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的哲学:为什么少就是多?(索恩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我们应该把节俭当作一种道德德行吗?几乎所有我熟悉的重要哲学家都认为应该。但道理是什么呢?

——本书作者

两千多年来,节俭和简约生活受到智者的推崇。哲人、先知、圣人、诗人、文化评论家,以及所有与“睿智”沾上边的人,似乎都对此有所共识。节俭与简朴值得赞扬;挥霍与奢侈令人摇头。

这一观点至今仍受到大力推广。每年都有许多新书冒出来,敦促我们生活得更节俭一些,建议我们如何花得更少、存得更多,批判消费主义,或是宣扬简约生活的乐趣与益处。呼吁俭朴和/或简约生活,抑或批评消费主义的热门读物包括:·Amy Dacyczyn, The Complete Tightwad Gazette (New York: Villard, 1998);·John de Graaf et al., Affluenza: The All-Consuming Epidemic, 2nd ed.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2005);·Juliet Schor, The Overspent American: Why We Want What We Don’t Need (New York: Harper, 1999);·Charles Long, How to Survive without a Salary: Learning How to Live the Conserver Lifestyle (Toronto: Warwick Publishing, 1988);·Jeff Yeager, The Ultimate Cheapskate’s Road Map to True Riches: A Practical (and Fun) Guide to Enjoying Life More by Spending Less (New York: Broadway Books, 2008);·Vicki Robin and Joe Dominguez,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9 Steps to Transform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Money and Achieving Financial Independence (New York: Penguin, 1992);·Gregory Karp, Living Rich by Spending Smart: How to Get More of What You Really Wa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FT Press, 2008);·Lauren Weber, In Cheap We Trust: The Story of a Misunderstood American Virtue(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9);·Solomon Shepherd, The Lost Art of Frugality: A Frug’s Philosophy (N.p.: HCL, 2002);·Ed Romney, Living Well on Practically Nothing (Boulder, CO: Paladin Press, 2001)。专门讨论节俭、简约生活、精简术或放慢生活节奏的网站与博客声势浩大。专门讨论俭朴或简约生活的代表性网站包括:·Simple Living Network,http://www.simpleliving.net/;·The Simple Dollar,https://www.thesimpledollar.com/;·Value of Simple,https://www.valueofsimple.ca/;·The Minimalists,https://www.theminimalists.com/;·New Dream,https://newdream.org/;·Slow Movement,http://www.slowmovement.com/;·Research and Degrowth (R&D),https://degrowth.org/;·The Dollar Stretcher,https://www.stretcher.com/;·Happy Simple Living,https://www.happysimpleliving.com/;·Choosing Voluntary Simplicity,http://www.choosingvoluntarysimplicity.com/。上千家超级市场的结账柜台都陈列着《简约生活》杂志。

这些书籍、杂志、电子杂志、网站和博客都充满了好主意和名言佳句。某些主要提供关于个人财务的建议,并搭配别出心裁又实用的省钱小贴士(建议通常很棒;小贴士则参差不齐。我从爱美·迪希逊的《吝啬鬼公报》学到如何利用空牛奶盒制作马桶刷座,然后我再也没买过马桶刷座!另外,她声称调和真假枫糖浆在味道上不会有明显差异,却无法通过我家的品尝测验)。虽然这些建议当中有些主要把节俭当作一种致富的方法,或至少有助于达到财务独立,但多数关注的不但是搜集优惠券、结算支票簿,以及善用过熟的香蕉,而且本质上是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价值观。这些想法虽然不是哲学作品,但仍然与一个在西方世界至少可追溯至苏格拉底的古老哲学传统密不可分,甚至受到这个哲学传统的支持。这个传统形成了一个道德观点——更精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习气相近的道德意见家族——把节俭与简朴和美德、智慧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节俭与简朴的代表们一贯地批评奢侈、浪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工作狂、竞争,以及其他和很多人生活方式相关的各种主题,然后提供和道德纯净、心灵健全、共享、自给自足和珍惜自然等价值相连的另类理想。

我们或许可将提倡节俭朴实的出版品如此泛滥,视为当前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经历或即将出现重大改变的证据。不过,有鉴于哲学家数千年来推广相同信息,世界却未因此变得节俭当道,我们应保持冷静,别太兴奋。很多人嘴巴上支持节俭与简朴的理念,但我们鲜少看到政治人物试图端出以返璞归真才是美好生活为指导原则的政策来赢得选票。相反的,政治人物承诺、政府绞尽脑汁提升社会的生产与消费水平。持续经济增长的价值观不容挑战。虽然市面上提倡简朴的作品比比皆是,但是从行为上来看,无论在哪里,多数人似乎更常把快乐和挥霍联想在一起,而不是和节俭。

理解这一矛盾的一个角度是把它视为某种经典的伪善范例。但这解释有过度简化之虞,首先,始终节俭度日或明摆着大肆挥霍的人很多,光是这点就推翻了伪善的解释。宣扬与实践之间的落差,口耳相传的智慧和我们的文化特性之间的落差,反映了两大美好生活概念之间的深层对立,两者在我们的知识文化传统中都有稳固基础。类似2008年的经济衰退事件使对立升温,并且更加无法被人们忽视。时局艰难激发人们对省钱理论与实务的全新兴趣,同时使人们更加期待看见以及能够享受消费主义生活的回归。

