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集体
出院以后,我被分配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这个文工团是在延安组建的,里面集中了延安和华北解放区表演艺术人才的精英,这是一个集歌舞、歌剧、话剧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团队,《十九号》就是这个文工团排演的。那时文工团正在整理排演《白毛女》,准备迎接平津解放,导演是舒强同志,王昆、郭兰英演喜儿,牧虹演杨白劳,吴坚演穆仁智,邸力演王大婶。
文工团住在正定大佛寺的平房里。原来这些平房是庙里和尚住的,解放军攻城时和尚听信了国民党的谣言都吓跑了,只留下一个老和尚观察动静,看守庙产,打扫殿堂。我也曾与老和尚交谈,他很谨慎小心,闭口不谈其他和尚的下落。寺庙外面有田地,这是寺庙的财产,也由老和尚管理。虽然寺庙关闭没有香火,但他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白毛女》就在庙里的空地上进行排练,舒强同志工作时让我在他身边,提一些对演员表演的意见,并让我辅助扮演大春的冯霞组织舞台动作。排演到一半时我们突然接到上级指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到山西,解放军正在围攻太原,为了适应解放太原的工作需要,在那里建立了艺术工作团,团领导有沙可夫、周巍峙、舒强、牧虹等。团内除了有演员队、乐队、舞台工作队之外,还建立了一个研究组,研究组内有我和孙维世、吴坚、岳慎、苏菲、边军、邸力、王昆、郭兰英、张荛等人。文工团大队行军由石家庄直奔太原。
我以前是身强力壮打前站的小伙子,这时不一样了,我刚出院,走路离不开手杖。领导照顾我,让我坐大马车——这是文工团唯一的交通工具,用来拉道具、乐器和行军锅等物品。这个车上还有一些空隙,病号和女同志可以坐进去。我很无奈也很高兴地和孙维世、郭兰英、邸力、岳慎同坐一辆大车。
我初次见到孙维世同志是在正定大教堂内。那时我在房间里听到有腰鼓声,就走到教堂大院,发现一个身穿灰军装的女同志,身上背着红色的腰鼓,认真地踏着腰鼓的节奏舞着,鼓槌敲打着,身形十分矫健。显然她已经学了多时,腰鼓步伐和节奏很准确。我很喜欢民间腰鼓,也很想学,所以集中精神模仿着她的步伐和节奏。她发现了,停止了练习,热情地走向我说:“给我提提意见怎么样?”我说:“很好,健美豪放!”她忙说:“别客气!”我向她解释我是刚回解放区的,也很想学腰鼓。她忽然大笑,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我认出你啦,我看过你演的《民主青年进行曲》,我很喜欢你的表演。”她很高兴地拉着我共同练腰鼓。孙维世同志热情开朗、无拘无束的乐观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听说她是留苏7年学习戏剧的,是烈士的后代,被周总理收养为女儿。她和群众打成一片,很愿意和大家交谈,经常在行军中和战士聊天嘘寒问暖:“怎么参军的?家庭现在生活怎么样?”我对她很尊敬,想向她学习,很想知道苏联戏剧方面的情况,但没有机会。
走了些时日我们到达了住地。我们的住地是在离太原前线60里的榆次县,在离县城15里路的山沟里。这里只有很少的几户农民,他们说:“这里是无人区,是日本鬼子搞的三光政策造成的。”我们要自己上山打柴,为炊事班帮厨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