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软件外包
软件外包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
通俗地说,软件外包是有软件需求的企业或组织,出资给承担软件开发的软件公司,让他们来开发所需要的软件。这些软件有的是自己公司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有些是为另外的公司开发的,外包的部分将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合并到整体软件方案中,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
1.4.1 软件外包概况
软件外包本身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美国在20世纪50年的初期,就产生了专门以开发软件为主业的软件开发商,现在已发展到能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企业流程重组咨询等更加专业化的高端业务领域。例如,美国IBM公司除了生产从大型机到微型机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还提供大量的行业专用软件,从企业ERP系统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力学分析软件到CAD软件,从办公自动化系统到网站开发工具等几乎包含了各个行业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和产品。又如,美国Oracle公司不仅仅提供数据库产品,还提供ERP软件、各种软件开发工具等。
国内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晚,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应用计算机技术。初始阶段,通常是企业自己聘用和保留软件开发人员,开发专用于自己企业内部使用的专业化、个性化软件。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专业提供软件开发的公司,并逐步发展到目前有许多大型的软件上市公司,提供广泛和专业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状况。其中有的软件公司专注某些行业的企业解决方案,提供从业务流程重组的咨询到实施全过程服务。有的专门从事软件开发阶段的技术工作,从具有整体解决方案和架构设计能力的咨询顾问公司,接包软件开发阶段任务。也有的公司专注某些应用软件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他们对于企业在运用某些应用软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特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目标是确保这些应用软件系统能具有一定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可用性,以此保证用户的业务能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在软件开发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所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会更有效地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国际上,软件外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他们将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软件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也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软件项目发包到拥有较多软件人才的地区和国家。
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来展示作为服务业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情况,以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软件外包等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为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而2013年中国国内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7%。
2009—2013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如图1.1所示。
图1-1 2009—2013年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
在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收入比重达25.0%,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随着产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纯粹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硬件都含有嵌入式软件、平台软件或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中配套的软件产品的价值和技术含量。以彩电企业为例,创维、海信、长虹等主要厂商通过组织力量研发配套软件,或与软件企业开展合作,以提升所属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软件企业及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硬件制造领域,如乐视网推出电视产品,奇虎360公司推出随身WiFi设备等。
2013年在软件产品开发方面,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明显高于全球5.7%的平均水平,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对于未来有志从事软件外包行业工作的学员,了解国内各地软件业的从业人员的薪资情况,有利于读者在从业选择方面做出比较理想的选择。下面的数据是《程序员》杂志2013年3月刊报道的,关于“2013年中国软件开发者薪资调查报告”中揭示的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薪资统计数据(见表1.1)。
表1-1 不同城市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
这项调查还列出了在软件开发中,高收入者占比最大的前3个行业(软件行业内):游戏、互联网、金融;最赚钱的五种编程语言:Python、Objective-C、C++、C、JavaScript。
2013年开发者主要使用的编程语言统计情况如下(见图1.2,采自《程序员》杂志2013年3月刊)。
图1-2 2013年开发者主要使用的编程语言
2013年各编程语言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数据如下(见表1.2,选自《程序员》杂志2013年3月刊)。
表1-2 各编程语言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
2013年,在数据库使用方面,使用MySQL、Oracle及SQL Server三种数据库的开发者占参加调查开发者的84.67%,各数据库所占比例依次为31.24%、30.51%及22.92%。数据库使用及收入交叉对比数据显示,与去年调查结果类似,使用者比例较低的NoSQL(3.49%)高收入开发者占比最高,为44.75%。MySQL、SQL Server及Oracle的高收入开发者占比依次为22.77%、18.33%及16.85%,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各数据库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
