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齐头并进

(一)政策环境保障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利用

2018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文物保护与活化的顶层设计继续得到不断加强,多项与文物保护利用、“非遗”扶贫、传统工艺振兴相关的政策意见出台,打造了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文物活化利用的良好制度环境。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得到不断加深。2018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支持普通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并于年底认定北京大学昆曲传承基地等55个基地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8年5月上旬,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1082人;自2007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发布起至今,该名单共收录了306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落实2017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财政部共同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苏绣、陕北窑洞营造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等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该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选取了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以及经济发展。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连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两个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其中,《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明确提出,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国家选取确定了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工程以及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六个重点项目。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开展国家文物督察试点、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建立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深化“一带一路”文物交流合作、加强科技支撑、创新人才机制、加强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及完善文物保护投入机制等全面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主要任务。这两项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国家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地方层面,共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家的计划部署。

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到“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2018年文物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共排查单位3.1万家,问题隐患整改率达88%;殷墟遗址被盗掘案件破获26起,追责问责51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侦破案件851起,公安部第三批“A级通缉令”10名重大文物犯罪案件在逃人员全部到案;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累计查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673起。文物安全形势得到改善。

2018年的文化管理工作也取得突破。为破解文物收藏需求和文物供给服务之间不匹配矛盾、推动文物市场发展方式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深化社会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国家文物局编制禁止交易文物指导性目录,建立文物案件市场警示机制,在江苏南京、苏州开展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将推动健全文物合法流通交易体制机制,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

(二)文创产品成为传承文化与活化文物的新兴载体

传统文化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素材和重要领域,而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兴载体。传统文化与文创产业的结合,既给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颜。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美学在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活美学化的趋势在现代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年轻一代在进行日常消费时,不仅看重产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产品的文化价值。通过活化利用文物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正是满足了人们生活美学化的需求,也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兴载体。早在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胶带热销海峡两岸;短短6年间,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文创产品,文创开发已经延伸到整个文博领域。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文创产品数量超过1万种,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的典范。借助故宫朝珠耳机、“十二美人图”挂历、清代宫廷娃娃、故宫国宝色口红、故宫美人面膜等针对年轻人的文创产品的渗透,“80后”“90后”已经成为故宫观众的主力群体。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更是激发了年轻一代从事过去比较冷门的文物修复工作的热情。随着文创产品在日常生活的大量渗透,它们承载的传统文化也以一种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基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的专业化将愈加明显。文创产业与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需要做到真正融合,专业化的开发有利于保证文创产品的品质内核,从而保障传统文化传播的顺畅。随着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未来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内容升级,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