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际收支失衡及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本节知识结构图
本节知识结构图如图2-4所示。
图2-4 本节知识结构图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在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收支的局部差额;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收支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金本位制度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通过本节的学习,读者会清楚了解国际收支平衡分析的具体内容。
本节关键术语
贸易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 基本差额 综合差额 官方结算差额
在一个报告期内,一国(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大量的、多样的经济交易。要系统了解一国(地区)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变化,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地区)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出版《国际收支手册》,对编表采用的概念、准则、惯例、分类方法以及标准构成都做了统一的规定或说明。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的重点
国际收支平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的均衡决定了其对外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否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均衡状况首先会对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内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货币供求的角度看,国际收支记录的外币收付实际上就是外汇供求的变化过程。因此,原则上讲,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贷方记录的是以外币标价的国际交易,它表现为外币的供给。同样,它们的借方项目记录的交易表现为对外币的需求。所以说,国际外汇的供求最终是由各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决定的。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外汇的供给大于对外汇的需求;当国际收支为逆差时,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外汇供求的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了汇率升降,从而影响到该国(地区)商品的进出口和国内总需求。由此可见,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本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经常分析,结合对相关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就能知道本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及造成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具体原因,进而为一个国家制定内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国际收支平衡分析的焦点在于一国(地区)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到一国(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关概念
1.均衡与平衡
均衡指的是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行为力量相抵销以后形成的某种稳定状态,而平衡指的是各账户会计意义上的相等。
2.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指的是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如追逐利润、追求市场、旅游、汇款赡养亲友、减少风险、资产保值、逃税避税、逃避管制或投机等)而从事的交易。自主性交易通常包括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中除去储备资产外的其他项目代表的交易活动。由于这类经济交易是为了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自主进行的,各个投资者和交易者事先并未考虑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因此此类交易又被称为事先交易,其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调节性交易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于调整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交易。它是在自主性交易项目出现差额时,由政府出面,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者通过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弥补自主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此类交易是在自主性交易后发生并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调整自主性交易差额,此类交易又被称为事后交易,具有集中性和被动性等特点。
3.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或失衡,主要是针对自主性交易而言的。若一国(地区)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事先基本平衡,就是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由于它反映的是一国(地区)对外经济活动,因此也称为外部平衡或失衡。
(二)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差额
根据需要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国际收支对比状况,既可横向比较,也可纵向比较。就各个项目而言,收支总会存在一定差额,各种差额的存在有不同的含义,各自反映并说明一定的问题。比较常见而且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差额有以下五个:
1.贸易差额(“贸易”项目以上的部分:|a1-b1|)
贸易差额,即商品进出口差额。若该差额为零,则说明贸易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反之,若该差额为正值或负值,则说明贸易收支处于顺差或逆差状态。贸易差额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2.经常项目差额(“转移”项目以上的部分:|A1-B1|)
经常项目差额由贸易收支差额、劳务收支差额和单方面转移收支差额相加而成。该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如果经常项目差额为正值,说明实际资源从国内向国外净转移;反之,则说明实际资源从国外向国内净转移。
3.基本差额[“长期投资”项目以上的部分:|(A1+a5)-(B1+b5)|]
基本差额为经常项目差额加上长期资本项目差额。根据该差额的值(零、正值或负值),我们可以把握国际收支中的基本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的性质。
4.综合差额[“短期投资”项目以上的部分:|(A1+A2)-(B1+B2)|]
综合差额是在基本差额的基础上再加上短期资本项目差额。该差额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通过考察该差额的数值,我们可以分析整个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与不均衡状态的性质。
5.官方结算差额(“外汇”以上的部分)
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其中一种差额或几种差额来判断自身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
国际收支局部均衡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国际收支局部均衡分析
(三)国际收支差额基本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地记录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通过分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可以判断该国在全球国际经济交易中所处的地位,该国整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如何,该国货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如何以及政府是否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等。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本国和外国贸易商与投资者、本国和外国政府机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对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做出判断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国际收支差额分析法,即通过计算该国的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以及综合差额来分析和判断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1.贸易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地区)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地区)存在贸易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代表该国(地区)贸易收支平衡。在分析一国(地区)国际收支状况时,贸易收支差额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许多国家(地区)来说,由于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贸易收支的数字尤其是货物贸易收支的数字易于通过海关的途径及时收集,因此贸易收支差额能够比较快地反映出一国(地区)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贸易收支差额在国际收支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原因还在于,它表现了一个国家(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2.经常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差额。当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顺差;当贷方总额小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逆差;当贷方总额等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差额与贸易差额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项目余额的大小。由于收入项目主要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取得的收入,因此如果一国(地区)净境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境外得到收益也就越多,该国(地区)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顺差。相反,如果一国(地区)净境外负债越大,向境外付出的收益也就越多,该国(地区)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逆差。