2013年,操作系统方面,数据显示,28.71%的开发者的项目为面向Linux操作系统的,其次是面向Windows Server的,占比为27.36%,而Windows Client占比为21.58%,微软系列的两个操作系统所占比例较2012年同比下降了7.56%。移动方面,同Android与iOS目前市场份额相似,Android开发者占比为12.02%,iOS为3.41%。而在收入方面,面向Linux开发项目的高收入开发者占比最大,为29.27%,IBM AIX紧随其后位列第二,为25.77%,iOS及Android位列三、四名,分别为25.7%和19.6%。从表1.4中可以看出iOS开发者与Android开发者之间的收入还是存在差距的,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表1-4 开发项目面向不同操作系统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
2013年,在参加调查的软件开发者中,开发互联网后端(服务器端)产品的开发者占比为28.04%,也是占比最大的一类人群,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者占比为23.11%排在第二位,位列第三的移动应用开发者有12.81%。收入情况,基础软件开发者中高收入人群占比最高,约为24.37%;互联网后端及桌面客户端应用开发者分列二、三位,分别为22.93%、20.88%;移动应用开发者中高收入人群占比与第三名相差不多,约为20.75%,分布情况如表1.5所示。
表1-5 各类软件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
下面介绍国际上软件外包行业的基本情况。
2013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12060亿美元,占全球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支出总额的31.8%。受发达国家ICT需求减缓、新兴国家需求释放不足、ICT深化转型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包括计算机硬件、企业软件、IT服务、电信设备和电信服务的全球ICT支出超过3.79万亿美元,增速为4.4%;其中包括企业软件和IT服务的软件产业规模达12060亿美元,同比增长为5.3%,与20世纪90年代全球软件产业15%的增速相比,增速下降较多,与过去10年的增速相比也有差距。这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主要是美、欧、日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乏力的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IT产业发展增速逐渐趋于平缓,但是仍高于其他传统行业。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结构大致为,美国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64%,欧洲占18%,日本占10%,其他国家占8%。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比较严重地依赖美日欧。
从承接国来看,服务外包承接国数量激增,但是发展的层次是不一样的。从发达国家来看,服务外包承接大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国内服务外包行业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但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人力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明显落后。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最近几年能够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数量激增,已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的重要承接方。拉美、亚太地区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极为迅速,正在成为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引擎。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服务外包投资地,其中,印度和菲律宾是主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紧接其后的国家是中国和东盟。中国、印度、菲律宾承接了全球服务外包60%以上的份额。拉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作为最成熟的接包市场之一,印度承接了全球65%的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国,被誉为“世界办公室”。
印度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主要来自于英美,中国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则主要来自日本。
美国软件公司占据了世界2.3以上的软件市场,软件服务发包规模占据了全球市场的64%左右。美国各行各业都有较强的IT外包需求,根据IDC的研究报告,IT外包需求量最多的前10位行业分别为:制造业、银行业、政府、金融业、通信媒体、零售批发、服务业、公共事业、医疗健康、保险业。据统计,美国本土60%的软件开发外包到了印度。
在全球软件发包市场规模中,欧洲的发包市场规模占全球发包份额的15.8%,位于美国之后居于第二位。其中,比利时的外包率最高,有81%的公司使用外包手段,法国的外包率最低,为64%。
欧洲企业选择外包的最大两个原因是节约成本和通过雇佣专家而得到更好的质量。英国是欧洲最成熟的IT服务市场,在法律、金融、程序管理与咨询等方面保持着最大与最快的增长速度,其中25%的外包业务由海外公司承接。
日本是进入中国最早的发包国家,NEC和富士通等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把软件开发项目外包给中国的软件商,目前在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人手不够,致使日本软件领域的国际外包比率高达81%,其离岸服务业务的60%~70%都发包到了中国。相近的文化与共同的方块文字,是中国在日本的软件服务市场占有如此大份额的根本原因。
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将承接美国IT离岸外包服务和BPO行业的发展定位为国际重点产业战略之一,其软件服务外包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20%以上,使印度成为全球主要的软件出口国。印度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的质量控制,积极推进国际化的质量标准。根据印度的软件行业组织国际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规定,凡拥有10名员工以上的软件公司必须达到ISO 9000标准认证。因此印度成为世界上获得ISO 9000质量标准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
