化脓性肺炎
D.纤维素性肺炎 E.间质性肺炎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间质性肺炎(非典型性肺炎)发病机制和病变特征
【解析】 回答本类型题目之前,要仔细分析肺炎的原因,同时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小叶性肺炎又称浆液性肺炎,同一题目中显然不能有两个正确选项,因此可以排除A和B。化脓性肺炎的病因应为化脓性细菌感染,与本题所述病因不符,也可排除C。引起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原菌较多,如链球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等,但是流感病毒、肺丝虫等感染引起的肺炎并不引起大量的纤维素渗出,而是以肺间质结缔组织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增生为特征,因此可排除D,只能选择E为正确答案。
65.宰前长途运输、饥饿、电棒驱赶或拥挤等情况可引起猪的急性应激反应,此时出现的PSE猪肉眼观病变特点是( )
A.肌肉色泽苍白,切面多水,质度较硬 B.肌肉因充血、出血而色暗
C.肌肉强直,僵硬或萎缩 D.肌肉呈灰白色,柔软,有液汁渗出
E.肌肉颜色暗红,质地粗硬,切面干燥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应激与疾病
【解析】 本题考查以肌肉病损为主的应激综合征,不同的应激原因可造成不同的肌肉病变,注意区分PSE猪肉和DFD猪肉。① PSE猪肉,又称水猪肉,主要发生于猪宰前长途运输、饥饿、电棒驱赶或拥挤等情况下,也可发生于恶性高温综合征时。肌肉出现灰白色、柔软、水分渗出等病变。②DFD猪肉,即黑干猪肉,多数在宰前受过较长时间的应激原刺激,但刺激强度较弱,如饲喂规律紊乱、宰前断食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剧变、长途运输或长途驱赶等。其特征表现是肌肉颜色暗红、质地粗硬、切面干燥。
66.当牛、羊瘤胃臌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需要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但如果放气或放水速度过快可引起腹部 ( )
A.侧枝性充血 B.反射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炎性充血 E.神经性充血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充血的类型和机制
【解析】 当器官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贫血,致使器官内血管张力降低,如果压力突然解除,细动脉可能发生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此时称减压性充血或贫血后充血;神经性充血是病因作用于缩血管神经使其兴奋性降低或麻痹,而舒血管神经兴奋性增强,小动脉扩张、血量增多的充血;侧枝性充血是当某一动脉内腔受阻,邻近的动脉吻合枝因条件反射而扩张,侧支循环建立,以代偿受阻血管机能。因此本题答案为C。
67.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
A.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白细胞附壁
B.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C.血流速度减慢→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D.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E.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血管反应
【解析】 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损伤发生后迅即发生短暂的细动脉收缩,持续仅几秒钟,其机制是神经源性和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收缩;随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局部血流量增加,此乃急性炎症早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标志,也是局部红、热的原因;微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向血管外渗出;随血流停滞的出现,白细胞游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因而本题答案为A。
68.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大肠杆菌病等引起的肠炎类型主要为( )
A.腐败性 B.浆液性 C.纤维素性 D.出血性 E.化脓性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肠炎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解析】 肠炎是畜禽的一种常见病变。①卡他性肠炎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炎类型,以肠黏膜被覆多量浆液和黏液性渗出物为特征,见于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鸡伤寒、猪丹毒等传染性疾病。②出血性肠炎是以肠黏膜明显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肠炎。常见于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如鸡霍乱、急性猪丹毒、魏氏梭菌病、犬细小病毒病、仔猪弧菌性痢疾等)、寄生虫(鸡组织滴虫病、球虫病等),以及某些化学毒物或霉菌中毒(如砷中毒、牛黑斑病甘薯中毒等)。③坏死性肠炎又称固膜性肠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是指肠黏膜及黏膜肌层发生坏死的一种炎症,有时坏死可损及整个肠壁。肠黏膜表面常伴有多量纤维蛋白渗出,纤维蛋白呈黄白或黄绿色,干硬,因与坏死组织凝固融合而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则可形成溃疡。常见于猪瘟、鸡新城疫、小鹅瘟等疾病过程中。④增生性肠炎是以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肠炎。主要是由急性肠炎发展而来,也可见于长期饲喂不当、肠内有大量寄生虫或其他慢性疾病过程,如结核、副结核、组织胞浆菌病等病。
69.过敏性疾病和食盐中毒时出现的脑炎类型是( )
A.淋巴细胞性 B.嗜酸性粒细胞性 C.单核细胞性
D.非化脓性 E.中性粒细胞性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脑炎的分类及病变特点
【解析】 按照引发脑炎的病因不同,其类型和病变特点各异。病毒性传染病(如猪瘟、非洲猪瘟、猪传染性水泡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鸡新城疫等)引起的脑炎为非化脓性脑炎,或称病毒性脑炎,血管周围管套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同时也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细菌性传染病(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脑炎为化脓性脑炎,血管周围管套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过敏性疾病和食盐中毒时,血管周围管套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称嗜酸性粒细胞脑炎。