多数关于节俭和简约生活的书籍和文章属于护航论述:目标是批评崇尚物质的想法、价值和行为,并提倡替代的思维和生存方式。尽管我确实赞同那些推荐的观点(我的家人可以做证,我在实际生活中就像个经官方认证的小气鬼),但本书无意为任何观念护航。期待看见消费主义被扒皮的读者将感到失望。虽然我有时会针对可能的批评,捍卫“节俭哲学”的部分信条,特别是最后两章,但本书的目的不是告诉读者: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相反的,本书是一部哲学散文,是对一整组与节俭和简朴概念相关的许多问题的延伸性沉思,这沉思首先介绍思想史上的几个特定流派,以便阐明问题,提供一个讨论的基础,检视古老智慧在今日是否仍经得起考验。

本书起初是针对节俭的一项研究,但我很快意识到若要讨论节俭,很难不触及简朴或简约生活的概念。自古以来,这两个概念经常被绑在一起,而且被当成一个美德与价值的整体包裹进行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本书也不例外。为了保持文字简练,我会使用像是“节俭智者”(the frugal sages)、“节俭哲学”(the philosophy of frugality)或“节俭传统”(the frugal tradition)等标签,但无论遣词用字为何,我所指的始终都是把节俭与简朴和智慧、美德与幸福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传统。

我展开研究的问题很简单:我们应该把节俭当作一种道德德行(moral virtue)吗?几乎所有我熟悉的重要哲学家都认为应该。但道理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很快又引发一连串其他问题。举例来说:

·为什么有这么多哲学家把简约的生活等同于美好的生活?

·为什么简约生活经常和智慧沾上边?

·挥霍和纵欲应该被视为道德缺陷吗?如果是,道理是什么?

·假设一个人确实有挥金如土的财力,挥霍浪费仍是不明智或道德上应受谴责的吗?

·有没有哪些支持或反对节俭朴实的社会论述,和它对个人的影响相去甚远?

·节俭有没有可能是个过时的价值观,就像捍卫贞洁,或要求小孩安静服从,已是多数人不再视为重要道德德行的特质?

第一章检视“节俭”和“简朴”指的是什么,挑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意义,借由爬梳哲学传统,以其中的特定人物为范例,来进一步充实这些说明。在区别道德推理和审慎推理(moral and prudential reasoning)的初步讨论后,第二章检视一般认为简约生活有助于提升道德德行的主要论点。这只是节俭智者提出的众多重要主张之一。第三章检视他们的另一个重要主张,亦即简约生活使人幸福。

尽管贤明智者一致认为简约生活比奢侈生活好,节俭比挥霍好,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曾花时间思考这一观点可能招来哪些严肃的反对论述。第四章和第五章试图纠正这个缺陷。第四章讨论节俭的危险,以及财富和聚敛(acquisitiveness)的优点。第五章思索有哪些支持挥霍的理由。

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以及在哲学上属于节俭传统的许多智者都是很久以前的人。有鉴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剧变,厘清他们的智慧在今天还有多少意义是合理的。特别是以下两个改变必须纳入考虑:现代经济体在规模、复杂性与生产力方面的大幅增长;伴随此经济增长而来的一切人类活动与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第六章要检视一个看法,也就是节俭哲学在现代世界基本上已被淘汰,因为在消费者社会里,整体幸福仰赖多数人生活得不特别节俭。第七章主张社会迈向节俭朴实的整体变迁,正是我们保护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所需,并且一一检视此提议引发的诸多反对的意见。

当代学院哲学往往由许多大量依赖专门术语的复杂讨论和狭义定义的理论问题所组成。如美国哲学学会最近一次会议上标题为《量词变异和本体论缩简主义》或《模态丰富的持续论》这样的论文就是绝佳范例。哲学史上的学术研究,通常提供对思想家和文本的细微诠释,外加哗众取宠的学识卖弄,像是康德的道德哲学为什么并未如某些评论家所宣称的在功利主义论述的使用上前后不一,或是抽丝剥茧地说明沙特对“他者”的描述为什么受惠于奥古斯丁的上帝概念。我无意批评这种有助于增进对哲学议题理解的方式。但哲学存在的初衷向来不仅止于此。从一开始,哲学就包括对生活的整体反思,而且这个反思不需要显得极为复杂难懂,或是使用一堆专业的哲学术语。塞内卡、马可·奥勒留、莫尔、蒙田、卢梭、伏尔泰、约翰逊、爱默生或梭罗等人就是在这层意义上得到哲学家的封号。上述哲学家很多在今天的英语世界哲学系已乏人问津。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历史意外,不过也反映了学院哲学家无论在知识兴趣或个人兴趣上,普遍倾向于解决有难度的理论性或诠释学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给了他们施展特定技巧的机会。

我所谓的“节俭哲学”是一种广义的哲思。不同于比较专业和内行的哲学,广义的哲思往往借助文学和大众文化传达其内涵,我偶尔会引用这些作品以便凸显此关系。有一本书特别能够帮助我不偏离反思生活的哲学传统,而且本身就是这个传统的上乘之作,这本书是威廉·欧文的《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William B. Irvine, 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欧文论称古代斯多葛派哲人洞察人性,而且对如何实现幸福提供了可靠建议,现代人应该洗耳恭听。我大致同意欧文书中的论点,但不禁思忖为何尽管斯多葛学派极有说服力,但终究不太可能复兴为主流。我因此尝试陈述并理解某些支持与斯多葛哲人截然不同但却是主流生活观点的合理论述。

再次强调,本书不是护航论述。我基本上同情提倡节俭朴实的阵营,但我不认为所有好的论点都集中在天平的某一端。我试图公平对待某些把节俭哲学当作攻击目标的异议。我写这本书的出发点始终都是澄清与前述类似问题有关的概念、价值、假设和论述,而不是想为特定结论提供最无懈可击的论点。我希望本书借由更清晰地检视这些问题,能够帮助读者自己思考这些问题。因为这些议题本质上既饶有趣味又事关重大,毕竟它们影响我们选择如何生活,决定生命中值得追求的事物是什么,以及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