经常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分析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之一。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顺差,则意味着由于存在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贷方净额,该国(地区)的海外资产净额增加,换句话说,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该国(地区)对外净投资增加。如果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则意味着由于存在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借方净额,该国(地区)的海外资产净额减少,即经常账户逆差表示该国对外净投资减少。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该差额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它反映了一国(地区)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根据复式记账的原则,国际收支中的一笔贸易流量通常对应一笔金融流量,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应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地区)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提供了融资。因此,如果该差额越大,代表一国(地区)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越强。第二,该差额可以反映一国(地区)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已经逐步摆脱了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而表现出具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将能够反映一国(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这种独立的资本运动规律。
4.综合差额
将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进行合并,或者把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与错误和遗漏剔除以后所得的余额,称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它是全面衡量一国(地区)国际收支状况的综合指标,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差额往往就是指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如果综合差额为正,则称该国(地区)国际收支存在顺差;如果综合差额为负,则称该国(地区)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如果综合差额为零,则称该国(地区)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这一差额判断一国(地区)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以及货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如果综合差额为正,该国(地区)外汇储备就会不断增加,本国(地区)货币将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综合差额为负,该国(地区)外汇储备就会下降,本国(地区)货币将面临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差额判断是否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一差额确定是否应该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
(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周期性不平衡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只要生产资料被不同的所有者所占有,那么由于各所有者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将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形成所谓的经济周期或商业周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收入和企业的收入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生产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一国(地区)的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在经济衰退阶段,居民收入会减少,有效需求下降,进口需求减少,在出口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国际收支的顺差;相反,在经济高涨阶段,居民收入上升,有效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同时部分出口品转为内销,由此可能引起国际收支逆差。这种由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结构变化——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一国(地区)的出口产品需求因世界市场变化而减少时,若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出现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一国(地区)工资上涨程度显著超过生产率的增长,若不能及时调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就会出现要素价格结构失衡。通常认为,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则以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低,其价格增长缓慢,而进口的制成品在国内的需求弹性却比较高,其价格大幅度上升,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以大幅度提高,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
传统产品消费减少,新产品消费增加⇒传统产业萎缩,新产业发展⇒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出口变化⇒国际收支顺差。
3.币值变化——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国(地区)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普遍上升,在汇率变动滞后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成本上升,必然导致出口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进口价格相对下降而致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由于通货紧缩,商品的成本和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降低,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本国(地区)货币币值变化:通胀率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逆差增加。
4.收入变化——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各国(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外需求的增减来实现的。一国(地区)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将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增长,从而使该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尤其是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容易引起国际收支逆差。
国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物价上升⇒出口下降⇒逆差增加。
5.经济增长——增长性失衡
