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存在问题
(一)品种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年来选育出很多枣树新品种,但部分地区仍然使用老旧品种,科研成果很多局限在示范阶段,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低。例如木枣在山西省栽植面积最大,面积约占全省的50%。但木枣为制干品种,鲜食口感差,制干后果小、核大、肉薄,品相不佳,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出现,木枣竞争力越来越弱,需要改良。
(二)管理水平不高
枣树耐旱耐瘠薄,但仍需要精心管理才能丰产。在平川区,交通方便,枣树能得到常规管理,但在像吕梁山区这样的产区,红枣多栽植于干旱梁峁、缓坡地带,以一家一户分散型小规模经营为主,管理粗放已成常态。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枣树管理投入不足,大面积的枣园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据调查,吕梁山区由于劳力缺乏、枣价低廉,70%左右木枣无人管理,呈现低质低效状况。另外,由于盲目施肥、经验施肥,造成土壤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喷施农药无标准、浓度高、残留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已影响到枣产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三)病虫害严重
枣树灾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裂果。红枣裂果是枣果吸水胀裂而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并偶有严重发生。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红枣成熟期降雨量增加,裂果年际间发生频繁,范围扩大,山西、山东、河北、陕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枣农损失严重,枣产业受到阻碍。
其二是病虫危害。主要是缩果病、炭疽病、黑斑病及枣疯病。在平川区“三病”较为严重,特别是大棚枣,降雨后形成高温、高温环境,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病害易暴发。2017年国庆期间连续降雨,太谷的大棚栽培枣树虽避免了裂果,但缩果病病害严重,病果率达80%。枣疯病是一种严重病害,传染性强,发病后3~4年整株死亡。近年来,吕梁山区一些县枣疯病发病严重,个别地段发病率可达20%以上,出现快速蔓延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枣树管理不到位,树体衰弱,以及枣园周边种植侧柏,为叶蝉提供寄主,使其大量繁殖取食枣树汁液传播枣疯病,对枣树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绿盲蝽在山西晋中、吕梁枣区危害严重,在枣树上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枣树幼芽、叶、花蕾、花和果实进行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小斑点及不规则小孔,枣吊受害似烫发状,花蕾受害枯死脱落,幼果受害形成小斑点,近年也成为山西枣产区的主要虫害。
(四)产品开发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枣的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尽管枣精深加工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但是枣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产品是初级加工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长,同质化严重,附加值和利润低下,而深加工、差异化的系列产品缺乏。加工企业多为中小型,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不足5%。
如山西省枣加工企业有500多家,但均以初加工为主,仅做分选、清洗、烘干加工,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化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以吕梁市为例,加工产品主要为烘干枣、紫晶枣、马牙枣、蜜枣等,产品类似,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红枣产业中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红枣专业合作组织(社)不少,但规模都不大,优势不突出,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偏低,行业协会对枣农生产的影响力不强,技术及资金扶持不到位。因此,如何健全整个产业的技术扶持、信贷发放、销售渠道等一系列服务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