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每个人都是精益主义者
对于如何把精益用在商业方面,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而且有人会觉得精益只和商业有关,离生活比较远。但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精益主义者,只是平时没有意识到。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假设你由于工作原因需要搬家,从深圳来到北京,那么你就会面临一个买房的问题。通常在买房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清楚:首先这个地方的治安好不好,如果你已有小孩,还会考虑学区怎么样。当然还有交通问题,上下班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平均为90分钟。如果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来回只要30分钟,那么我一天就比你节约一小时。24年后就多出一年。还包括生活设施是否便利,买菜、在周围饭馆吃饭是否方便,附近有没有大型购物商场,周末是否方便去看电影,等等。
现在房价这么贵,除了真正的土豪,可能没人刚搬到北京马上就买房。那该怎么办?
肯定是先租房。无论是治安、交通还是生活便利程度,通过租房都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租了一阵子之后,各方面感觉还不错,然后再决定是否买房,正常人一般都会这么做。
这其实就是精益——用一个很小的代价做尝试,万一这个地方不好可以再搬走,反正是租的房子。但如果买了之后感觉不好再搬,那可就费劲了,好不容易刚装修完……浪费的不只是钱,还有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再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益案例——那就是吃自助餐。我相信没人一进自助餐厅,上来就盯着一样东西把自己吃饱。大家通常会先转一圈,扫一眼都有什么东西。然后找几样平常喜欢吃的,各选一点,等都尝完之后,再精选1~2样做得比较好吃的,再使劲吃。这其实就是精益!
我举这些例子,想说明的是,大家虽然对于精益思想不太熟悉,但其实大家在生活中都是精益主义者。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就是在社会实践中精益也是无处不在的。还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有几句非常有名的口号。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还有一句话和精益很相关,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描述的就是精益创业的过程,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包产到户”。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很多地方的农民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砸了,到生产队一起干活挣工分,跟生产队一起吃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适用,都吃大锅饭,大家出工不出力。
如果这时提出“包产到户”,各管各的,肯定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是不是又走资本主义回头路了?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包产到户”后,粮食的产量就一定比以前好吗?如果效果有限,那我们是否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简单来讲,政治风险很大,实际的效果也不确定,那应该怎么办呢?
找个地方试点呗!先从小岗村做起,我们都知道小岗村是在安徽凤阳。为什么要选安徽凤阳试点?主要就是因为那里最穷。哪儿最有打破大锅饭、实施“包产到户”的动力?当然是最穷的地方。这跟精益创业一样,谁最痛谁最有尝试的动力。
此外,精益思想的社会实践案例还包括在大力扶植民营经济方面的尝试。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在干部聘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全不同。还有后来的企业股份制改革,此前大家都没尝试过、都没干过,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这次的试点是在深圳的蛇口。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成了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先行者。
总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实践层面,精益都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精益主义者,只是以前没有太明确的感知。简单总结一下,精益的精髓是什么?第一个是Fail Cheap,就是很便宜地试错;第二个是Fail Fast,就是很快地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