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副产物对脱硫工艺的影响
前面已经反复提到,栲胶脱硫工艺的本质是将气体中的H2S在碱、钒及栲胶等溶解组分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生成固态的单质硫,使气体得到净化。栲胶脱硫工艺属于气液反应工艺,在该工艺中存在着气体(H2S和O2)与溶液之间的气液传质过程。Zuiderweg[7]认为影响传质性能的因素有许多,表面张力[8]是影响传质过程的重要物性之一,它对传质的影响显著大于黏度[9]、密度[10]、扩散系数等其他物性参数。可见,溶液的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影响着两相之间的传递,进而影响着栲胶脱硫工艺的操作。
因而,本部分拟采用实验方法,通过测定和分析副产物在积累过程中栲胶脱硫液的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变化情况,来考察副反应对栲胶脱硫液的影响。
2.3.1 实验部分
2.3.1.1 试剂及仪器
Na2S2O3·5H2O(分析纯);NaSCN(分析纯);NaHCO3(分析纯);Na2SO4(分析纯);Na2CO3(分析纯);NaVO3·2H2O(分析纯);氧化栲胶(工业品,取自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实验用二次蒸馏水。
pHS-3C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JYW-200型自动表、界面张力仪(承德鼎盛试验机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常数毛细管黏度计(毛细管内径0.4mm,黏度计常数0.004003mm2/s2,上海申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毛细管塞型比重瓶(25mL);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公司);HWY-501数显循环恒温水浴(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控温精度±0.1℃);秒表。
2.3.1.2 实验溶液的准备
①浓栲胶脱硫液的配制:准确称取氧化栲胶3.0g,NaVO3·2H2O 2.0g,NaHCO3 32.0g,Na2C16.0g于200mL的烧杯中,用蒸馏水使之溶解,转移并定容至1000mL容量瓶中,制得浓氧化栲胶脱硫液,备用。
②仿栲胶脱硫液的配制:依次称取不同质量的Na2S2O3·5H2O,用上述浓氧化栲胶脱硫液溶解、转移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从而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2S2O3仿栲胶脱硫液。NaSCN、Na2SO4及NaHCO3的仿栲胶脱硫液的配制方法同Na2S2O3仿栲胶脱硫液。
2.3.1.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1)溶液pH值的测定方法
采用pHS-3C型精密pH计,对溶液的pH值进行测定。关于pH计的标定及使用方法参见其使用说明。
(2)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毛细管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滴重法、吊片法、拉环法等[11]。本实验选用拉环法。拉环法是将吊环浸入溶液中,然后缓缓将吊环拉出溶液,在快要离开溶液表面时,溶液在吊环的金属环上形成一层薄膜,随着吊环被拉出液面,溶液的表面张力将阻止吊环被拉出,当液膜破裂时,吊环的拉力将达到最大值。自动界面张力仪将记录这个最大值,该值即为溶液的表面张力。详细实验原理和测定方法参照“GB/T 5549—2010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
每次测定前,样品需在恒温水浴中恒温30min。仪器操作参考JYW-200型自动表面张力仪说明书,依次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3)溶液黏度的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重力型毛细管式黏度计是测定液体黏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类黏度计是基于相对测量法而设计的,即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即液柱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所用时间,黏度计的基本部分是计时球及足够长的毛细管[9]。本实验采用的是常数毛细管黏度计,可以很方便地测得运动黏度。但动力黏度才是流体流动阻力的度量,是各种黏度表示法的基础,最能科学、直接地反映液体黏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本书所用黏度均为动力黏度,其与运动黏度的换算关系式为:μ=νρ=ctρ(μ表示动力黏度;ν表示运动黏度;c表示黏度计常数;ρ表示同一温度下流体的密度;t表示一定体积的液体流经毛细管所用时间)。
详细的实验原理和测定方法参照“GB/T 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黏度测定装置