(2)丰富的人才储备。早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就在全国兴建了多家信息技术学院,印度全国所有的信息技术类学院一年可以为国家培养出约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多名研究生。除了专门的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专院校都开始了计算机专业,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了“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同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培训专门人才。同时,印度工程师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工资诉求比较低。当然这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工程师待遇水平而言的。
(3)有力的政府支持。印度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扶持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的发展。多届的国家领导人都采取措施来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20世纪90年代,印度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出口软件全部免税,对生产的软件产品不征收流转税。
(4)中介组织成为服务外包的助推器。在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批行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较重要的软件行业组织有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NASSCOM)、信息技术产品制造者协会(MAIT)、信息技术加工者协会、电子与计算机服务外包促进理事会(ECS)等。
(5)语言的国际化是润滑剂。由于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至今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比其他非英语国家往往高出一筹。印度企业拥有大量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与西方客户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
爱尔兰曾被称作“欧洲乡村”、发达国家中的“第三世界”。但是近年来,爱尔兰先后赢得了“欧洲软件之都”“欧洲硅谷”“软件王国”等美誉。主要原因是自1996年以来,爱尔兰计算机软件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国际竞争能力,带动了爱尔兰经济1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爱尔兰大力发展IT应用服务和BPO业务,并着重发展高端设计研发服务,吸引国际创新和投资的最佳力量,来驱动持续转型,目前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出口国。
菲律宾是后期软件外包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主要竞争力来自广泛地普及英语、低廉的人力成本、与美国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政府的扶持政策。
表1.6列出了2013年美国软件行业开发者薪资的调查情况,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各个具体职业的薪资情况。
表1-6 美国软件行业各角色年度薪资调查表
表1.7中数据是对应基于年龄的薪资统计数据。
表1-7 美国软件行业各年龄段薪资统计表
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IT行业是年轻的行业,这其实包括两种含义,一是IT行业的知识发展迅速,年轻人通常是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力,因此从绝对人数上看,IT行业的从业人员年轻人比例较大;二是IT行业是知识加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IT工作者常常面对较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为赶工期,常常需要加班),体力随着年纪的增长,一定会逐渐减弱,因此对于偏低端的开发者,薪资上涨的空间趋于平缓。从发达国家的软件从业情况看,作为程序员工作到退休,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些国家的软件行业起步较早,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跨过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年限,因此形成了软件行业老中青并存的合理分布状态。而我国软件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才仅仅走过二十几个年头,大范围的从业人员中,比较早地投身该行业的人员,才步入中年,尚未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周期,妄谈IT行业只是年轻人的行业,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在软件行业中,中国还十分缺乏技术水平高超、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端软件人才,与发达国家的人才知识结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前全球IT产业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呈现“四化”发展趋势。IT“四化”分别是消费化、移动化、云计算化和服务化。这“四化”加速了全球软件产业的转型与扩张。
消费化是指消费群体从全球8亿办公室用户扩展至70亿普通消费者,IT市场的主体由企业级消费转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这一趋势将使IT产业规模扩大数倍,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IT产品的易用性和低成本,建立了消费化的基础,将推动IT进入新的创新时代。移动化是指人们利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摆脱固定计算机设备和有线的束缚,超越空间的限制,无时无处都能享受IT的便利。这一趋势将推动IT基础设施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带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宽带无线网络的创新和应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电信4G通信网络,是这一趋势的显著体现,也必将促使移动化发展更加快速和广泛,同时也必将促使相应的软件产品需求迅速扩大和发展。云计算是指人们像使用自来水、电能一样来使用各种IT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IT即插即用。这一趋势将促使IT硬件、软件和IT服务产业格局重塑。服务化是指各种技术、产品以服务的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量力而行,按所需的服务、价格和支付方法,统筹考虑IT服务的购买方式,灵活而多样的IT服务,将促进IT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IT变革推动传统软件进行转型,IT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化、使用方式的移动化、应用方式的Apps化、应用深度的大数据化、软件产品的服务化、应用群体的中小企业化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趋势。
