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关联活动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职业关联活动的基础和理论

障碍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就业机会,通过职业活动,障碍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欲求,实现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上的自立,得到社会承认与周围人的尊重。职业关联活动学的目的是作业治疗师通过各种必要的手段,使障碍者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和资格,实施参与就业活动,提高障碍者的生活质量和在社会生活群体中的所属感。障碍者获得的职业技能和普通人一样可以在一般职场就业,具有和普通人一样的职业技能特征。

社会性的需求在人类自身不同阶段表现的内容不同,决定了不同阶段的障碍者对于职业的需求和选择。障碍者选择职业的同时,社会和职场也在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就业活动者,所以作业治疗师指导和援助障碍者就业的前提是必需了解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动力和趋向,引导障碍者了解并适应当今职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另外,要实现对障碍者就业援助活动的成功,作业治疗师必须了解人类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职业的发展具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社会发展,另一个是个体的需求。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第一节,我们已经提到了职业的发展,自始至终是由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决定的,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由于整体社会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它们在社会集团内部能够进行自己适应、自己协调、自己组织,也就是说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内部因素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整体结构和各种各样的内部因素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其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变化,形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

人类社会的实质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利用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关系表现出来的,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关系是多层面的,其中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生产活动和经济相适应、政治活动和政治相适应、思想文化活动和精神相适应。所以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社会发展表现出的结果就来源于这三个方面的内部矛盾及其相互作用。人类就业活动正是以社会的发展程度为背景进行选择的,同时通过人类获得的经验和创造能力,不断地改变着社会集团内部的各种因素,在不断地创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的创造能力体现在各社会阶段的职业种类和职业内容上。

(一)经济力

经济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由许多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其中需求、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经济力中最重要因素。人类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各种各样复杂性的社会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书写着人类的发展历史。

人类生活的需求和为满足这些需求而从事的物质生产,构成了社会发展过程最初的、也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共同生存的矛盾。其中以生产力水平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相互得到满足。需求与满足的不可分割性,促使了人类从事物质生产和其他一切社会性的活动。

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过程看,人类的需求是广泛性,且是无限的,表明人类不仅要有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还要有尊重、归属、情感和自我实现等社会性、精神性、享受性、发展性的需求。人类的无限性需求说明,人的需求和满足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历史的和发展的,这不仅表现在同一层次的需求不断产生和扩展,而且还表现在需求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上。人类的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更新、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和满足具有不可分割性、多层面性、广泛性以及不断更新上升的无限性,也成为人类活动和行为发展的原动力。

1.生产力 人类的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也只是提供了使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表现出社会发展的现实性的动态。主要是因为,单纯的需求既不能引起对象世界的改变,也不能引起人类自身明显的变化,必须通过大量的物质性生产活动,与自然界进行各方面的多种物质的交换才能得到满足。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体力和智慧,不断创造、改造、推动着现实世界的发展。同时人类也会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将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化为自身的体力和智慧,对人类本身不断进行改造和重新进行塑造,将人类社会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界之间充斥着矛盾,物质生产是这些矛盾的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形成、体现以及发展的最基本途径,形成的是人类自身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始性动力。

生产力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实践能力的结果以及人类的历史性活动的前提,其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使人类的物质生产成为可能,丰富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其次是表现在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活动能够不断达到更新的水平。第三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必将引起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结构大的改变。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其发展的动力是劳动者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存在的矛盾。人类的需求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不断满足、不断更新、不断提升的。新需求不断出现,会促使劳动者产生改进原有的生产工具的动力和行为,而新的生产工具,又造就素质更高的、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促使他们产生更高的人类需求。

2.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而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表现形式。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关系,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个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类为了自身的需求,利用自己的体力、智力、资本、技术等参与物质生产,并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生产和再生产的重复循环过程,实现人类自身的需求与满足。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产品的分配权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种类等。生产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一定的表现形态,既能够帮助利益相同的人之间协调活动,也可以引发利益不同的人之间的对立性行为;既可以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使社会和人类丧失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阻碍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发展,要看物质生产能否满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需求,关键是当时的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的主体素质之间相适应,能否恰当地处理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劳动力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否恰当地确定劳动力、劳动资本、劳动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参与分配的比重。如果社会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分配方式能够全面考虑劳动者和其他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使参与生产过程的人对生产的贡献与社会分配形式之间相适应,就会使人力和物质等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最佳配置,形成有序性流动和高效性利用,就会充分调动人类的生产积极性,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就会充满活力,社会就会向前发展。相反就会阻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结构

