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深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路径研究
摘要:“四个全面”是根据当前中国实际和需要发展而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统领当前中国发展的总纲。“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不仅需要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现状和当前任务,而且需要把相关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中去。因此,“四个全面”必须深入高校的思政课堂,走进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高校思政 “四个全面” 课堂
一、“四个全面”深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四个全面”是新一代领导集团根据当今时势和需要而制定的一套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是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战略布局。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成长与成才,更应肩负起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重任,因此,必须深入学习“四个全面”的相关知识。“四个全面”不仅是鼓励当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在刺激因素,更要将其精神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内心,使其成为大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动力。
“四个全面”如何走进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呢?除了大学生自身关注时政,关注国家的发展,及时学习和了解相关信息和精神,还需要高校为其提供相关的环境,高校老师对其进行引导。这当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政”)课对于“四个全面”相关知识和精神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政课老师有必要通过自身经验去感悟、启迪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贯彻“四个全面”的相关精神;思政课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对“四个全面”的深入认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其理论根基、精神实质等相关知识;在知识碎片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师应利用思政课堂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四个全面”这一时代的主题精神内化到青年内心。可见,“四个全面”深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其深刻的意义。
二、“四个全面”深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具体路径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课堂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小康应该是惠及所有人的小康,这其中就包括广大大学生,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受益主体之一,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一代,更是小康社会的缔造者。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他们可以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各项福利,如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较富足的物质生活、社会提供的众多就业岗位等。经济的增长会为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去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然,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生贡献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担当和贡献。做好每个小我,每个小我在自我岗位上进步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经济就会继续增长,全面小康就会是惠及每个人的小康。大学生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经济持续发展的受益者,更应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缔造者和推动者。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使大学生的各项权利有了相关制度、法律和物质作保障,大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中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大学生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同时,大学生自我应该有足够的民主意识,自觉地参与到国家民主建设进程中来,并从小事做起。比如,利用好手中的选票,选出基层代表;时常关注国家时政热点,并且积极参与到相关讨论中去;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通过公开的平台或正确的途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基层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需要大学生发挥应有的民主意识。
全面小康中,要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更需要依靠大学生这支主力军。文化包含的范围广泛,但大学生是最直接的文化接收和传承的主体。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文化的进步与提升与每个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应多读有营养、高质量的书籍,在吸收和学习本民族和其他国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去粗取精,并且学会对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受益的大学生,更应该是这种文化软实力继续提升的主力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都与大学生相关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每一方面的建设大学生都是受惠者;同时,作为社会的年轻一代,大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二)全面深化改革进课堂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内容涉及面广,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这些改革在大范围上看,与在校大学生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些改革势必会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机遇的增多、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等,这样一来,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的时候就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参与到市场人才竞争中去。改革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各个领域逐步推进的,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必定会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未来的引领者。大学生应该增加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坚持和促进我们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大学生应该从内心坚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对深化改革这一举措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坚定对当前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依法治国进课堂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全面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即在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惠及全民的重大举措。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的各项权益能够得以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这些都是保护大学生权益的法律法规。全面依法治国更是要求全民知法、懂法。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更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内办事,绝对不干违法犯罪的事,并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具有基本的维权意识;在生活中向周围人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全面从严治党进课堂
2014年,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作出相关的部署。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在内容、主体和劲头上全方位加强来治理党,进而推进我们各项事务得以顺利进行,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层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在大学生群体中吸纳部分优秀青年到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发展,很多大学生在未来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有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和学习有关党的相关知识,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对于已经是党员的学生更需要从小事做起,按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四个全面”进课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有关部门重视不够