用常数毛细管黏度计取适量仿栲胶脱硫液,置于35℃恒温水浴中静置10min,待恒温后,松开黏度计的毛细管口,让溶液自由下降。并用秒表记录仿栲胶脱硫液于毛细管黏度计两刻度线之间的下落时间t。再根据下文(4)部分中的方法测得相应溶液的密度ρ。则可得溶液的动力黏度μ=ctρ[9]。
本实验中使用的毛细管黏度计常数K=0.002205,毛细管内径为0.4mm。
(4)溶液密度的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溶液密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密度计法、密度瓶法和密度天平法;其中密度瓶法属于仲裁法。本实验采用密度瓶法。
实验原理和测定方法参照“GB/T 4472-2011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通则中2.3.1的规定”。
详细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处理如下。
用注射器取适量蒸馏水于比重瓶中,置于温度为T的恒温水浴中静置,待恒温后,取出擦干,并用电子天平称其质量为m1。重复上述操作,取适量待测溶液于相同的比重瓶中,在T温度下恒温静置,并测得装有待测液的比重瓶的质量为m2。查阅文献可知,T温度时蒸馏水的密度为ρT(水)。依据GB/T 4472—2011测定密度的方法,由式(2-17)可以求得该温度下样品的密度。
(2-17)
式中 m0——空比重瓶的质量,kg;
m1——T温度时装有蒸馏水的比重瓶的质量,kg;
m2——T温度时装有待测溶液的比重瓶的质量,kg;
ρT(水)——蒸馏水在T温度时的密度,kg/m3。
由于栲胶脱硫工艺的操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40℃。故实验均选择35℃为实验温度,35℃时蒸馏水的密度为ρ35℃(水)=0.99395g/cm3。以上实验中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实测数据。
2.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2.1 副产物对栲胶脱硫溶液pH值的影响
在35℃下,用pHS-3C型精密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副产物浓度与栲胶脱硫液pH值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副产物含量对脱硫溶液pH值的影响
图2-2为NaSCN、Na2S2O3、Na2SO4及NaHCO3 4种副产物的累积含量对栲胶脱硫溶液pH值的影响。由图2-2可知,4种副产物的增加均会引起栲胶脱硫溶液pH值的降低。由栲胶脱硫机理可知,气体中的H2S首先被脱硫液吸收并与其中的碱性物质Na2CO3发生反应,生成NaHS和NaHCO3。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即越有利于H2S的吸收,脱硫效率也越高。反之,pH值越小,越不利于H2S的吸收,脱硫效率也越低。因此,如果要想保持较高的脱硫效率,就需要向脱硫液中添加Na2CO3,以恒定溶液的pH值。但是,这样一来,增加了碱耗。所以,副产物的增加是形成碱耗的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H2S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发生如下离解反应[12,13]:
H2S(g)H2S(aq) (2-18)
H2S(aq)H++HS- (2-19)
HS-H++S2- (2-20)
且离解平衡常数分别为:
(2-21)
(2-22)
所以,H2S、HS-及S2-在水溶液中的数量关系,取决于溶液中的氢离子活度[H+],即溶液的pH值。
又溶液中所有形态硫的总含量
[S]'=[S2-]+[HS-]+[H2S] (2-23)
联立解方程式(3-4)、式(3-5)、式(3-6),pH=-lg[H+]代入,经整理后得到:
(2-24)
(2-25)
(2-26)
将K1和K2代入式(2-24)、式(2-25)、式(2-26),就可求出在不同pH值下[H2S]、[HS-]、[S2-]在水溶液中存在形态的百分数,计算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不同pH值下溶液中硫离子的存在形态
由图2-3可知,水溶液中硫离子的存在形态随溶液pH值的不同而变化:当pH值小于6时溶液中基本是以H2S形态存在;当pH值为6~9时溶液中为H2S和HS-共存;当溶液pH值为9~12时溶液中主要以HS-形态存在;当pH值大于14时S2-成为优势组分。
由上所述可知,栲胶脱硫工艺中脱硫液的pH值应控制在8以上。因为脱硫液pH值小于8时,将引起溶液中溶解H2S含量的增加,不利于硫化氢的吸收。
从图2-2中曲线变化的斜率可知,对溶液pH值影响最大的是NaHCO3,NaSCN次之,Na2S2O3最小。而对栲胶脱硫工艺而言,副产物NaSCN、Na2S2O3和Na2SO4的含量在积累过程中,脱硫液的pH值始终维持在8.5~9.5。故它们的存在不会引起脱硫液pH值较大的波动。然而,当副产物NaHCO3的含量超过70g/L时,脱硫液的pH值就会低于8.5,对脱硫操作不利。由文献[14]可知,脱硫液中副产物NaHCO3的生成与待净化气体中含有的CO2有关,因此,待净化气体中CO2的存在会对溶液的pH值产生影响。
总之,4种副产物的积累都会引起溶液pH值的降低,其中对脱硫液pH值影响最大的是NaHCO3,NaSCN次之。溶液pH值的降低会影响H2S的吸收及溶液中硫的赋存形态,金属钒的赋存形态(将在后面介绍)等的改变,最终导致脱硫操作无法正常操作。
