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建筑物语二:晨钟暮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 一 佛教建筑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其领域涉及建筑、工艺美术绘画、雕塑、音乐、天文等,给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增添了极丰富的内容。尤以各类浮雕、砖雕、铜铸及泥塑、壁画最为精彩。在大小寺庙中无处不在。为了宣扬佛教的博大精深,也为给僧人们的生活增添些情趣,古代艺术家们在庙宇的艺术塑造方面真是费尽心机。大到整个庙宇的布局,小到抱鼓石、栏板、柱头、墙面的花饰,无不精雕细刻。用“雕栏玉砌”四个字形容,真是贴切得很。在本书中我仅仅罗列了一小部分,仅供参考。这一主题如果尽情发挥,足够写它一大本书的,这里咱们只能遗憾地蜻蜓点水啦。

佛寺是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早先,天竺的佛教不拜偶像,因此没有供佛的地点。它们的佛教建筑主要是坟、佛祖塔和石窟三种。坟,印度叫萃堵波。这是一种倒扣的半圆形建筑物,上面还拔出一个尖;石窟是僧侣们在深山修行时依山凿建的三合院式的住宅;佛祖塔是一种锥状的高耸构筑物,里面供着佛祖舍利。这三种建筑形式后来都传到了中国。

萃堵波到了中国,有一部分一直保留着印度味,只不过比例变了,肚子缩小而顶尖变大了,像北海的白塔和妙应寺的白塔。

释迦牟尼

颐和园昭庙琉璃雀替

印度佛塔除了供奉佛祖的舍利子外,还有一种塔是有道高僧的坟冢。这种建筑形式传到中国后,与我们原有的重楼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塔。

早期,中国的佛教徒们的膜拜中心仍如印度一样是佛塔,如公元1056年所建应县木塔即在全寺的中心。后来觉得冲着没有舍利子的塔磕头有点儿没道理,渐渐转向了拜佛像。于是安放佛像的大殿代替塔成了佛寺的中心,这时的塔有的退居二线,建在中轴线末端后院里,如妙应寺白塔寺;也有的反倒放在最前面大门两边,如原悯忠寺;也有的完全把塔当成圆寂高僧的纪念碑而另设塔林,如潭柘寺。塔渐渐成了佛教的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建筑了。石窟也不再是僧侣们的住所,而成了石头大佛们的栖息地了。

除了从人家印度舶来的佛教建筑外,中国更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种建筑物,即佛寺。因为印度传来的以上三种建筑物都没提供讲经的场所。原来,释迦牟尼最初创教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场所,一般都是在树林里找个凉快地方,连说的带听的全都席地盘腿而坐。这种说法场所在印度叫阿兰若,意思就是树林子。印度气候炎热,一年四季待在树林里也冻不着。可是到了中国,僧侣们就给冻的不得不进屋了。

第一批印度僧侣刚来到中国时,地方官员是在一个叫鸿胪寺的官府接待他们,以后“寺”这个词就成了佛教活动场所专用的了。后来,一些笃信佛教的富人们贡献出自己家现成的中式四合院,前房供佛,后院讲经。人们发现这种建筑布局挺适合佛教的教意和宗教仪式的,因此寺庙就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再者,早期在印度,人们膜拜的对象是舍利子,包括佛牙。释迦牟尼圆寂时已是79岁高龄,就剩4个牙了。人家悉达多没有名利思想,他根本没料到自己的牙日后会成了神物,先前拔的或自行脱落的牙也就没留着。这下麻烦了,全世界的信徒们都抢着要那四颗宝贵的牙!中国有幸得到一个,可这一个牙哪儿够供的呀,大多数寺庙便干脆改以崇拜佛像为主。

山西应县木塔

弥勒佛

在佛教里可供奉的佛像除了最重要的释迦牟尼本人外,粗略统计一下还有好几十个。要把他们全都放在屋子里,中式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一层一层的院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典型的佛寺平面布局一般都设一条中轴线,重要的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分列两旁。这些建筑物按功能可分防卫,供奉,修行三类。

哼哈二将

属于第一类的有山门和天王殿两座建筑。除了当门用以外,它们还起着一种心理准备的作用。你看,在山门里一左一右站着哼哈二将,先给人一个下马威,叫你不敢嘻嘻哈哈的,必须得收起凡念一心向佛。

山门多用砖砌,下开1个或3个不大的门洞,以体现其坚不可摧。进了山门走不了几步,在天王殿里再吓唬你一回。这一次人数加倍,四大天王分列两旁,有持剑的,捏蛇的,打伞的,弹琵琶的。他们脚底下都踩着青鼻子绿脸的小鬼,你要是老老实实的,天王们就佑护于你,否则就对你不客气!

顺利地通过天王殿,就到了一个较大的院子,中间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大殿是大雄宝殿。殿里面端坐着佛祖如来等3尊大佛,左右分列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两旁的偏殿或厢房往往被叫做弥勒殿、药师殿、观音殿、祖师堂(供达摩老祖)等等,用来供奉与这些名字相应的佛祖和菩萨们等。大殿和偏殿构成了第二类建筑——供奉类。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第三类建筑是修行类的,因其不对外,被放在后面的第三进院子里,禅堂、念佛堂、水云堂等。僧人们在此聆听讲经、打坐修行。一般人进不到这里,除非你打算落发为僧。

最后面的一进院子一般是藏经楼。作为中轴线上建筑群的结束,藏经楼往往建成两层楼房。

佛教一般要求出家人从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定居于一个寺院,不得随意居住。因此寺庙中除去做法事的部分外,还要有很大的生活用房。这类房屋一般设在跨院,包括寝堂、茶堂(接待)、延寿堂(养老)、斋堂(进餐)、香积堂(厨房)以及浴室、库房等。另外,大型寺院山门内还设有左钟右鼓二楼。晨敲钟暮擂鼓,除了报时,亦可营造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气氛。所谓:“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可见敲钟之必须。

下面,让我们看看北京地区几个典型的佛寺,以及在那些庙里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