所谓政治结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政治法律制度和实施机构等构成,政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权力,它也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因素。

政治法律制度是为了完成政治组织的各种目标而制定、执行的政策和法律,并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社会总体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实施机构是指政治组织和总体社会为整合、规范社会个体的行为,实现社会性综合性目标所采取的形式和机构。政治,特别是作为政治核心的国家权力、制度与结构设施,是经济活动的集中表现。政治应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目标,在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求的基础上,维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不仅要对社会进行控制、管理、整合,还要为经济、社会等的发展提供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具体说来,政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提供权威力和法制的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

二、关于个体发育的理论与需求

人类从出生开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随着人体不断地发育,进入不同的生理阶段,人类的各种需求不断地增长,越来越复杂,也正是这些复杂的需求给人类带来了探索精神,使人类和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壮大,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上很多研究学者对人类在每一阶段的发育以及需求特征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解读,以下进行重点介绍。

(一)马斯洛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犹太人。其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人是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系统。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由低到高的。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性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图1-2)。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是由人类本身的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需求相互组成的,在这些需求与需求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将决定人类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与程度。

图1-2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1.生理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是人类从头开始、最原始、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条件和基础,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得不到满足,人就会出现生命性危险。生理的需求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基本性的需求,但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成了推动人类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但是,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也有这些最基本的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比如生活在边远山区生活上比较艰辛的人等。如果一个人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考虑和担心的事情不会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够维持生命继续生存下去。而生命维持困难和生存条件的恶化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受到阻碍。

2.安全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主要包括人身的安全、劳动安全、就业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并免于疾病,减少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威胁、痛苦以及灾难,希望未来的生活呈持续性的安定状态、生活无忧等。安全的需求比生理的需求高一个层次。当生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类自然就会考虑自身在各个方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维持健康的内外环境。如现在许多的劳动者希望在职场具有安全而稳定的就业环境,并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报酬,在职场以外,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稳定、生活质量有保证,具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退休后的各种福利与保险,使自己的生活无忧等。

3.社会性需求 社会性的需求也叫个人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个人性的情感,渴望在家庭内、职场、学校以及社会等得到家人、集体、朋友、同学和同事的关心、爱护、帮助和理解。社会性需求是对亲情、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社会性需求比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更加细腻。它与个人性格、生活和生长经历、生活环境、民族性特征、地区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样的需求比较抽象,难以察觉,无法衡量。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的需求与生理和安全层次的需求截然不同。社会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心理和精神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导致劳动者情绪低落,引发对工作、同事以及上司的不满,甚至形成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以及生产率被降低。

4.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可分为自尊、来自于他人的尊重以及权力欲望三个种类。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自己,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人类的需求发展到尊重的需求层次时,就会开始进入到关心自己的成就、名誉、地位和升职机会等的阶段。这些都是由于人们认识和承认他们的学识、能力、成就等而带来的心理性的变化。当这一切能够得到人们承认的时候,不仅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还会因其内心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但是,如果被给予的荣誉和尊重不是来自于自己的真才实学被认同,而是徒有虚名,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同的负面压力,甚至在精神、心理以及身体上造成一定的威胁。实际生活中,尊重的需求是很少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但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基本的需求就可使人产生欲望,形成推动力。

5.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等级的需求。这种人类最高级的需求是在完成与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相应的就业活动的基础上得到的。在就业活动中,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和一切有利的环境以及各种关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出色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所以自我实现是一种创造性的需求。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需求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建设性。他们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理事务,既能接受自己,也能够尊重和接受他人。他们能够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同时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但是自我实现层次的人可能会过分关注最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类的价值体系可分为两类进行理解,一类是沿生物谱系的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求或生理需求(basic needs)。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求,称为高级需求(growth needs)。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重要程度不同。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类行动,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和动力。而人的需求是通过从外部得到的满足逐渐向内在的叠加性满足而转化的,在高层次的需求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大部分人会出现所谓的高级性体验的情感,享受自我实现成功的感觉,这个时期的人,精神和心理都处于最高、最兴奋、完美且和谐的状态。最大实现了人类个体的满足感。