2.3.2.2 副产物对栲胶脱硫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35℃下,用JYW-200型自动表面张力仪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副产物浓度与栲胶脱硫液表面张力的关系如图2-4所示。
图2-4 副产物对脱硫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图2-4为NaSCN、Na2S2O3、Na2SO4及NaHCO3 4种副产物在积累过程中对栲胶脱硫液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影响。由图2-4可知,少量的副产物的生成可使脱硫溶液的表面张力快速降低,随着副产物含量的继续增加溶液表面张力变化不大。溶液表面张力降低意味着物质在从气相进入液相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表面自由能变小[15],即阻力减小。这表明少量副产物的存在对气-液之间的传质是有利的,即减小了H2S和O2向脱硫液的传质阻力。
从图2-4中的曲线变化规律可知,影响溶液表面张力大小的顺序为NaHCO3>Na2S2O3>Na2SO4>NaSCN。
2.3.2.3 副产物对栲胶脱硫液黏度的影响
在35℃下,用常数毛细管法测定溶液的黏度。副产物浓度与栲胶脱硫液黏度的关系如图2-5所示。
图2-5 副产物对脱硫溶液黏度的影响
图2-5为NaSCN、Na2S2O3、Na2SO4及NaHCO3 4种副产物在积累过程中对栲胶脱硫液黏度所产生的影响。由图2-5可以看出,4种副产物的增加均引起了脱硫溶液黏度的增大。对4种副产物的含量与溶液黏度曲线进行拟合后发现,该4条曲线均呈指数关系,且脱硫液的黏度与副产物含量的指数方程如下。
脱硫液的黏度与Na2S2O3含量的指数方程为: ;脱硫液的黏度与Na2SO4的黏度趋势方程为: ;脱硫液的黏度与NaSCN的黏度趋势方程为: ;脱硫液的黏度与NaHCO3的黏度趋势方程为: 。
以上式中μi表示溶液黏度(mPa·s);ci表示各副产物的含量(g/L); 表示相关系数。因此,Na2SO4对脱硫液黏度影响最大,NaSCN最小,Na2S2O3和NaHCO3对脱硫液黏度的影响程度相当。
又由表2-1可知,栲胶脱硫液中Na2SO4的含量为5.93g/L,将其代入黏度方程可得出此时溶液黏度为0.7665mPa·s。同理,当Na2S2O3的含量为145.03g/L时,对应溶液黏度为1.0707mPa·s。当NaSCN的含量为280.21g/L时,对应溶液黏度为0.9527mPa·s。当NaHCO3的含量为14.62g/L时,对应溶液黏度为0.7664mPa·s。对比这4个黏度值可知,在栲胶脱硫液中,4种副产物对脱硫液黏度都有影响,均随其在脱硫液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影响顺序为NaSO4>NaHCO3≈Na2S2O3>NaSCN。
另外,从气液传质的角度来看,脱硫液黏度变大,会使液膜阻力增大,不利于传质,对脱硫是不利的。尤其对脱硫液的再生不利,因为再生时所用到的O2是非电解质物质,非电解质的扩散系数可以用式(2-27)做粗略估算[16]:
(2-27)
式中 D——物质A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m2/s;
T——温度,K;
μ——液体的黏度,Pa·s;
νA——扩散物质的分子体积,cm3/mol;
ν0——常数,对于扩散物质在不同的溶液中,其值也不同,cm3/mol。
对栲胶脱硫工艺而言,式(2-27)中的温度T是恒定的,νA和ν0也是常数。故物质的扩散系数D与溶液的黏度成反比。由于在栲胶脱硫过程中,涉及H2S和O2与脱硫液之间的气液传质过程,因而,由扩散系数公式可以看出,H2S和O2在脱硫液中的扩散系数与脱硫液的黏度成反比。脱硫液黏度越大其扩散系数就越小,穿过气液界面进入脱硫液中的H2S和溶解氧的浓度就越低,从而影响H2S的吸收和脱硫液的再生。
此外,溶液黏度的增加,还会增大流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黏性力,导致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体积的液体流量的减小[17]。对脱硫体系而言,溶液黏度的增加,会改变溶液的流量,从而引起脱硫工艺中液气比的操作条件的改变,最终影响整个脱硫工艺的稳定。
总之,4种副产物的积累,都会增大脱硫液的黏度,进而降低H2S和O2在脱硫液中的扩散系数,影响H2S的吸收和脱硫液的再生。此外,脱硫液黏度的增大,还会增大脱硫液与管道等接触面之间的黏性力,引起溶液流量的改变,导致脱硫工艺中液气比操作条件的变化,最终影响整个脱硫操作的稳定。
2.3.2.4 副产物对栲胶脱硫液密度的影响
在35℃下,用比重瓶法测定溶液的密度。副产物浓度与栲胶脱硫液密度的关系如图2-6所示。
图2-6 副产物对脱硫溶液密度的影响
图2-6为NaSCN、Na2S2O3、Na2SO4及NaHCO3 4种副产物在积累过程中对栲胶脱硫液密度所产生的影响。由图2-6可知,栲胶脱硫液的密度均随4种副产物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且脱硫液的密度与副产物含量的线性关系如下。
脱硫液的密度与NaSCN含量的线性方程为:ρ1=0.2632c1+1018.2, =0.997;脱硫液的密度与Na2S2O3含量的线性方程为:ρ2=0.6209c2+1027.4,=0.9969;脱硫液的密度与Na2SO4含量的线性方程为:ρ3=0.8298c3+1012.0, =1;脱硫液的密度与NaHCO3含量的线性方程为:ρ4=0.6808c4+1008.1, =0.9989。
