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1.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结构的分析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就是其内部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方式,即其内部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由其基本结构决定的。因此,只有在厘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要素的前提下,深入其结构层面,探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方式有效运行的条件及面临的挑战,才有可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路径的探讨提供理论指导。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落实

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大优势便是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集中的教育,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因此,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主渠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自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落实,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挖掘是本书的又一研究重点。

(二)难点

1.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突出深意和新意

一方面,作为一篇应用型的博士论文,聚焦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在提出具体可行措施的同时,如何写出博士论文应有的深意,是任何一篇应用型的博士论文都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另一方面,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样一个热点问题,上到国家政策,下到学者的研究,大的路径几乎都已经探讨过。如何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写出新意,是本书的又一个难题。

2.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现状的把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落实、落细、落小,是建立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现状的客观把握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期,如何才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现状,并对其制约因素做出相对客观的挖掘,对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网络文化的具体途径

在人人都谈“互联网+”的今天,互联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点为各种思想观念的传播提供了空间,深刻影响着一个社会现实价值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于网络生活十分活跃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影响就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仅是传播方式、载体数量上的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对传统传播理念的颠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从一开始就是以传统媒体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其在打破官方对信息生产、传播、解读的垄断的同时,在内容的选择、话语的表达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甚至背离。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联网传播,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活”,绝不仅仅是建个网站、开个微博、申请个微信公众号那么简单。如何在充分把握网络的特点、网民的内容偏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推动作用,是本书的又一个难点。

(三)创新点

1.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到结构层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与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结构单一,决定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方式以信息的单向传递为主,而此基本方式有效运行的一个根本前提便是培育主体权威的树立与维护。相应地,由于种种原因,培育主体权威的弱化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根本挑战。

2.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新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思路,针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书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重新编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材,最终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本科重“史”,硕士研究生重“实”,博士研究生重“思”的本硕博相衔接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一方面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有机融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改革。

3.提出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目前大多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简单地从传统媒体搬到新媒体上,最终流于形式的做法,本书在认真分析总结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平等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代表着一种精神、价值观、态度且有自己的气质。为此,本书在充分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天然张力的基础上,提出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和措施,从而真正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4.强调了大学精神文化资源特别是校训、校徽、校歌等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时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共同的、稳定的追求和信念,代表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校训、校徽、校歌是大学精神的集中表现。基于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尽管各大学的校训、校徽、校歌在具体的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都蕴含着相近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因此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资源。遗憾的是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不清楚校训的深刻内涵,未曾佩戴过校徽,不会唱校歌。有鉴于此,本书提出了充分利用大学精神文化资源特别是校训、校徽、校歌等的熏陶作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措施和长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