另外,现代人提倡提高生活质量。所谓的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生活水平高低主观的评价尺度。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通过自我实现,发挥自己的技能和创造性,得到社会的尊重,改善自身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水平,使人类自身会越来越满足,最理想的是达到需求的最高状态,也是生活质量的最理想状态。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职业心理学家金斯伯格(Ginsberg)和舒伯(Su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义,舒伯认为,所谓职业生涯,其实就是在生活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各时期的职业发展方向,它统合了每一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角色,表现了每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和特点,也是人生中从青春期到从职场退休所有报酬和无报酬职位的综合过程。

1.金斯伯格理论 1951年,金斯伯格在他的《职业选择》一书中对青少年职业选择的过程与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他认为,职业在人类个人的生活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可以将它分成三个阶段,即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1)幻想期 幻想期是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所有儿童对外面的大千世界,特别是对他们所看到或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职业和劳动者,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既感觉好玩,也会充满疑问,更会出现一些模仿性的动作。儿童时期对职业需求的特点是单纯凭借自己的好奇,不懂得考虑自身的条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求与机遇,只是幻想着自己好奇且觉得有趣的职业,儿童期完全处于幻想之中。

(2)尝试期 尝试期在11到17岁之间,是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尝试期是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变化最大的时期,也常被称为青少年时期。此时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渐渐形成。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他们的知识数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经验会显著地快速增长和加强,并初步懂得了社会性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与幻想期相比,处在尝试期的青少年,在职业需求上开始注意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将它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努力。还能够客观地审视自身在各个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同时开始注意自己喜欢的职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意义,同时可以判断社会对该职业的需求程度等。

(3)现实期 现实期是指17岁以后。人们开始步入社会,作为劳动者,开始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是开始参加社会型就业活动,并能够获得报酬。这一时期的人,能够客观地把自己对职业的愿望或要求同自己本身的客观条件、技能以及社会现实的需求相结合进行考虑,寻找合适于自己的、感兴趣的、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职业角色,开始有了具体的、现实的职业目标,并且职业需求和具体目标已经相对清晰。所以,这一时期职业生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并付诸行动。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是职业生涯的前期,描述的是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主要说明的是人类从开始对外面世界充满兴趣到找到自己职业方向的过程。

2.舒伯理论 在1957年,舒伯出版了《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第一次使用了“职业生涯”一词。在此之前,他本人一直使用“职业发展”。舒伯通过大量的全面的研究和思考,将人类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更详细地提出了构成人类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基础。

(1)成长期 成长期是从出生到14岁,是幼儿到儿童期。在这段时期,人开始辨认周围世界和发生的各种新鲜事物,接受各种各样外来的刺激和信息,并逐渐开始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想象构筑自己将来就业的可能性。也开始注意寻找和关注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职业基础和技能。其中10岁之前被称为“幻想期”,幻想期的儿童会从外界感知到许许多多的职业特征,会仔细观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充满幻想,会刻意进行模仿。10到12岁被称为“兴趣期”,这一时期儿童会对感兴趣的职业进行评价,开始对职业有了萌芽性的理解和选择。13到14岁被称为“能力期”,儿童开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喜爱,考虑符合自己的、将来想承担的职业和工作,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职业方面的能力。

(2)探索期 探索期是15到24岁。这时的青年们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通过社团休闲活动、兼职和打工等机会,实现对自己的兴趣、职业技能及职业角色进行探索,收集总结相关职业的信息,开始尝试实践自己对职业的一些构想。其中15到17岁被称为“试验期”,这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的社会价值,开始尝试选择职业,以及考虑如何能够得到就业机会。18到21岁被称为“过渡期”,这是作为青年人的他们开始正式进入专门的职业培训和职业生活的时期,并且他们非常明确自己的职业内容和进取的方向。22到24岁被称为“尝试期”,这时作为个体为自己已经选定职业和工作领域,并着手试验让其成为自己在职业上长期发展的方向和领域,使自己的职业爱好逐渐具体化。

