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精益商业思维:回归常识、保持聚焦
什么叫基本商业常识?就是要做一件事情,先在小规模、小范围内把这个商业模式验证好,再继续扩张,也就是先追求效益、后追求规模,这就是精益,也是常识。但是在资本热潮下,这个常识经常会被大家忽略。
拿共享单车来举例。共享单车这个项目非常有价值,我几乎天天都会骑,但发展得似乎并不好。我觉得资本过热绝对是其中一个原因。
假设让你来运营共享单车这个项目,如果钱不多,你通常会怎么做?肯定会花很多时间仔细把产品打磨好。例如,这个车到底能不能变得更轻一点?成本能不能低一点?车能不能再皮实一点?要不要换智能锁?要不要实心胎?你一定会花很多精力打磨产品。
除了产品之外,你还会花很多精力把一个城市的模型跑出来,通过运筹学的建模方法,把详细的财务模型优化好。例如,一辆车每天骑多少次,每天营收多少钱,车的成本多少钱,运维成本是多少等,先把这笔账算清楚,才知道这个模式能不能推广到其他城市。
上述情况发生在公司钱少的时候。假如钱很多,你很可能不会这么做。很可能在没有算清细账的前提下,就开始扩张了,为什么?因为只有扩张才能融到下一轮投资。
所以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一个城市还没有盈利,就一下扩张到了100个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只有1个伤口的时候还能止血,如果同时有100个伤口在流血,那是止不住的。在一个大城市放50万辆单车,所有人都能盈利,但如果放200万辆单车,那么谁都无法盈利。
问题就在于资本市场太热了,让大家背离了精益的做事方法,如果资本市场没那么热,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大家都会回归常识。
再比如几年前的P2P。P2P从2018年开始大规模爆雷,跟过去几年资本市场过热也有关系。因为在资本市场热的时候,P2P企业的创始人,特别是有互联网背景的创始人,都开始盲目追求规模。因为只有追求规模才能融到下一轮投资。
如何追求规模?毕竟优质标的是有限的。追求规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风控标准。降低了风控标准,规模自然会上来。
而且P2P行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便今天的风控有问题,等到真正出事也在一年以后,因为一年以后才需要还款。如果在这段时间企业能顺利地拿到融资,就可以持续扩大规模,用新钱补旧钱,这就是资本市场过热带来的问题。但结局大家都看到了,一旦资本遇冷,就成了一地鸡毛。
所以,我认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资本寒冬,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而言,反而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那些舍命狂奔的创始人冷静下来,回归常识:先追求效率,先把商业模式搞清楚,再考虑扩张,而不是反过来先追求规模、后追求效率。这正是精益商业思维的价值。
保持聚焦,是精益商业思维对企业家提出的另一要求。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很容易理解。在资本市场钱少的时候,你可能融不到钱,或者本来想融资1000万元,却只融到了200万元,你想不聚焦都不行。
以迅雷当年的经历来看,第一年1分钱没融到,第二年融到了IDG资本投的200万元人民币。有限的资金,让我们想干多余的事情也不可能。事实上迅雷前3年就只做了一个产品,迭代迅雷1.0、2.0、3.0直到5.0。
因此,我们给迅雷下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后来众多的竞争者,网际快车、Bit Torrent、腾讯旋风等,都被迅雷打败,就是因为我们够聚焦。
假如当年资本市场太好,融资非常容易,还融到了很多钱,会带来什么问题?正所谓得到的容易,失去也会容易。资本市场好的时候,拿钱太容易,那么一定会花的很容易。
比如说,你一个月辛辛苦苦挣2万元工资,想要买个1万元的包,你会很犹豫。你会仔细在各个网站比价,然后看看哪家优惠力度大。但如果说这2万元是你在赌场赢来的,那么买个1万元的包你一点都不会犹豫,你会很快把这笔钱花掉。
从创业者角度来说,要想把钱快速花掉,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正是做事不精益,说白了就是本来验证一个需求用10个人试错就够了,可你非要招50个人做这事。但这还不是最烧钱的,烧钱更快的方法是什么呢?是多元化。
你觉得一个产品线不够,非要同时上8个产品线,同时做8件事。虽然资本市场好时融到的钱多,但你的管理带宽被严重稀释了。可能会导致这8件事每件都做得半半拉拉,在每个领域都不领先,这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给大家举个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乐视。乐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史,非常颠覆传统的创业方法论。传统的创业方法论是什么?我们要找到一个细分市场,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无可超越,然后垄断市场,使其产生正向的现金流,最后再向四周有战略协同的领域扩张。
你总得有个“现金奶牛”业务吧?BAT都是这样,百度垄断了搜索,腾讯垄断了即时通信,阿里巴巴垄断了电商,都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它们都是有了绝对领先的主营业务的支撑,再进行扩张。
但是乐视却完全不一样。乐视上市时,我非常惊讶,感觉突然冒出来了一家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视频公司,而且还上市了,更奇葩的是这家公司居然还有利润。大家都知道,当时做视频网站亏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需要高价购买大量的版权内容,并且在早期用户还没培养出会员付费的习惯。
而乐视后续的那些产品,包括手机、电视、汽车以及共享出行等,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 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不是NO.1。
● 没有一项业务是“现金奶牛”业务。事实上,每一项业务都非常烧钱,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 这些业务之间没有什么战略协同。可能只有门户业务和电视业务之间有一些关联,其他业务像手机、汽车业务等,都是单打独斗。
乐视为什么能够这样多元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本市场太热了,“生态化反”虽然你不信,总会有人信。如果贾跃亭当初没有融到那么多钱,资本市场都像如今这样理智,我相信他也没有机会把摊子铺得这么大。
所以说,精益商业思维能够帮助创业者保持聚焦,而聚焦是初创公司对抗大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