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市民的日常生活
街市和墟市賣的東西很少,蔬菜和其他農作物都不是很多。但新界、灣仔、九龍等地,仍有很多地攤。為甚麼呢?有錢人還有能力以高價換取軍票購糧,窮人則因為糧盡,便被逼拿值錢的東西變賣以維持生活。戰前樓宇多為木板樓,有人便拆除樓宇部分木板變賣,供人作為柴火之用,很可憐。這些全是真人真事。
那時流行黑紗綢衣料,質料比較整齊,一般市民因為沒錢所以穿不起,當時很少人有機會做衣服,也沒有新衣服穿,所以故衣買賣便興起。巿民為了做成買賣以換取食物,縱使地方偏遠也在所不計,偶然亦會拿到附近的街道賣。當時的人便是這樣維持生活。幸好日軍宣佈投降後,聯合國的戰艦便運麵粉來接濟我們,救了很多人。除派麵粉外,也派奶粉及罐頭等。偶然也有人把吃剩的物資拿到我們的店舖賣,也有人來買物資的,當時來港救濟的聯合國戰艦着實救了很多人。
那時很多醫院都缺乏藥物,庫存不敷應用,附近的贊育醫院仍有私人醫生當值,(2)不過有沒有藥物和是否有效就不知道了。然而也不是全部藥物都沒有,好像還有跌打藥供應;中藥、跌打酒等仍可用上一段時間。由於中藥、跌打酒、跌打藥等均需要往山上採集,而且得來不易,所以到後來也一直缺乏。
交通方面,後期有電車及巴士行走巿面,但數量及班次不多。
1945年末,紅十字會派發救援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