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基于中关村企业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3 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研究

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1960)发表了垄断优势理论。他指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应该设立在抛弃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而企业想要获得最多的利润,需要具备与本国企业不一样的竞争优势(垄断优势)。垄断优势理论提出,企业独特的优势包括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信誉优势等。垄断优势理论能说明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局部因素和动力。

Buckley和Casson(1977)提出了内部化理论。他们考虑到,企业将这部分拥有不完全竞争的物品在企业内部展开转移,可以追求最高的收益,通过内部化减少物品的交易成本,当内部化越过了本国,就会出现对外直接投资或出现国际企业。国际企业OFDI的动机和关键原因可经由内部化理论获得说明。

邓宁(Dunning,1970)发表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结合了内部化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和区位理论。他指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共同存在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一思想将OFDI的动因解释为企业拥有了三大优势。

邓宁(1980)修改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综合国际贸易、专利授权与对外直接投资,他考虑到,企业三大优势共同改变了其国际化行为。只有所有权优势的产业能采取技术或者专利转让的形式;假设企业同时拥有两种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样便能够开展出口商贸;OFDI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同时获得这三种优势。

柯红梅(2003)将高科技产业对外投资动机分成六种不同的形式:①寻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即外国国家给予本国企业一些优惠的政策待遇,如出口退税、进出口补贴、较低利息的贷款等;②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型投资动机,即本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开展技术回流型战略投资,向较为贫穷的国家提供相应的技术,增长技术使用时间;③技术回流型投资动机,即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投入部分资金或全资建立高新科技研究机构,把研发的新产品经由国内的附属公司展开生产,再把产品在全世界销售;④市场导向型投资动机,即跨国公司想要开拓新市场、维护和扩增原来市场、避免商贸管制;⑤资源导向型投资动机,即运用成本较低的资源而进行的OFDI;⑥追随顾客型投资动机,即本国高科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最为重要的是给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

吴敬琏(2009)考虑到,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本国应当尽可能选择退出市场活动,本国应该保护市场秩序、确定良好竞争规范、展开重大技术的开发,应尽量少干扰科研活动,只有这样,我国高科技产业才能迅速成长。

熊季霞(2010)认为,高科技产业是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组成因素,近些年本国正在努力建立创新型国家,高科技产业获得了全新的成长机会。同时,也面临开发能力弱、集群优势不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张国胜(2015)考虑到,高科技产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就是迅速得到国外较好的科技,完美地运用发达国家的科研结果的“外溢效应”以及“集群效应”,更好地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提升本国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全球较好的技术基本都汇集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特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