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4篇)
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基础、构想及政策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065)
摘要: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维度分析了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成都经济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率先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中国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实现“区内区外”互利共赢发展;结合我国当下经济发展形势和成都经济区自身特点,提出了对接融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成都经济区;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战略构想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出访中亚和10月出访南亚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国际国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第一次由官方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阐释,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各地区怎样对接“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国内很多地区都在研究本地区如何抢抓先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成都经济区作为中国腹地一个重要的经济区,怎样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亦是当下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的基础条件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认为,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有自己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丰富的“丝路”历史文化遗产
成都在古代已经是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贸易和人文交流几条通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保留着丰富的“丝路”文化遗产。
首先,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公元前122年,“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存在,它起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腾冲和缅甸北部,到达印度东北地区的阿萨姆,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而下,再经孟加拉、北印度、中亚地区,最后抵达大秦(古罗马帝国),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对外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而成都无疑是这一通道上举足轻重的商贸周转重镇。
第二,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补充和延展,其进一步密切了成都与国外的商贸往来。古道的西线便以成都为起点,形成了涵盖川藏、川青甘和经川滇直至南亚的密集路网,经成都运往国外的茶叶等商品络绎不绝,茶马古道现已成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成都在我国古代战乱分裂时期成为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我国古代战乱割据时期,“北方丝绸之路”时有阻隔,而成都在保证“北方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公元4至6世纪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南朝,便是逆江而上至成都,经川北通过茂县、松潘至甘肃南部的临潭及青海的同仁、贵德后,再连接传统的“北方丝绸之路”,因其沿线经过吐谷浑河南国,故又被称为丝绸之路河南道。地处交通要冲的成都成为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由此可知,古成都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使其留下了丰富的“丝路”文化遗产,这是现今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重要的软实力。
(二)优越的对接“一带一路”地理位置
成都经济区以成都为核心,包括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以及乐山部分区县。其位于华西地区东部,北出甘陕,可到中亚与俄罗斯;西靠西藏,可与南亚联通;南经滇桂、越北部湾直达南海;向东沿长江经济带而下,可到东海。其在我国地理位置上贯通南北,相连东西,不管是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言,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成都经济区内还建有天府新区这样西部少有的国家级新区,以及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绵阳出口加工区等四川省内主要对外商贸往来的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平台,这些都为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增益不少。
(三)较好的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基础
从历史上看,成都能作为“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和商贸重镇,除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古成都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蜀锦、蜀瓷、玉器、茶叶、马匹等商品生产量大,这是成都在“丝绸之路”商贸往来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最为重要缘由。而当下,成都经济区要能很好对接“一带一路”,仍需较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分析成都经济区的经济现状,可知其已经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1)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
从成都经济区的经济总量来看(见表1),2013年生产总值已达16201.72亿元,超过四川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占62%,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成都经济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从高到低排位为“二三一”,虽然与“三二一”的最佳结构状态还有一定差距,但三大产业在四川省内三大产业对应的占比来看,比重大小呈现“三二一”的结构,说明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在四川占有绝对比重,经济结构较为合理,但仍有改善空间。同时,在紧邻成都经济区的我国西北、西南、中部选取几个典型省会城市——西安、长沙、武汉、昆明、贵阳与成都就2013年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图1~4。图1显示,GDP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成都与武汉最高,图2显示,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成都明显多于其他省会城市,如果将成都经济区其他市辖区的相应经济指标加总一起,成都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则更具优势。另外,2013年末,仅成都辖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达8152亿元,而同期西安为5357.1亿元、武汉为5421.8亿元、昆明为3355.3亿元、贵阳为1827.1亿元,说明成都经济区消费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表1 成都经济区相关经济指标情况(2013年)
数据来源:根据《2014四川统计年鉴》《2014成都统计年鉴》计算而来。
① 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是成都经济区核心部分成都的数据,没有包括经济区其他市数据。
图1 GDP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图2 规模以上企业个数
(2)成都经济区开放程度
图3是进出口总额与FDI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成都这两项指标比其他省会城市明显要高,说明成都在对外贸易与吸引外资方面走在前列;同时,截至2013年底,成都已与22个国外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在2014年已建成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这些表明成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这对于成都经济区整合资源融入“一带一路”是极为有利的。
图3 进出口总额与FDI
(3)成都经济区交通通信
成都经济区对外有众多铁路、航空线路、公路联通,交通便利畅通。成都经济区有多条主要铁路通往省外,且众多高铁路线正在施工和规划之中。成都对外的航空路线四通八达,2013年,仅成都民用航空线路就开通了216条,飞机架数达166架,旅客吞吐量达3344.6万人,货邮吞吐量达50.18万吨。公路交通设施较好,仅成都公路通车里程就达22515公里。从图4成都与比邻典型省会城市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成都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在前列,反映了成都对外交通物流优势。成都经济区信息通讯发达,对外交流方便,2013年统计显示成都市内邮电业务总量达216.07亿元,移动电话用户达2274.84千万户。良好的交通与通信设施,可助推成都较好地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图4 货运量与客运量
注:以上图中数据来源于《2014四川统计年鉴》《2014成都统计年鉴》。