短期内,投资需求旺盛,依靠大量进口,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长期内,平均成本下降,刺激出口,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6.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不稳定投机与资本外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原因,它们还会激化业已存在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稳定性投机与市场力量相反,当某种货币的需求下降,投机者就买进该货币,从而有助于稳定汇率。而不稳定的投机会使汇率累进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资本外逃与投机不同,它不是追求获利,而是害怕损失。当一国(地区)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地区)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要将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地区),造成该国(地区)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投资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往往成为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失衡会造成许多不同的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挥。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发生长期、大量的逆差时,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政府为保证本国(地区)货币币值稳定,通过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这将消耗外汇储备,从而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降低对外偿债率,不利于对外融通资金,还可能导致债务危机。政府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以稳定汇率,必然导致本币供应量的减少,造成通货紧缩,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的增长将放缓甚至缩减,从而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另外,本币不断贬值,最终会诱发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可能导致资本外逃,造成境内资金短缺,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的顺差会增加本国外汇储备,增强其对外支付能力。国际收支顺差如果是由于出口过多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不利于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顺差一般会使本国(地区)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为维持本国(地区)货币的对外价值的稳定,政府必然增加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引起本国的通货膨胀。另外,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地区)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必然遭到逆差国(地区)的报复,引起贸易摩擦,影响国际关系。
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一国(地区)出现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出现持续逆差时,就必然导致调节过程的发生。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两种。本节主要探讨自动调节方面的内容。所谓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在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际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又可分为价格调节、收入调节和货币调节机制。价格调节是指通过汇率的变动来影响商品、劳务以及金融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收入调节是通过总支出或生产的变动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货币调节是指通过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达到与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一致的水平,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以通过物价的涨落和现金(即黄金)的进出自动恢复平衡。这就是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又称休谟机制,它批驳了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一国(地区)金银货币增加的观点。这种机制的调整取决于赤字或盈余国家的国内价格变化,在金本位制度条件下,还取决于赤字或盈余国家较高的出口和进口价格弹性以及相抵价格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总量的显著变化。
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具体过程如下:在金本位制度下,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为维持铸币平价将导致黄金储备净输出,这会引起该国(地区)黄金存量,即货币供给的减少,并进一步导致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使得该国(地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而对于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地区)来说,这一自动调节过程恰好相反。这一调节过程是自动的,只要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这一调节过程就被引发,并一直持续到失衡被完全消除为止。调节过程如图2-5所示。
图2-5 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在金本位制下,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都是由黄金或以黄金为基础的纸币构成,黄金的流动必将引起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第二,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作用的核心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价格同方向的变动。第三,进出口需求的数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灵敏的,价格的变动会带来贸易流向的转变。
(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大卫·休谟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就发展成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理论,这两种机制的原理一致,但货币形态不同。
1.价格的自动调节机制
价格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一国(地区)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外汇支付手段的增多,容易导致国内信用膨胀,利率下降,投资与消费相应增加,国内货币需求量增大,从而对货币形成一种膨胀性压力,使国内产品的物价与出口商品随之上升,进而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使得原来的国际收支顺差逐渐减少乃至消除。反之,在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会使公众持有的现金余额低于其意愿水平,该国居民就会缩减对商品和劳务的开支,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会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调节过程如图2-6所示。
图2-6 价格的自动调节过程
2.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汇率调节国际收支通过货币的升值、贬值来消除顺差或逆差,从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过程如图2-7所示。
图2-7 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汇率上升,进口商品以本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而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上涨,因此本国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商品增加,贸易顺差逐渐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到缓和。
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本币汇率下降,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而进口商品以本币计算的价格上升,于是就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贸易收支逆差逐渐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到缓和。
3.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民收入的自动调节机制是指在一国(地区)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的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会发生变动,减弱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会使其外汇收入增加,引起国内信用紧缩、利率下降、总需求上升,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进口需求上升,贸易顺差逐渐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当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会使其外汇支出增加,引起国内信用扩张、利率上升、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进而导致进口需求下降,贸易逆差逐渐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到缓和。
4.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
利率的自动调节机制是指一国(地区)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影响利率的水平,而利率水平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该国银行持有的外国资产增多,产生了银行信用膨胀,使国内金融市场的银根趋于松动,利率水平逐渐下降。而利率水平的下降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下降,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随之上升,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资本账户顺差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利率下降使得国内投资成本降低,消费机会成本下降,国内总需求上升,国外商品的进口需求也随之增加,出口减少,这样贸易顺差减少,整个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反之,一国(地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则该国银行持有的外国资产减少,产生了银行信用紧缩,使国内金融市场的银根趋紧,利率水平逐渐上升。而利率水平的下降则导致本国资本外流减少,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随之下降,资本外流减少,内流增加,资本账户逆差逐渐减少。利率上升使得国内投资成本增大,消费机会成本上升,国内总需求减少,国外商品的进口需求也随之减少,出口增加,这样贸易逆差也会减少,整个国际收支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