政府和学校等相关机构,虽然很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是在具体制定相关政策时没能及时跟上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方面,把“四个全面”的相关内容和精神固化在党政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虽然在宣传上强调要从严治党,让党带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凭借依法治理的手段,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化改革,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使高校和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相脱离的情况,在有的地区这种情况还较为严重。对高校的建设、发展缺少相关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
有的高校对将“四个全面”纳入思政课堂这一大事、要事重视不够,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安排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课程设置时数不够,致使相关老师在完成思政课已有教学任务的同时没办法完成对“四个全面”的讲解;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供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身体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正在开展的建设;对于让“四个全面”进入思政课堂这一工程,对师资人员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培训。
(二)部分教师能力不足
在思政课中,老师也会讲解“四个全面”相关内容及其精神核心,但是,有的老师在思政课堂上仅从国家建设和发展来讲解各项目标和战略,没有将它细化为与每位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小事,没能使大学生将自我的发展和“四个全面”这一新时期的理论相结合,理论没有较好地联系当前实际,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有的老师自身对“四个全面”认识不深入,在理解方面存在问题,当然在传授给学生时就会存在不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所讲解的东西与“四个全面”内容不相符的情况;有的老师已经习惯传统的口头讲解教学模式,没能将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等引入课堂,致使整个课堂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有的老师对学校安排的实践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学生走出学校即完成了实践课,没有引导学生在外出实践考察中体会“四个全面”的核心精神。
(三)少数学生兴趣不高
部分大学生将自己和国家发展相脱离,认为“四个全面”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和自己关系不大,没能将自身和国家的发展相联系,觉得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觉得“四个全面”是空洞的理论,不想了解,提不起任何兴趣;在学习中存在形式主义,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缺少必要的思考和探究;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已经取得的成果,甚至扭曲“四个全面”的本质,质疑是否要在根本上改变现有体制和发展的方向等,对其有错误的认识;在学校组织的外出实践考察中,流于形式,参观博物馆或新农村时走马观花,当成游玩,忽视了其参观的意义。
四、“四个全面”进课堂的优化机制
(一)加强投入、高度重视
政府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具体制定相关政策时跟上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方面,加大对“四个全面”相关内容和精神的宣传,并将其落实在高校和大学生中,使其受益的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来。在具体实践中强化大学生与社会和国家发展相联系的意识,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高校加大引导力度和强度。对高校的建设、发展给予相关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使“四个全面”具体并切实地深入高校和大学生内部。
对学校而言,加强对“四个全面”纳入思政课堂的重视,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安排方面做好相应的安排和部署。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时数,保证相关任课老师能够在完成已有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对“四个全面”的讲解;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让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去实地体验和探究这一理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正在开展的工作;对讲解“四个全面”的老师做好相应的管理和培训,如组织相关专家对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能更深入地认识、明晰“四个全面”的理论根基和现实依据等。
(二)提升能力、转变模式
在思政课中,老师不仅从国家建设、发展来讲解“四个全面”相关内容及精神核心,更需要将理论细化为与每位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小事来讲,使大学生将自己的发展和“四个全面”这一新时期的理论相结合,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自身对“四个全面”的深入认识,明晰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才能给学生讲解到位,保证给学生讲解的是“四个全面”本身,而不是狭隘甚至歪曲的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讲话影片等,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认同,增加课堂讨论,让广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和认识理论等;在实践课程上,要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从外出考察或者其他实践中去体会“四个全面”的核心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带他们游玩或参观。
(三)发挥能动、积极参与
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希望的建设者,需要将自己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意识到“四个全面”和自身的学习、生活、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转变思路,认识到“四个全面”不仅是理论,更是指导具体事项的行动指南,加深对它的了解,培养对它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带着思考听老师讲解,具有一定的批判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老师讲解中的不足,和老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弄清“四个全面”的本质内涵;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四个全面”,意识到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深化,明白“四个全面”的现实意义;在学校组织的外出实践考察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参观博物馆或新农村时,了解相关历史和珍视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引发思考,帮助自身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五、结语
“四个全面”是根据当前的中国实际和需要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建设者和传承者,思政课堂必须利用它自身的课堂功用和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四个全面”相关内容和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当前,在引导中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引起相关政府机构、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己的重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四个全面”通过思政课堂这个有利的平台走进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首提“四个全面”[EB/OL]. [2015-03-04].http://www.xinhuanet.com.
[2]中共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EB/OL]. [2013-11-15].http://www.xinhuanet.com.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EB/OL]. [2014-10-30].http://www.xinhuanet.com.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EB/OL].[2014-10-08].http://www.xinhuanet.com.
[7]李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多媒体教学 [J].教育探索,2015(9):44.
[8]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J].求是,2015(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