以上式中ρi表示溶液密度(kg/m3);ci表示各副产物的含量(g/L);表示相关系数。由此可知4种副产物对溶液密度影响最大的是Na2SO4,影响最小的是NaSCN。Na2S2O3和NaHCO3对溶液密度的影响程度相当。
又由表2-1可知,栲胶脱硫液中Na2SO4的含量为5.93g/L,将其代入回归的线性方程可得出此时溶液密度为1016.92kg/m3。同理,当Na2S2O3的含量为145.03g/L时,对应溶液密度为1117.45kg/m3。当NaSCN的含量为280.21g/L时,对应溶液密度为1091.95kg/m3。当NaHCO3的含量为14.62g/L时,对应溶液密度为1018.05kg/m3。对比这4个密度值可知,在栲胶脱硫液中,4种副产物对脱硫液密度的影响相当,均不容忽视。
此外,由范宁(Fanning)公式(式中,Δpf为流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λ为摩擦系数;l为长度,m;d为管道直径,m;ρ为密度,kg/m3;u为速度,m/s)[12]可知,管道中的能量损失与脱硫液的密度呈正比,脱硫液的密度增大会使流体在管道中的能量损失也增大。
由泵的轴功率公式(式中,N为轴功率,kW;H为泵在输送条件下的压头,m;Q为泵在输送条件下的流量,m3/s;ρ为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η为总效率)[14]可知,泵的功率与脱硫液的密度成正比,脱硫液密度增大会使泵的轴功率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在满足正常工艺参数的操作条件下,脱硫工艺的能耗将会增加,成本也将随之增大。
总之,副产物在栲胶脱硫液中的积累,会引起脱硫液密度的增加,进而引起流体流动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以及流体输送泵功率的增加。
2.3.2.5 副产物Na2S2O3和NaSCN的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的影响
由表2-1和表2-2可知,副产物Na2S2O3和NaSCN在脱硫液中的含量远大于副产物Na2SO4和NaHCO3的含量,是栲胶脱硫工艺的主要副产物,同时也是影响脱硫工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重点考察Na2S2O3和NaSCN的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影响。
为了较真实地反映出副产物Na2S2O3和NaSCN的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的影响。本部分采集了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的工业栲胶脱硫液日常的组分分析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数据如表2-3所列。
表2-3 工业栲胶脱硫液组分分析数据
注:表中数值均指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单位为g/L。
由表2-3可知,工业栲胶脱硫液的日常分析数据值与表2-1中的数值相近,再次说明2.2部分中的分析方法正确,表2-1的分析结果可靠。工业栲胶脱硫液的pH值在8.5~9.5之间变化。副产物Na2S2O3与NaSCN的质量浓度比始终在1∶2之间波动。
因而,根据以上分析,本实验选择维持栲胶脱硫液中Na2S2O3与NaSCN的质量浓度比为1∶2。表2-4为Na2S2O3与NaSCN的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影响。
表2-4为Na2S2O3和NaSCN对栲胶脱硫液的综合效应。由表2-4可知,溶液的pH值随副产物Na2S2O3和NaSC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随其浓度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当溶液中Na2S2O3和NaSCN的浓度在100g/L+200g/L以下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其含量增加而降低;之后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表面张力在50mN/m值左右波动。溶液的黏度和密度均随副产物Na2S2O3和NaSCN含量的增长而增加。
表2-4 副产物Na2S2O3和NaSCN的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的影响
为了直观地描述Na2S2O3、NaSCN及其两者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影响,分别绘制了图2-7~图2-10。
图2-7 Na2S2O3、NaSCN及其混合对脱硫溶液pH值的影响
图2-8 Na2S2O3、NaSCN及其混合对脱硫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图2-9 Na2S2O3、NaSCN及其混合对脱硫溶液黏度的影响
图2-10 Na2S2O3、NaSCN及其混合对脱硫溶液密度的影响
