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培育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作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价值层面的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全体中华儿女明确了奋斗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意义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国人对其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程度。为此,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全国上下便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其中,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独特作用,自然是培育的重点对象。本书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结构的探讨,结合实证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经验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的、长效的措施。

本书由导论、结论和第一章~第七章组成,分别从“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三个方面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其提出的依据和意义,探讨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问题。第二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结构的分析,重点澄清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和特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突出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不能泛泛而谈。第二章从组成要素、类型以及运行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点,集中回答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什么的问题。在阐释了“为什么”和“是什么”两个问题后,便应该重点探讨“怎么做”的问题了。在提出具体措施之前,第三章通过现状调查发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总体上形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综合路径并且初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培育效果表面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挖掘不充分、一线教师及行政人员示范作用不强、依赖传统宣传路径、利用新媒体意识薄弱和能力不足以及校园文化资源特别是精神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书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榜样示范、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措施。最后在结论部分,本书重点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关于其意义、内涵、对策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培育路径的研究,各方面多有涉及。尽管如此,本书努力尝试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路径的落实方面有所创新。首先,本书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结构的分析,尝试明确目前研究无意间忽略的培育主体及责任、内容及目标、客体及特点等反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特点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措施的提出提供理论指导。其次,本书结合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重新编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材,最终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本科生重“史”,硕士研究生重“实”,博士研究生重“思”的本硕博相衔接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思路。最后,本书在认真分析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代表着一种精神,有自己的价值倾向。本书在充分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天然张力的基础上,提出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措施,从而真正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由于本书重点在于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因此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论研究,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机制、规律的研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特点,对于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事情,虽然本书在具体措施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所涉及,但总体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评价的研究不足,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突破。

李千五

2018年1月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