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古今天地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再论九斤老太与谢都管

九斤老太是鲁迅小说《风波》里的名人,她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名言,使她几乎成为保守的、向后看的典型;谢都管的名气比九斤老太差远了,但看过《水浒》的人就知道,他是大名府梁中书家的奶公,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高级家奴,一听到杨志说“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就勃然大怒,斥责杨志“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显然,这是个闭着眼睛,粉饰太平的家伙。对于这二位,我曾经著文批评。近日因“吃饱了撑的”,胡乱想些类似杂文家陈四益所形容的“瞎操心”的事,忽然悟到我对九斤老太不够尊重,而对谢都管则未免小看了,显然都不妥,因此有必要再论。

九斤老太在《风波》中刚出场时是七十九岁,风波结束后,“早已做过八十大寿”,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当年,她老人家确实是高寿了。至少在她居住的村庄里,她的生活经验,要比别人丰富。她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也就是今不如昔,也并非毫无事实根据。例如,她常说“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就是说的大实话。倘若你翻翻竺可桢老先生的气象史就可以知道,自古以来,中国天气发展的趋势,是温度在缓慢地升高;而当代气象学则告诉我们,岂止是中国,整个地球的气候都在变暖。至于豆子,分明是她老了,牙齿不灵了,比起年轻时嚼炒蚕豆的所向披靡来,恍如隔世,自然觉得蚕豆比过去硬多了。又如七斤嫂与八一嫂怄气,用筷子扎六斤的头,使她手里的饭碗掉在地上,破成一个大缺口,七斤公然大喝一声“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显然太粗暴,此时的九斤老太,倘不感叹“一代不如一代”,而是连连喝彩“一代胜过一代”,岂不是太奇怪了吗?当然,这些毕竟还是小焉矣哉。从大的方面说,她老人家生活在清末民初的鼎革之际,清朝灭亡了,她并没有捶胸顿足,张勋复辟了,她也没有兴高采烈,可见老太太大事不糊涂。更需指出的是,在那个社会激烈动荡的岁月里,即使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绍兴乡下,民生凋敝,物价腾飞,阿Q们、孔乙己们,生活都很贫困,喘息在饥饿线上。她没有如半个世纪后有人高叫的那样,“形势大好,空前的好”,更不会说出“莺歌燕舞”那样文绉绉的肉麻话,面对艰难世事,感到不解与无奈,除了感叹“一代不如一代”外,还能做什么呢?其实,她觉得有老米饭、霉干菜吃已经知足了,何尝有半点鼓动儿孙造反之心?应当说,九斤老太本质上是个老实人,好老太,比那些摇身一变“咸与维新”、挂羊头卖狗肉的“革命党”“柿油党”不知要好多少倍。

至于谢都管,小看不得。他虽然只是梁中书老婆奶妈的丈夫,人称老都管,但身份特殊,受到梁中书的重用。看来,他与其妻是梁中书老婆从幼儿到成人的陪伴者,并陪嫁到梁中书家,是在蔡京太师府中见过大世面的人。他训斥杨志曰:“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便是明证。而且,他连“四川、两广,也曾去来”,是个很受重用、经常出远差的侯门心腹。因此,他的消息肯定灵通,对北宋末年危机四伏、农民起义不断的社会形势,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作为权奸的走卒、贪官的帮闲,自然是顽固地站在反动立场上,胡说天下太平、形势大好。他与九斤老太,属于两个营垒,具有本质的差异。九斤老太的嘟嘟囔囔,是有口无心,而且有些确是事实;谢都管则完全是别有用心!

鉴古知今。对于现实生活中类似九斤老太者的牢骚,我们应耐心倾听,不要动辄斥之为“吃肉骂娘”;而对粉墨登场的谢都管,则切不可重用。

虎年3月9日于老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