70.动物因咽部疾病、食道阻塞、牙关紧闭等无法饮水时,可能导致( )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酸中毒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脱水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了造成不同类型的脱水原因。由于机体水的丧失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而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因此脱水常伴有钠的丧失,而导致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动物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同时丧失,出现等渗性脱水。如果此时仅补充水而未补充氯化钠,即可导致渗透压降低,而出现低渗性脱水,而动物因咽部疾病、食道阻塞、牙关紧闭等无法饮水时,则以水分丧失为主,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或单纯性脱水。在回答相似题目时,注意分析脱水的原因及其导致的体液渗透压升高(高渗性脱水)、渗透压降低(低渗性脱水)或基本维持正常范围(等渗性脱水)等改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A3/A4型题】
答题说明:以下提供若干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试题的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71~73题共用以下题干)
某养殖场数头奶牛常年患病,均表现咳嗽、发热、消瘦和贫血等临床症状。一奶牛死后剖检见肺脏出现多量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变,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松软易碎、如豆腐渣样,结节外围可见结缔组织包囊。经抗酸染色显示病灶内分布大量红色杆状菌体。
71.对该奶牛所患疾病诊断为 ( )
A.牛巴氏杆菌病 B.牛结核病 C.牛放线菌病
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E.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 增生性炎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诊断为牛结核病。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而且有大量分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因此需要使用特殊染色方法(抗酸染色)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牛分枝杆菌比较粗短,呈杆状。
72.病灶结节的豆腐渣样病变应为( )
A.蜡样坏死 B.贫血性梗死 C.干酪样坏死 D.液化性坏死 E.干性坏疽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干酪样坏死
【解析】 松软易碎、外观如干酪或豆腐渣样的无结构物质为干酪样坏死病灶,是一种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由于结核杆菌含多量脂类物质,抑制了组织中的酶对坏死组织的分解液化,因而坏死组织彻底崩解。
73.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节状病灶表现为( )
A.肉芽组织 B.寄生虫结节 C.慢性肉芽肿性炎
D.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E.普通增生性炎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肉芽肿
【解析】 结核病灶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特异增生性炎,在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所以又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不同的病因可以引起形态不同的肉芽肿,因此病理学可根据典型的肉芽肿形态特点作出病因诊断,如根据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的形态结构就能诊断结核病。
(74~77题共用以下题干)
某猪场发生急性传染病,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可上升到41℃以上。有的病猪排泄物中带血甚至便血。初期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皮肤常见瘀点或瘀斑。病死猪剖检见颈部、内脏淋巴结肿大,暗红色,呈大理石样变;肾脏色淡,不肿大,散在点状出血;脾脏边缘红色梗死;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出血等。
74.对该猪场发生疾病可初诊为( )
A.猪巴氏杆菌病 B.猪放线菌病 C.猪链球菌病
D.猪丹毒 E.猪瘟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猪瘟,病理剖检诊断的依据
【解析】 根据高热稽留、出血性素质等临床表现,特别是淋巴结、肾脏、脾脏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诊断为急性猪瘟。
75.该病表现的热型为( )
A.回归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稽留热 E.暂时热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热型
【解析】 猪瘟、犬瘟热等疾病典型的热型为稽留热,即高温持续几天不退,一昼夜间的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1℃。
76.该病淋巴结的病变为( )
A.出血性炎 B.浆液性炎 C.变质性炎 D.化脓性炎 E.增生性炎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淋巴结炎
【解析】 淋巴结肿大,暗红色,呈大理石样变等描述,为出血性淋巴结炎表现。轻度出血时,淋巴结被膜潮红、散在少许出血点;中度出血时,于被膜下和沿小梁出血而呈黑红色条斑,使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重度出血时,淋巴结被血液充盈,似血肿状。
77.该病脾脏的病变为( )
A.急性脾炎 B.化脓性脾炎 C.慢性脾炎 D.坏死性脾炎 E.萎缩性脾炎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脾炎
【解析】 病理学分类上,将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的急性脾炎称为坏死性脾炎。猪瘟脾脏边缘红色梗死为坏死性脾炎的典型病变。梗死的基本病变即为坏死,脾脏含血量丰富,坏死后伴有淤血、出血,颜色呈暗红色。
(78~81题共用以下题干)
病猪因感染巴氏杆菌死亡,病理剖检见全肺呈肺炎病变。肺颜色灰红至灰白,质地坚实;肺表面有多量黄白色丝网状渗出物,渗出物不易剥离;病灶切面干燥呈颗粒状。肺组织切块全沉于水。胸膜面粗糙,明显增厚,局部可见肺与胸膜粘连。
78.分析病理剖检结果,可诊断该猪肺部病变为( )
A.浆液性肺炎 B.卡他性肺炎 C.支气管肺炎
