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发展身体的基本能力需要学习芭蕾
就具体的教材制定和教学方法研究而言,叶宁在“前言”中写道:“我们曾经访问并调查过一个戏曲学校的舞蹈课程和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感到极大部分的教材都适合于舞蹈训练的需要。只是在教学顺序和训练过程方面需要加以科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值得特别提出来的就是‘身段’部分。”在叶宁等创建者看来,“身段”是更美化、更精致的舞蹈技巧,“身段”通过手、眼、身法的运用而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但鉴于“身段”已经和歌唱、念白融化在一起,并且还附着了生、旦、净、丑的行当类型,舞蹈的训练一要对其具体生活动作的美化再行取质、抽象,二要对其分属角色行当的类型再进行求同存异。如叶宁先生所言:“我们曾经整理了手的八个基本位置和六个连接动作。但这并不是说手就没有第九种姿态了,而是所有的手的姿态变化都和这八个基本位置有关系,因为它是从许多姿态变化里集中提炼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初我进入江西省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任教的老师曾于50年代中期在北京舞蹈学校学习中国古典舞,他施训的“手的八个基本位置”,我记得是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山膀按掌、双托掌、冲掌、提襟。也就是说,以“单山膀”为起式,而收式是“提襟”,中间可以有所变化。“手的六个连接动作”记得有掏手、晃手、云手、小五花、大刀花、风火轮等。
在叶宁先生看来,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教材制定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因为,“教学方法需要研究的……是应该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美学上的科学法则,整理研究出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人的身体是舞蹈的工具……一方面训练它能掌握舞蹈所需要的一切技能,同时必须重视身体内外部的健康和正常的发育……所以身体训练必须要有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得身体各部分的基本能力都能获得全面发展。”这其实意味着,从“教学方法”的视角来考虑,“舞蹈风格”的训练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第一的。如叶宁先生所言:“课堂里面的基本训练,尤其是最初阶段的,并不都是舞台上直接运用的技巧,但是它和舞台技巧是不能分割的,整个训练的风格、韵律、线条是一个整体。在这基础上来创造训练过程,并不是脱离了传统的训练方法,而是发展了传统的训练方法。”为何有“创造训练过程”“发展训练方法”之说呢?叶宁先生作为结语的这段话当然并非无的放矢,如她所说:“……学习芭蕾舞蹈的科学训练方法,对于整理中国古典舞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两种舞蹈都是古典舞蹈,虽然在民间风格和民族感情上有区别,但是从身体训练的原理和法则上来看,是有许多共同性的。”至此,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中国古典舞最初的学科建设之所以借鉴芭蕾,一是要“借鉴西洋舞剧的表现方法”,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舞剧;二是要“学习芭蕾舞蹈的科学训练方法”,着手解决“身体训练原理与法则”的共同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