二、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以上分析表明成都经济区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上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应抓住这一重要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瞄准以下战略目标。
(一)率先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成都经济区要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对接,在内陆同级经济区的发展中,率先将自己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其间,主要是要完善和利用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绵阳出口加工区以及区内各地产业承接转移规划园区等区内主要对外商贸往来经济功能区和对外开放平台;发挥好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政策优势,以及四川省为促进天府新区和绵阳科技城发展分别出台的涵盖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十大政策支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区内各项资源,使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走在同级经济区前列,实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对外合作与开放格局。
(二)打造我国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须依靠广阔的腹地经济发展的支撑,成都经济区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契合“一带一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力打造成我国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成都经济区在我国中西部腹地中经济基础较好,完全可凭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不断完善的体制优势,抓住机遇,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将自身打造成辐射周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成为我国腹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三)实现“区内区外”互利共赢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导互利共赢原则,成都经济区在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过程中,也必须兼顾区内各市与区外各地区的利益和关切,尽量避免“零和博弈”,寻求合作各方的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首先,要通过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为成都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交流、生态建设、科技交往、体制创新等提供新的契机,促进成都经济区自身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区内各成员;同时,还要为区外合作方提供各种盈利机会,让其在双方合作的框架下享受自身全面发展的成果。最终使成都经济区在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中,与合作相关方建成互利共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三、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的政策措施
通过上述对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优势分析和战略目标定位后,结合成都经济区自身特点,在对接操作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深挖禀赋优势,主动适应对接
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成都经济区有很多资源,值得深入挖掘。
首先,成都经济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分布相对集中的矿产资源、复杂多样的生态资源、丰沛的水资源、平坦而肥沃的土地资源、人口众多形成的劳动力资源等,是其一大优势。可据此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资源特点,研究其资源瓶颈与资源需求状况,主动接洽、商谈能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的合作框架。
第二,开发成都经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大力宣传“丝路”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成都经济区的特有文化在合作区各方深入人心,达到增进了解、人心相通的目的。
第三,大力宣传和开发成都经济区的旅游资源,利用旅游景点吸引国外游客,提升成都经济区的国际知名度,让“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成都经济区,促使相互之间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交往合作。
第四,充分发挥成都经济区多年经济发展形成的对外资本投资能力,引导区内资本输出到“沿线”资本需求较高、回报丰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第五,发掘成都经济区潜藏的消费需求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吸引“沿线”各国、各地区企业家前来投资建厂。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自身禀赋优势的挖掘,扩大其国际国内影响力,让区内经济主动融入和对接到“一带一路”发展中去。
(二)加强设施联通,创造条件对接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完善的交通、通信设施,以及相互之间很好的政策沟通。成都经济区要仔细研究“一带一路”延伸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规划建设好通往域外的铁路、公路、航空线路等物流通道,完善区内和区外的通信、通邮设施,加强与“沿线”各国、各地区的政策沟通,按国际通行规则调整和完善成都经济区的对外合作政策,创造条件,实现区内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对外经贸政策上的互联互通,最终让经济发展相互融通。
(三)发挥市场作用,遵循规律对接
“一带一路”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最大经济特点就是市场经济。因此,成都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则要转变职能,重点发挥好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坚决防止以“计划”代替“市场”、以行政命令代替政策调控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基于此,成都经济区重点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提升区内经济一体化水平。要消除区内各市区之间仍然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垄断,建立成都经济区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各种资源和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有序的流动,将成都经济区打造成一个国内知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依托经济区一体化的市场,去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第二,成都经济区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市场机制去自发调节资源和促进成都经济区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
(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质量对接
在对接融入发展过程中,成都经济区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的整体形势,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层次上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以保证后续经济对接融入的可持续发展。据此,首先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与分布关系,使得成都经济区内产业结构能够适应“沿线”各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对接需求;第二,要有选择性地承接域外产业的转移,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过于低端的产业进入,防止走经济发展的倒路;第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成都经济区作为内陆经济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仍然要创造条件,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同时鼓励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走出去,特别是鼓励资本输出,开拓国际市场。第四,坚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不仅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改造区内自身的传统产业,还要用这些优势去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企业与区内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以促进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朱昌利.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缅经济文化交流 [J].东南亚,1991(3).
[2]刘念,陈永超.成都新发现茶马古道遗址 [N].中国文化报,2011-09-01.
[3]李智超.成都——南方丝绸之路起点 [N].成都日报,2015-03-17.
[4]贾根良,李黎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 [J].山东经济,2011(2).
第一作者简介:
蒋永穆,男,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科领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