D.间质性肺炎 E.大叶性肺炎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肺炎
【解析】 根据肺组织切块全沉于水、肺炎侵及全肺、肺表面有多量黄白色丝网状渗出物等病理变化,可诊断该猪肺部病变为大叶性肺炎,即纤维素性肺炎。
79.该肺炎处于( )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变期 C.灰色肝变期 D.消散期 E.恢复期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变特征
【解析】 根据肺颜色灰红至灰白,质地坚实,病灶切面干燥呈颗粒状等病变,判断该肺炎的病程处于灰色肝变期。如果肺炎处于红色肝变期,肺颜色暗红,肺组织实变,色泽和硬度与肝脏相似,称“红色肝变”。因而本题正确答案为C。
80.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腔内充盈多量( )
A.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B.纤维素和巨噬细胞 C.浆细胞和淋巴细胞
D.浆液和中性粒细胞 E.浆液和巨噬细胞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肺炎)的病变特征
【解析】 灰色肝变期肺充血减退,颜色由暗红色转变为灰白色,肺泡腔内见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毛细血管因受压而充血减轻或消失。注意,如果是考查红色肝变期,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充血扩张,肺泡腔中充盈浆液、纤维素和细胞性渗出物。
81.肺与胸膜粘连是因为发生了( )
A.钙化 B.再生 C.增生 D.机化 E.化生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纤维素炎的结局
【解析】 因大量的纤维素渗出,机体不能吸收而以肉芽组织取代发生机化,导致肺与胸膜粘连,胸膜面粗糙,明显增厚。
(82~85题共用以下题干)
剖检某肉鸭场病死鸭,见营养状况良好,肝脏明显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颜色呈泥黄色,切面结构模糊,有油腻感,质脆如泥。
82.该鸭肝脏的病变为( )
A.脂肪变性 B.颗粒变性 C.淀粉样变 D.脂肪浸润 E.玻璃滴样变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肝脏脂肪变性的病变特点
【解析】 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性。轻度脂变时仅见器官色彩稍显黄色。重度脂变时,器官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表面光滑,质地松软易碎,切面微隆突,呈黄褐色或土黄色,组织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肝细胞是脂代谢的部位,最常发生脂肪变。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
83.将此肝脏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多量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细胞核常被挤压至一侧,呈( )
A.气球状 B.条索状 C.颗粒状 D.空泡状 E.戒指状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肝脏脂肪变性的病变特点
【解析】 HE染色(石蜡切片)时胞浆内出现多量圆形脂肪小滴(表面张力作用),脂肪小滴常常相互融合成大的空泡(石蜡切片时,脂肪已经被溶解),细胞核常被挤压至一侧,呈月牙形,致使整个细胞呈“戒指状”。
84.为鉴别病变,可将肝脏作冰冻切片和( )
A. PAS染色 B.苏丹Ⅲ染色 C.刚果红染色 D.普鲁士蓝染色 E.革兰氏染色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脂肪变性的染色显示
【解析】 为区别脂肪变性和水泡变性,需要进行特殊染色。PAS染色法主要用来检测组织中的糖类;刚果红染色法特指纤维素的染色法;普鲁士蓝染色是显示组织内三价铁的一种敏感、传统优良的方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苏丹Ⅲ为脂溶性染色剂, 能将脂肪染成橘红色,因此本题中正确答案为B。
85.若做锇酸染色,肝细胞内的圆形空泡呈( )
A.蓝色 B.红色 C.黄色 D.黑色 E.紫色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脂肪变性的染色显示
【解析】 肝细胞内的脂肪滴可被苏丹Ⅲ、锇酸等脂溶性染料着染,苏丹Ⅲ将脂滴染成橘红色,锇酸将脂滴染成黑色,而水泡不着色。
【B1型题】
答题说明: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1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86~89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狂犬病 B.湿性坏疽 C.纤维素性炎 D.变质性炎 E.蜂窝织炎
86.在脑海马及小脑神经细胞中发现嗜酸性包涵体时可诊断(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 玻璃样变性
【解析】 包涵体是指在某些病毒病时,出现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的玻璃小体(玻璃样变性)。狂犬病时出现在脑海马、小脑神经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内的Negri氏小体具有证病性意义。
87.发生于阑尾、皮下组织、肌膜下或肌束间的化脓性炎称为( )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类型,化脓性炎的病变特点
【解析】 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特征。根据化脓性炎症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脓性卡他、脓性浸润、积脓、脓肿和蜂窝织炎等。疏松组织中弥漫性化脓称为蜂窝织炎,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88.绒毛心是指心包膜发生( )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炎症的类型,纤维素性炎的病变特点
【解析】 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的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多量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表面。如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89.腐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变基础为( )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坏死的类型,坏疽的病变特点
【解析】 湿性坏疽常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胃、肠、肺、子宫)坏死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多,继发腐败菌感染后,引起严重的腐败分解过程,使坏死组织呈糊状,甚至完全液化。外观呈污灰色、绿色或黑色,有恶臭。湿性坏疽与正常组织往往没有明显界限,而且由于腐败与细菌毒素被机体吸收,可引起自体中毒。例如腐败性子宫炎。