1.4.2 软件外包的特点
与传统的服务业相比较,软件外包项目具有如下的特点。
(1)软件外包项目的技术涉及面更广,行业知识的需求更加深入。现代的应用软件项目,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需要采用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总体框架、编码技术也随之变化多样,综合运用IT技术,对任何软件开发企业和开发者本人,都是极高的挑战,并且随着各种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和采用最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十分迫切的。同时,软件是行业知识的载体,没有纯粹的软件,因此,对于软件项目开发人员,必须了解所涉及行业的基本知识,否则难以设计出功能正确、运行效率高超的合格应用软件。
(2)跨国际软件外包的规模更大,需求更加广泛。国际软件外包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银行、保险、航空、企业管理等大项目比比皆是,这些项目的需求各不相同,技术和行业分布十分广阔,因此对软件外包承揽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总体技术能力和水平、项目管理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等,都需要一定的资质和认证。软件行业目前有CMM和CMMI的认证制度。具有CMM或CMMI认证等级越高的企业,其软件开发和管理的成熟度越高,越会受到客户的认可,其市场竞争力也越强。
(3)同一项目中,处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状况,使得项目管理难度增加,协调更加困难。较大规模项目的发包,常常可能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子项目,然后分包给不同的开发商,这些开发商及其项目成员常常处于不同的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差异很大,因此项目的交流和沟通,将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通过电子、纸质等文档式的交流,相对于面对面的实时交流,还是存在较多的难点,沟通的效率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从普遍经验上看,跨国际的项目,采取较高频度的人员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商务旅行的费用。
(4)政治、法律因素影响较多。对于国际软件外包项目,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包的项目内容和技术运用是有影响的。例如,美国就限制很多高新技术对中国的出口,相应地,很多软件技术产品及其运用,都对中国有一定的限制,军工和敏感领域的行业,难以发包给中国。这些方面的软件常常发包给印度等其他国家。而对于技术人员赴美做技术工作的签证,美国也比日本、欧美国家更严格,常常出现技术人员拒签的情况,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5)涉密、知识产权问题十分敏感。除开发的软件本身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外,软件运行中涉及的数据、资料等,常常是客户的机密或绝密信息。在项目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发包和接包方都会接触到这些涉密信息。因此在合作中,通常都需要提前签署保密协议,加强对秘密信息的制度保护。甚至有很多发包方,对承接方的项目人员,还需要做背景调查,要求当地的公安部门出具无犯罪记录等证明。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涉及各国法律法规,并需要严格遵守,否则不仅失去了市场,而且会遭受追讨赔偿损失。
(6)项目监控难度较大。软件项目本身是知识性产品,并且是运行在电子设备中的。因此难以像其他产品一样检验其质量。同时,开发软件是智力活动,也难以对生产率和进度进行十分准确的度量。绝对大多数的项目进展,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来评估,有时候即使是某个看似简单的功能点,也有可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解决的难题。因此对项目的监控异常困难,特别是对于跨国的软件外包项目,要确切掌控项目的进度,可知难度是非常之大的。
1.4.3 软件外包的内涵
软件外包实质上是利用IT技术进行的服务活动。但是软件是为生产和经营服务的,软件的功能体现管理的思想、理念、方式和方法,同时,软件将管理思想形成的制度固化为信息系统,因此,软件本身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它融入了人的思想,它会促进企业形成新的工作流程,甚至是对旧管理体制的颠覆性改变,也就是会带来工作流程的重组。因此,软件外包的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软件用户的行业知识、现代管理学知识、特殊行业的专门知识。在高端软件系统的设计中,开发人员要求具备的行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甚至要远高于软件的使用者。这些对于用户的工作流程或管理行为产生深刻变革的软件,在外包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形成了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将对软件的使用者和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推广和应用软件的角度看,为了促进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软件外包承担方的价值,社会上的软件外包企业,需要拥有除IT技术之外的行业资深咨询顾问,这些顾问是复合型人才,既懂得软件外包业务中的IT技术,更懂得如何在行业中运用这些应用软件,并指导客户改善业务流程,配合应用软件的使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1.4.4 软件外包的分类及模式
从承接的软件外包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总包和分包。总包是对整个软件项目的总承包。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对软件的需求,是一个整体的、完整的、各部分有机结合的需求,对于这样的软件需求,必须有整体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个部分的联系,统一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结构及交换。这种要求使得软件项目在初期很难分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分别发包给几个软件公司各自开发,因此,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出发,软件项目的发包基本上是整体发包给有总体设计和开发能力的大型专业化软件公司。而当总承包的软件公司在做好整体系统分析和设计后,再根据分解好的子系统或模块,将可以单独开发的部分,分包给其他的软件公司进行开发。分包就是作为软件总包承包商的合作伙伴,从整体的系统结构中,承接部分软件开发任务。
从软件外包的内容上看,凡是被分包出去的,都是软件系统非核心的内容。核心内容和技术被做总包的大型软件开发商牢牢控制着。作为软件分包,为国外大型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就像工人为工程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做具体加工一样,不必了解和懂得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只需完成设计好的功能,满足既定的模块接口要求,达到系统设计的工作效率即可。从软件生产价值链的角度看,承接分包的工作,基本上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其价值含量有限。
