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
一、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当代信用货币是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现金包括了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与金属硬币,而现金的使用量在整个社会的交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银行存款,既包括能够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也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等。虽然各种存款都代表了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但是它们在购买能力上是有区别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用于交易支付,其他存款要变成购买能力必须经过一些手续,而且中央银行对现金和各项存款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量统计时,既要考察货币量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又要兼顾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需要。因此,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或损失很少的情况下变现的能力。根据货币流动性由强到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由小到大,不同货币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由于金融创新,信用工具层出不穷,各种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在不断地变化,因此货币层次的划分只能相对准确。金融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越多,金融创新速度越快,货币层次修订的速度也就越快。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货币层次划分如下:
(一)M0(现钞)
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和铸币,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本层次货币可以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购买力最强。
(二)M1(狭义货币)
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
由于银行的活期存款随时可以成为支付手段,因此同现钞一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巨大,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次,使之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
(三)M2(广义货币)
M2=M1+准货币
准货币指银行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等)。准货币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是准货币经过一定手续后,能够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从而加大货币的供应量。M2的出现,使货币范围更加扩大,对金融制度和货币流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一些金融发达国家出现了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并按照货币层次对货币量进行统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四、货币的计量
对货币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一)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反映了社会最直接的购买力,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监测和调控的主要指标。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广义货币量反映了社会的潜在购买能力,广义货币量所统计的货币范围要大于狭义货币量。运用这两个指标可以从货币结构的角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
(二)货币流量和货币存量
货币流量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不同时段的货币流通状况。
(三)货币总量与货币增量
货币总量指货币数量的总额。货币总量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货币存量,也可以是某一时期内的货币流量。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货币量的变化幅度,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货币的流通状况。
本章小结
1.关于货币的起源,国内外有不同的学说。马克思用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阐述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商品,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这是为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的结论。但是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规定。
3.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生产和发展逐渐产生和演变到现在的状态的。
4.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关于货币发行、流通和组织程序的立法。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和信用货币制度四种,信用货币制度是发展的最高形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是: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确定准备制度等。
5.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使中央银行拟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各国对货币量层次的划分以及每一个货币层次包含的内容都不尽相同,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调整。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简述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你认为人民币是否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5.什么是纸币本位制?有何特点?应如何理解我国的“一国四币”制度?
6.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附录一 地区货币和跨国货币制度
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香港和澳门虽然已经回归祖国,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港元和澳门元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和港元、澳门元的关系,是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域内的流通的三种货币,隶属于货币管理当局各自按自己的货币管理方法发行和管理货币。
1.香港的货币制度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我国的货币制度改为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两种社会制度下的两种货币、两种货币制度并存的货币制度。在内地仍然实行人民币制度,在香港实行独立的港币制度,在货币发行、流通与管理等方面分别自成体系,人民币和港币分别作为内地和香港的法定货币在两地流通。由于香港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按照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规定,港币仍然视同于外汇,港币在内地以外币对待,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也以外币对待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香港于1935年设立了外汇基金,作为法定货币的保证,并负责管理纸币的发行事宜。银行首先要向外汇基金购买负债证明书,然后才获授权去发行港元纸币。从1983年10月17日开始,外汇基金实行了一些发行纸币的新措施,规定港元与美元挂钩,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汇率进行交换,该汇率称为联系汇率,而三家发行纸币的银行必须以美元根据上述汇率向外汇基金购入负债证明书,然后才可以发行证明书上所列明的等值的港元。
在现行的港元发行制度下,香港发行纸币是有100%同等币值的美元储备作为支持的,这些储备存放在外汇基金内。因此,如果发行纸币的银行要增加纸币的流通数量,银行会向外汇基金缴纳同等币值的美元;相反,如果银行要减少港元纸币的流通数量,外汇基金同样会将同等价值的美元支付给银行。
2.澳门的货币制度
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由于澳门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按照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规定,澳门货币仍然视同于外汇,澳门货币在内地以外币对待,同样人民币在澳门也以外币对待。
澳门元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澳门货币发行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大西洋银行为澳元发行的指定银行。澳门货币的发行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澳门货币的发行制度和准备金制度由法律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授权指定银行行使或继续行使发行澳门货币的代理职能。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澳门元自由兑换。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储备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管理和支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保障资金的流动和进出自由。
澳门元目前采用与港元挂钩的办法来衡量其币值,实行与港元挂钩并间接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从而使其币值保持稳定。为了维护及提高澳门货币的信用地位和可兑换性,澳门元实行完全的储备基础,这是澳门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在维护澳门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跨国货币制度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地区性货币一体化现象十分引人注目,超国家主权的跨国货币制度开始诞生,欧元是典型代表。
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闭幕。会议最终确认了欧盟11个成员国成为欧元创始国,这11个国家是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为了保证单一货币的顺利实施,欧洲中央银行也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同意发行欧元,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并依据《稳定和增长条约》对各成员国的金融管理进行监管。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欧元从问世到最终取代上述各国货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会计或电子交易单位。11国货币与欧元的比价不可撤销地确定下来。第二阶段,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同时流通。第三阶段,2002年7月1日欧元正式成为欧盟11国唯一的法定货币,成员国货币停止流通。
欧元的诞生对欧洲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欧元作为人类历史上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在单一货币和新汇率制度运行、跨国中央银行的运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障碍,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克服。
在欧元的启发下,世界各大洲都出现了建立跨国货币制度的动向。在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试图实行以美元为基础的经济;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在2000年4~5月的巡回演讲中,大力倡导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建立南美共同货币。在非洲,西非经济共同体6国领导人于2000年4月21日签署协议,准备建立统一货币。在亚洲,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稳定亚洲的货币环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提出建立“亚元”的构想等。但是跨国的货币制度必须建立在各国经济、政治制度接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各国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和价值观念趋同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和磨合过程。可以预见,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的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趋势。
附录二 战俘营里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里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援助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无法顾及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人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平均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然非常的不方便,因为这要求交换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充当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一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计价和交易,如1根香肠值10支香烟,1件衬衣值80支香烟,替别人洗1件衣服则可以换得2支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计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
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与香烟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香烟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与人们对货币的要求相一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通用的交易媒介,用香烟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钞票本身有什么偏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相信,当我们用钞票来买东西时,别人也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