(3)建立期 建立期为25到44岁。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实际工作和实践接触,尝试更具体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并有比较具体的定位。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以及适应,最终逐步稳固自己具体的职业内容。其中25至30岁被称为“尝试期”,这个时期作为个人已经在所选择的职业活动中安定下来,承担具体的职业角色,并使自己全方位的生活趋于稳定。31岁到44岁被称为“稳定期”,这时人们开始致力于实现自己在职业上的最高目标。这时期的人,开始力求巩固自己的职业地位,充分吸收大量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信息,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富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有的人此时会显示出极强的领导才能,会力求升职,大部分人会在这一时期达到自己在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也是职业危机阶段,有人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偏离职业目标,又或者发现了新的职业目标,需要重新评价自己的职业需要和职业兴趣,这样的人此时处于职业转折期。

(4)维持期 维持期是45到64岁。这一时期主要是维持巩固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人将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获益,以自己的职业领域作为基础,获得自己在此领域最高的地位和尊重。并且在自己本职业的基础上尝试更新旧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职业空间,避免产生懈怠情绪,积极维持家庭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关系。

(5)衰退期 衰退期为65岁以上,由于身体机能日渐衰退,作为个人已经到了开始要退出职业舞台和职业角色的时期,也就是退休时期。这时职业活动的量会逐渐减少,开始安排退休后的闲暇生活。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人作为个体在职业经验和政治生活经验最强盛时期,虽然在生理上处于衰退期,但长时间职业活动带来的在职业上的结晶性经验和政治生活经验等对职业领域和后备的职业继任者,具有长期甚至永久性的影响和指导性的意义。

舒伯曾经在英国进行了为期近四年的跨越性文化的研究,之后,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更加新鲜的观念——“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个新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除了包含原有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之外,加入了人生发育不同时期的各种角色的理论。并根据职业生涯发展时期、生活环境以及所扮演角色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生涯发展综合性的图形。这就是舒伯命名的“职业生涯彩虹图”,如图1-3所示。这个职业生涯彩虹图,是由多重半圆弧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描绘了人生职业的发展和变化,横贯人类的一生,提供了职业和生活的广度。在职业生涯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从出生成长期到衰退期。彩虹的外层代表人生主要的发展时期和相对应的大致年龄。成长期,大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大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大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大约相当于中年期;衰退期,大约相当于老年期。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时期内,各个阶段还有更小的阶段。舒伯想要特别强调的是,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不同时期的情况而定。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由一组角色所组成的生活空间。具体来讲,舒伯认为,人类个体一生的活动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职业者、配偶、持家者、父母和退休者。生涯彩虹图描绘了生涯发展各个时期与相应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状况,非常直观地展现了个人的生命长度、发展阶段、生活与工作的广度、角色、深度以及个人在每一时期对角色的投入程度,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历程和意义。

图1-3 舒伯的职业生涯彩虹图
(摘自:平賀昭信ら,2009,職業関連活動学)

(三)个人技能基础与职务的适应性

人类从出生开始到具有比较稳定的职业需要经历较长的阶段,其中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的影响。所谓就业,是障碍者进行职业活动的过程。每个人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具有各自的特性,决定了将来就业的内容、职业行为习惯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些在职业关联活动中被称为职业性格。障碍者也是一样,他们的职业性格不同,就业倾向、就业的援助内容以及就业活动的成功与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在就业援助中,如果不能够捕捉到障碍者个人的职业性格,援助就可能会失败。普通人的就业要点也是一样,职业性格是自己就业和职场方面选择就业人员同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图1-4中显示的是职业特性的层次,可以看出职业特性具有层次性,其中可以分成社会性能力和就业能力两大层次。而在社会性能力中包括基础学习能力、基本适应技能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行为。在就业能力中又分为两大部分,即就业的准备行为和就业的适应能力。各个部分应该掌握的项目内容见表1-2和表1-3。

图1-4 个人职业特征层次特点

表1-2 社会性能力相关项目

表1-3 就业能力相关项目

基础学习能力,中基础发育是个人感觉机能、运动机能、认知机能的发育情况,是个人生活能力的基础。基本数字处理包括简单计算(如加、减、乘、除的简单计算)和时间的管理(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作业)。基本理解能力是指基本的学业(如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毕业,受过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和读解能力(如文章的读取和理解能力)。基本交流能力是指说话能力(音量的大小、清晰度、表述是否完整等),对言语的理解,书写能力,交流方法(如手势、书面、电话、直接面对面的言语等)。