图2-7~图2-10中横坐标刻度对应于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Na2S2O3、NaSCN的质量浓度,其对应关系如表2-5所列。
表2-5 坐标刻度与副产物的质量浓度的对应关系
图2-7~图2-10分别为Na2S2O3、NaSCN及其两者综合效应对栲胶脱硫液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影响。
由图2-7可知,栲胶脱硫液的pH值随Na2S2O3与NaSCN的含量增加而降低。在3条曲线中,Na2S2O3对溶液pH值影响的曲线变化最为缓慢,而NaSCN对溶液pH值影响的曲线与Na2S2O3和NaSCN两者混合对溶液pH值影响的曲线基本重合,这表明与Na2S2O3相比,NaSCN对溶液pH值的影响较大。由2.1部分的分析可知,NaSCN的生成与煤气中HCN的含量有关,因而煤气中HCN的存在,对脱硫液pH值的影响较大。HCN越大,生成的NaSCN的量越高,脱硫液的pH值下降的越快。
由图2-8可知,在Na2S2O3与NaSCN的积累过程中,栲胶脱硫液表面张力的变化较为复杂。3条曲线均显示溶液表面张力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随着Na2S2O3与NaSCN在脱硫液中的积累,表面张力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是当其含量积累到一定值时,便开始在该值附近波动。这意味着当其浓度大到一定值后,对溶液的表面张力已无较大影响。前面提到,溶液表面张力减小有助于气液传质。故栲胶脱硫液中少量的副产物Na2S2O3和NaSCN的存在对表面张力而言是有利于脱硫操作的。
由图2-9可知,栲胶脱硫液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长而增加。回归曲线方程分别为:Na2S2O3的黏度方程为μ1=0.7745e0.0444x,=0.9957;NaSCN的黏度方程为μ2=0.7648e0.0299x,=0.9934。而Na2S2O3+NaSCN的曲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且横坐标为5时,是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即在Na2S2O3和NaSCN的含量分别为100g/L和200g/L之前,栲胶脱硫液黏度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该值之后溶液黏度随其浓度变化明显增大。前面分析已知,溶液黏度的增加,会影响脱硫工艺的稳定。所以,脱硫液中Na2S2O3和NaSCN的含量最好控制在100g/L和200g/L以内,否则它们对脱硫液黏度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同样,由图2-10可知,栲胶脱硫液的密度随其浓度的增长而增加。栲胶脱硫液的密度与Na2S2O3和NaSCN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将其曲线线性回归可得,Na2S2O3的密度方程为:ρ1=13.722x+1021.8,=0.999;NaSCN的密度方程为:ρ2=11.171x+1015.8,=0.9992;Na2S2O3+NaSCN的密度方程为ρ3=25.052x+1017.0,=0.9984。以上方程中ρi代表密度,x代表坐标刻度。由曲线方程可知混合溶液的密度不具有加和性。
总之,Na2S2O3和NaSCN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栲胶脱硫液pH值、表面张力、黏度及密度的变化,从溶液黏度考虑,其含量最好控制在100g/L和200g/L以内。
通过前面给出的Na2S2O3和NaSCN综合效应的密度方程ρ=25.052x+1017.0,可以根据脱硫液的密度估算出脱硫液中Na2S2O3和NaSCN的含量。这对于生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因为该密度方程是基于模拟生产栲胶脱硫液组分的基础上得出的,因而为验证公式的适用性,对表2-1中的栲胶脱硫液进行了密度和黏度测定。当该脱硫液中含Na2S2O3为145.03g/L,NaSCN为280.21g/L时,脱硫液密度为1201.36kg/m3,黏度为1.62801mPa·s。将密度值代入式ρ=25.052x+1017.0,可得x=7.36。查阅表2-5可推算出Na2S2O3的含量在140~160g/L之间,NaSCN的含量在280~320g/L之间。假定Na2S2O3的含量为150g/L,NaSCN的含量为300g/L。则对比理论值和实测值,Na2S2O3的误差为3.43%,NaSCN的误差为7.06%。因此,依据密度公式来推算脱硫液中Na2S2O3和NaSCN的含量还是可行的。
按生产经验,当脱硫液中Na2S2O3和NaSCN的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就会对脱硫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时要外排一定量的废脱硫液,以降低其中副盐的含量。现可以利用该密度公式较简便地预测Na2S2O3和NaSCN的含量,从而省去了测定Na2S2O3和NaSCN含量的繁琐步骤。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该公式是依据模拟生产脱硫液组成的基础上得出的,因而,对于不同的溶液组成,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