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深刻的稳定性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我们科学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一、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提出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著名论断。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它属于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理,根据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受生产方式制约,即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性质、任务、目标,归根到底都由生产方式决定,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就会有封建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有资本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有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生产方式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生产方式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永远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由此应该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它是转变人的思想政治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被生产方式制约,被生产方式所决定。而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构成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又由生产方式中哪个方面决定的呢?是由生产力决定,还是由生产关系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能力和物质力量。这种实践能力和物质力量怎么能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呢?怎么能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呢?当然不能。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由生产关系直接决定了。

马克思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2]思想和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地分析了道德的本质,他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又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3]这里的经济关系、经济状况指的就是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交换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恩格斯对道德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人们也从他们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中吸取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

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任务、目标总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发展。那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是错误的。由此应该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中做意识形态方面转化工作的社会活动。因此,它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直接表现。

三、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有阶级性,但他们不止一次地指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思想和思想体系是有阶级性的。他们揭露那些宣扬超阶级的思想理论的虚伪性,公开声明自己理论的无产阶级性质。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4]。又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5]列宁明确指出:“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6]。斯大林也明确地指出:“现代生活的轴心是阶级斗争。在这个斗争的进程中,每个阶级都以自己的思想体系为指南。资产阶级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大家知道,这就是社会主义。”[7]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阶级社会中的思想和思想体系有阶级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阶级性的。

从阶级社会的实际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土地、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并占有奴隶,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了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进行奴隶绝对服从奴隶主的教育,进行绝对服从奴隶制国家、服从皇命等教育。而奴隶不占有生产资料,受压迫、被剥削、被看成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在反对奴隶主的斗争中,形成了反抗奴隶主的意识,进行着反抗奴隶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后,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生产资料占有制,产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着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教育,进行着学而优则仕、忠君孝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教育,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农民阶级处在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在反抗地主阶级斗争中,进行着自己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代替了地主阶级生产资料占有制,于是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旗号下,宣扬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它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阶级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但是,恩格斯在论述道德的阶级性时指出:“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8]在这里,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三点:阶级社会中的道德是有阶级性的;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的阶级性,决定了作为经济关系反映的道德的阶级性;阶级社会中的道德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恩格斯反复强调,在阶级社会中,没有超阶级的道德。他说:“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9]。恩格斯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应该得出结论: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阶级性的,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的阶级性,决定了作为经济关系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没有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况且,“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10]。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经济地位上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同的。因此,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无不打上阶级烙印。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的生产方式制约,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是做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人的思想政治的转化工作的社会活动。因而它是第二性的、派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阶级性,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就是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本质。离开社会生产方式,离开社会经济基础,离开阶级性来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超越性、先导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43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5] 同上书,第98页。

[6]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7] 《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71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