基本适应技能中,对自己的理解是指个人对于自己各个方面的理解,自我概念是否建立,自我知觉等。情感的表达包括是否能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自己是否过于崇拜或过低地评价,对于事情的处理和对应能力。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包括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对于集体活动的参加程度以及担当的角色,闲暇时自己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一般的社会性的礼仪以及在社会上的存在感和责任感等。

社会生活适应行为中,日常生活技能包括衣服的穿脱、进食活动、如厕活动、清洁活动以及化妆修饰活动等。家事的处理能力包括家庭料理、清扫、洗涮以及衣服的管理能力等。健康的管理能力包括是否具备简单的医学知识、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和意识、对于服用药物的管理以及实用医学器械的利用和管理等。消费能力包括存取钱的方法、使用金钱的预算、以及购物的行为和能力等。社会性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指在社区生活中是否可以自己进行移动,能否认识和理解社区的规定与各种约束,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电话的利用等。

就业准备行为中,对职业的理解是指对于就业内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备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进行自己在职场的作用和执行过程的理解等。对基本规则的理解是指在职场中是否能进行持续性的就业活动,是否知道联系和报告的方法,是否具备对时间的认识,在不同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对就业内容每天是否能够具备准备和结束的能力,出现问题时提出问题的方式,注意力以及听取的方式,注意仪表的程度等。基本作业执行能力包括对于作业顺序的理解和执行,是否了解器械的使用方法,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作业过程中是否具备耐久性,最后的作业结果是否具备完整性和安定性,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危险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业执行过程中的态度包括自己对作业内容是否具有意欲和自觉性,作业如何开始,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器械操作方法的熟练程度,对上级指示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时的态度,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责任感如何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态度包括对别人问候是否有正常的反应,和别人说话是否和蔼婉转,对于来自他人的帮助会用什么方式感谢,在作业活动中和他人的协调能力如何,是否主动参与相关的谈话,并主动发表自己的建议等。就业面试技能包括对于招聘广告中内容信息的理解能力,是否具备书面材料的书写能力和知识以及面试时的态度等。

就业适应能力中,能力方面特性包括智能水平,对于作业过程中自己需要的操作空间大小的判断,作业过程中感知觉判断的速度以及正确程度,精神运动机能是否正常,具有什么样的学习能力以及具备什么样的技术能力等。非能力方面特性包括对就业活动过程中具体内容操作的正确程度,自己对就业内容的兴趣,对于就业中自己履行的职务内容如何理解并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等。训练方面的能力特性包括在职务技术能力方面是否具有学习和提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习到的技术能力进行技术转移或开发等。

(四)职业和疲劳

所谓疲劳是各种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暂时降低的现象,是与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呼吸状态以及人体大脑相关的比较复杂的现象。疲劳实际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人体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它是个体的主观性感受,也是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性反应。疲劳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运动、消化、神经、感官等各个方面。一般疲劳在心理方面的表现要比其它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症状也较为突出。较为明显的表现有: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急躁,易怒,情绪不稳,思绪混乱且迟钝,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犹豫不决。身体体型方面表现为消瘦或肥胖,容颜憔悴,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脱屑较多,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等。运动系统方面会出现疲倦乏力、全身不适、活动迟缓。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无饥饿感,偏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大便干燥或次数增多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初期常有头晕、失眠、心慌、易怒、睡眠不足、多梦、夜惊、中间早醒、失眠或嗜睡、萎靡、懒散等。感官系统会出现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对光敏感,耳鸣,听力下降等。

另外,根据疲劳表现的形式,还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状态和局部性疲劳状态两大类。全身性疲劳一般表现为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运作迟缓,智力反应迟钝,工作错误率增加,作业能力下降,嗜睡或失眠,准确性和效率降低等。局部性疲劳一般发生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或个别器官,如过度使用上肢和手时会引起上肢和手的疲劳。局部疲劳一般不影响其他部位的功能,如手指疲劳时,对视力和听力并无明显影响。

障碍者就业时在考虑其精神性和身体性能力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在对障碍者进行关于就业持续能力提高,还必须要考虑由于就业给障碍者带来的疲劳,以及疲劳的恢复能力和条件。如果针对障碍者精神性、身体性的疲劳感没有进行耐久性、恢复程度以及职务内容等进行调整,那么障碍者的就业活动很难继续下去。所以了解掌握造成障碍者疲劳的相关要因十分重要(表1-4)。

表1-4 造成疲劳的相关要因

(吴葵 孙知寒 杨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