(90~93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青紫色 B.樱桃红色 C.鲜红色或玫瑰红色
D.咖啡色或酱油色 E.贫血,苍白色
90.畜禽圈舍狭小拥挤而又通风不良引起的缺氧,皮肤黏膜呈(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缺氧的类型、原因及主要特点
【解析】 在高原、高空、畜禽圈舍狭小拥挤而又通风不良时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或大气性缺氧,因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皮肤黏膜出现青紫色,称为发绀或紫绀。
91.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缺氧,皮肤黏膜呈( )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缺氧的类型、原因及主要特点
【解析】 一氧化碳中毒时出现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已结合氧的血红蛋白释放氧困难,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继续结合,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92.亚硝酸盐中毒导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黏膜呈( )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缺氧的类型、原因及主要特点
【解析】 亚硝酸盐中毒时也出现血液性缺氧。食入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经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高铁血红蛋白中带的氧不易释放,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肠源性紫绀),末梢血呈酱油色。
93.氰化物、砷化物中毒引起的缺氧,皮肤黏膜呈( )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缺氧的类型、原因及主要特点
【解析】 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及某些药物可抑制细胞氧化磷酸化,导致组织性缺氧。因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量高于正常,故皮肤、黏膜颜色常呈现鲜红色或玫瑰红色。
(94~97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猪瘟 B.猪高热病 C.慢性猪丹毒 D.猪伪狂犬病 E.鸡球虫病
94.脾未见明显肿大,但脾边缘可见大小不一红色梗死病灶的疾病可能是(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脾炎
【解析】 病理学分类上,将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的急性脾炎称为坏死性脾炎。猪瘟脾脏边缘红色梗死为坏死性脾炎的典型病变。
95.引起出血性肠炎的病因可能是( )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肠炎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解析】 鸡球虫病可引起以肠黏膜明显出血为特征的急性出血性肠炎。眼观肠黏膜呈斑块状或弥漫状出血,表面覆盖多量红褐色黏液,有时有暗红色血凝块。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呈淡红色或紫红色。
96.病猪全身皮肤发红,耳部皮肤发绀呈蓝紫色,肺充血出血和间质性肺炎的疾病可能是( )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淤血,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变特征
【解析】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因,常见于病毒(流感病毒、犬瘟热、蓝耳病等)、支原体(如猪支原体肺炎)、寄生虫(猪肺丝虫病、蛔虫、弓形虫等)和一些细菌感染(布鲁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嗜热性放线菌等)。蓝耳病时可见部分病猪耳部皮肤发绀。
97.病猪临床上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剖解可见肺、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白色坏死灶的病可能是 ( )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脑炎的类型,间质性肾炎
【解析】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病毒性脑炎,出现脑脊髓炎症状,同时实质器官多发性局灶性坏死。
(98~102题共用下列备选答案)
A.大红肾 B.白斑肾 C.槟榔肝 D.火腿脾 E.虎斑心
98.发生恶性口蹄疫时可见( )
【答案】 E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脂肪变性
【解析】 猪恶性口蹄疫时,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眼观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与暗红色心肌交错排列,呈红、黄相间的虎皮状斑纹,称为“虎斑心”。
99.发生猪圆环病毒病时可见( )
【答案】 B
【考点】 考试大纲:肾炎的病变特点
【解析】 猪圆环病毒病时出现间质性肾炎,肾脏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肾表面平滑,表面及切面皮质部散在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头大至米粒大的点状病灶,病灶扩大或相互融合则形成蚕豆大或更大的白斑,呈油脂样光泽,称“白斑肾”。
100.发生淀粉样变性时可见( )
【答案】 D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淀粉样变性
【解析】 脾脏发生弥漫性淀粉样变时,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如果脾脏发生局灶性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
101.急性猪丹毒时剖检可见( )
【答案】 A
【考点】 考试大纲:肾炎的病变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解析】 急性猪丹毒时,肾明显肿大,被膜紧张,容易剥离,肾表面及切面呈红色(大红肾)。
102.发生慢性淤血和脂肪变性时可见( )
【答案】 C
【考点】 考试大纲: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脂肪变性
【解析】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淤血,呈暗红色,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呈黄色,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状似槟榔切面,故名槟榔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