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沟通: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与管理案例及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课堂上师生发生冲突时,如何应对处理?

1. 案例背景

这学期,周老师给五年级上中文课,这个班上有几个学生特别难管,尤其是Dan,在课堂上带头捣乱,从来就没做过让老师满意的事情。渐渐地,他成了这个班里的“刺头”,常常跟老师“作对”到底,从不“服输”。下面是发生在这个班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周老师是如何应对处理的。

2. 案例描述

周老师正在讲“才”和“就”的用法,Dan却和旁边的人说话,周老师看了Dan一眼,可Dan没理睬老师的眼神。于是,周老师走到Dan的课桌旁,就站在他身边。Dan闭上了嘴。过了一会儿,周老师离开Dan的课桌,Dan又继续讲话了。周老师叫了Dan的名字,温和地说:“如果你再继续讲话,就要换座位了。”Dan耸了耸肩,表示不在乎,但还是停止了说话。

过了几分钟,Dan突然站起来,大叫“墙上有蜘蛛!”几个经常捣乱的同学马上离开座位,问:“在哪儿?在哪儿?”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转向Dan,课堂开始有点儿乱。周老师叫了几遍Dan的名字,想让他安静下来,但是没有用。周老师走到Dan的课桌前,坚定但很平静地说:“现在需要马上到我的办公室去,坐在那儿等我下课。”

Dan没有离开,反而为自己辩护,“墙上真的有蜘蛛,如果爬到女生的桌上,会吓坏她们的。”

“如果你选择现在不离开的话,那我就必须让你暂停今天的课。”周老师的口气依然很坚定。

“你不能停我的课,这样不公平。我是为大家好。”Dan继续为自己辩护。周老师看着Dan,平静地说:“你现在就需要停课。”

Dan的争辩声越来越小,突然,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开始哀求:“能不能……”

周老师很平静地回应:“请到办公室去。”

Dan终于离开了教室。等他离开以后,周老师继续上课,课堂上又恢复到了往日在周老师控制范围之内的程度。

3. 案例分析

上课随便说话是最常见的错误行为,周老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Dan上课不停地说话,还大喊大叫,影响全班学生。那么,周老师是怎样处理Dan不断升级的不良行为呢?

在初级阶段(和旁边的人说话):

过了几分钟,Dan突然站起来,大叫“墙上有蜘蛛!”所有学生注意力都转向Dan,课堂开始有点儿乱。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出,周老师采取了递进式策略,一开始是最温和的(看了Dan一眼,走到Dan的课桌旁),当Dan的行为升级到大喊大叫,影响全班上课时,周老师慢慢地、平静地提升对Dan的惩罚(到办公室,停课)。当Dan把争辩转为哀求的时候,周老师依然坚持惩罚措施,直到他停止争辩,离开教室。周老师有效地、及时地控制了课堂的秩序,使她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

Larry J. Koenig是美国纪律和家庭教育的权威和美国中小学生课堂纪律教育协会主席,他在总结自己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处理学生在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承担起由不良行为引起的后果的责任,并促使学生实现行为转变。在处理学生课堂问题的时候,既要阻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又要防止问题再犯。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对全班同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努力做到:既可以有效地中止不当的行为,又能把消极影响减轻到最小。周老师在处理Dan的错误行为的时候,并没有同时处理几个跟着捣乱的同学,这样能使消极影响减轻到最小。她采用了一条策略:实施惩罚要从对全班影响最大的学生开始,就是那些在课堂上不能让大家松口气的学生。只要关键性的学生改变了错误行为,整个班级就会有很大改善。总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无论采用哪种管理策略,原则是:措施要具备持久性,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