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中原成一统
毋庸置疑,在清朝的创建史上,皇太极是功劳极大的人。但是,入关后大清王朝的实际创立者,却是一个叫多尔衮的人,雄才大略的他才是大清王朝定鼎中原成一统的实际操盘者……
皇太极称帝后,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侵略。就在称帝这年的秋天,他命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人畜十八万。明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又命多尔衮、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掳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崇祯十三年(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起,清军发动了松锦战役,将锦州明军团团围住。
明朝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前往锦州援助守将祖大寿。皇太极亲自指挥作战,后明军因塔山粮草被夺而决定分成两路突围。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被俘投降,祖大寿也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座孤城。
就在清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中原时,皇太极不幸于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猝然病死,享年52岁。
皇太极的死让三个人有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二是他的第九个儿子福临,三就是他的十四弟多尔衮。
这三个人中除了福临之外,另外两个都是当皇帝的热门人选,可是福临却成为后来的顺治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豪格和多尔衮手里头都有不小的兵权,实力相当大。不过福临却是皇太极的宠儿,只是因为那时候还是6岁的小毛孩儿,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
在后来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豪格与多尔衮两个集团可谓谁也不让谁。此外还有一个集团,他们除了不支持多尔衮以外,至于究竟是豪格还是福临当皇帝都无所谓,反正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正在这几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皇太极的挚友、在满洲贵族中威望极高的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福临当皇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没想到这个提议居然让豪格与多尔衮双双妥协,他们两人的妥协使得清室内部避免了一场内战,也让幼小的福临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帝位。
福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人们常说的孝庄太后。福临登基后,改次年年号为顺治,因此历史上多称之为顺治皇帝。
顺治帝虽然君临天下,毕竟只是一个幼童,国家大事全委托给两位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打理。由于济尔哈朗为人宽厚不计较,因此多尔衮在宣誓辅政之后,就一步一步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首席摄政王”。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才15岁,皇太极即位后,封多尔衮为贝勒,因按年龄序列第九,故称九贝勒或九王。
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多尔衮随同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因作战英勇,被皇太极封为墨尔根岱青,意为“聪明王”。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封多尔衮为元帅,进攻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圆满地解决了察哈尔向清朝的归顺问题,再立奇功,在满洲贵族中赢得了极高的威信。明崇祯九年(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在沈阳论功封兄弟子侄,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成为六大亲王之一,其政治地位和实力已没几人可比。
福临登基后,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充分利用手中的职权,积极参与大小国事,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先借口议政王大臣“众议不决,反误政务”,收回议政王大臣的议政权力;然后撤掉诸王管理部,将所有事务归由尚书掌管,并规定尚书直接对摄政王负责;接着,多尔衮授权都察院督管诸王贝勒的言谈举止。此外,多尔衮还规定摄政王有权先于诸王知晓各衙门奏闻、记入档案的各项事务。这些举措削弱了诸王参政的权力,多尔衮逐步为自己独揽大权铺平了道路。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礼部制定出台了一套礼仪规则,规定摄政王多尔衮内行外出,诸王不得与之位列同等、平起平坐。这样一来,多尔衮的特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多尔衮成了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确实是一个非凡之人。在分析问题时,他总有比其他朝臣更独到的见解。最初,多尔衮提出攻占北京、进而统一全国的设想时,朝中百官响应的人很少。大多数王公大臣都想偏安一隅,没有如多尔衮那样长远的志向。
顺治元年的春天,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大清国时,多尔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举兵入关、定鼎中原的大好时机。于是,多尔衮力排众议,在数日之内集齐兵马,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当多尔衮得到明朝已经灭亡的准确消息后,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同时打出“复仇灭贼”“仁义之师”的旗号,明确表明清军此次出兵的目的是为明朝“报仇”,以此招揽明朝人的心,图谋夺取整个中原。
多尔衮这一高瞻远瞩的决断使清军掌握了主动权。清军在南下入关的过程中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虽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抢先一步占领北京城,但在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朝降将、原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帮助下,很快就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顺利进入北京城。
多尔衮经朝阳门入主紫禁城后,接受百官朝贺,并正式宣布定都北京。不久,多尔衮下令以国礼厚葬明朝崇祯皇帝,军民服丧三日。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京,同时诏令辽沈满洲民众随行入关,充实京户。同年秋,顺治帝登临太和殿,在燕京重行加冕大礼,并颁布大清律,大赦天下。至此,大清王朝正式开始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多尔衮深谋远虑,凭借非凡的军事、政治才华,毅然决定定都北京,开启了清朝在中原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史。多尔衮作为入关后大清王朝的实际创立者,他为大清王朝所作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只可惜,天妒英才。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的一天,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跌伤,因医治不及时,病情急转直下。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时年仅39岁。多尔衮灵柩运回北京安葬,庙号成宗,其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
次年正月,距多尔衮去世尚不到三月,他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有篡位之心。此时,年仅13岁的顺治皇帝终于摆脱了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控制而第一次亲理国政。七年的傀儡生涯,他韬光养晦,时刻砥砺自己,最终玉汝于成,磨炼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才干。他也利用这一契机,迅速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历数多尔衮的罪状,并最终认定:“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
不久,顺治就宣布了多尔衮的十大罪状,并下诏追论多尔衮生前“谋逆罪”,抄其家产,罢其封爵,撤其庙享,诛其党羽。当时在北京传教的意大利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曾这样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可怜一代英才,身前权势熏天,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身后却遭此劫难,怎不令人感叹!
过了一百多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直到此时,有清一代对多尔衮的评价总算有了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