从软件开发的周期上,将不同阶段的工作分别发包出去,就形成了各个阶段的软件外包类别。例如,有的项目将在概要设计完后形成的概要设计说明书,发送给承包商,由接包方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和单元测试。也有的只进行编码和单元测试,而系统的集成测试等由客户来做。还有的软件企业,专门承担软件产品的测试工作,这些测试具有极高的测试要求,如对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上使用的软件,要求对每一条语句都必须进行测试,而且对所有异常情况,都要有测试结果和报告,来证明测试过的软件在这些指令上是正确的、可行的。随着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移动终端软件的测试,产生了大量的测试工作,也形成了比较专门的测试行业。
软件外包的模式,是指将软件项目外包给承包商,采取哪些形式和管理方法进行开发。按项目整体管理模式来区分,承包方有以下几种承担项目的方式。
1.人员外包
这种方式是根据项目发包方自行组织和管理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只从承包方聘用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根据发包方自己的计划,向承包方征询项目所需人员,并列出各类角色人员在聘用期间的人月价格,与承包方签署人员聘用协议。根据人员工作场所的不同,也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聘用的技术人员直接入住客户开发现场,听从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负责完成规定的技术开发任务。承包方不对整个项目的管理负责,只对外派人员的技能和工作稳定性负有管理职责。另一种形式是聘用的人员在承包商公司内,通过网络等方式,将项目需求发送到承包方,在承包方完成后,通过网络等形式提交成果物。这种情况需要承包方组织、管理项目的部分内容,承担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的责任,具有一定程度的项目管理工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对发包方的报价,也要包含管理的部分。
2.项目外包
这种方式是发包方将项目的一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发包给承包方。这是国际软件外包中,最常见的发包形式。对于这样的项目,发包方常常先发来项目的需求和范围要求,让承包方对此进行报价,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确认,当发包方认为接包方符合承担条件后,将项目需求和技术资料发给承包方,进行软件开发。
按开发地点和沟通方式来看,软件外包可以分成在岸开发(Onshore Outsourcing)和离岸开发(Offshore Outsourcing)模式。在岸开发,就是在客户所在地组织人员进行项目开发,因为国际软件外包通常都称为海外项目,那么如果在客户所在的国家进行开发,就称为在岸开发了。离岸是相对在岸来说的,就是国外客户将项目发包到我们国内,离开了人家的“海岸”,这种方式就称为离岸开发了。
另外,也有将上述一些开发模式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混合方式管理的,如在岸保留一部分技术人员,一方面在岸进行开发,另一方面也作为两岸沟通的交流人员,方便与客户进行沟通,将第一手信息传到国内开发项目组,减少由于沟通不便产生的错误。而在国内,组织一部分技术力量,进行离岸开发,成果物通过网络等方式交付给客户。
国内的软件外包模式,与国际间的软件外包模式基本一致,不过没有国家间的项目信息、人员互动的太大技术上问题。
1.4.5 软件外包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软件外包产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是最容易跨越地域、跨越时空限制的行业,因为软件开发过程,依靠的是人力和技术,对开发实现的工具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个人电脑加网络环境,即使需要较昂贵的硬件和特殊软件的支持,由于当前计算机设备的通用性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开发的方式已经非常容易和普及了。因此,软件外包是全球化最为广泛的行业。因此,哪里的人员和技术能达到外包的要求,哪里就能很快参与到软件外包的行业竞争中。地域和设备的制约几乎不存在。那么,决定能否成功承接软件外包项目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成本,软件开发成本中的70%是人力成本,因此成本成为软件外包中的关键因素;二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决定了项目沟通是否顺畅,对客户的要求是否完整、正确地理解了。在成本构成中,具有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具备外语沟通能力的人才,非常缺乏。
根据目前软件行业国际外包的情况看,我国目前能接到的国际软件项目,总体上还处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中后段任务,相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等高端业务来说,价值偏低。我国软件外包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高端业务水平,提高整体的技能,对于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的承接来说,承包公司的整体外语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目前国内软件外包业务,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很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为诸如电信、电力、社保、银行、保险、能源、财务、会计等众多行业提供全面的、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这些公司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而对于参与国际软件外包的部分业务,则更多地靠低成本的竞争去承接外包项目。
在软件行业,流行一种叫作“微笑曲线”的价值链模型,如图1.3所示。
图1-3 全球软件产业链价值分布
软件业的“微笑曲线”左上端,是软件产品的研发,这是整个软件业技术最集中的部分,也是软件创新的根本,其业务模型可以概括成产品的模式,代表性的企业有IBM、微软、甲骨文、SAP等国际著名公司。
“微笑曲线”的底部,是软件外包产业,这部分工作属于低层次、重复性劳动,所以创新的成分较低,也就是代工模式,代表企业有国内的东软集团(外包业务)、文思海辉、软通动力、大连华信等。
“微笑曲线”的右上端属于软件服务型业务,包括了管理咨询、业务重组、二次开发等服务模式,代表性企业有埃森哲、毕博、SAP、Oracle等。
美国是世界软件强国,目前掌握着软件产业的上游,包括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和游戏规则及产品市场。其软件产品占有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着世界软件产业链的上游,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础性平台软件,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生产的核心环节。
目前,美国软件业的发展,呈现服务化倾向,软件服务快于软件产品的增长。在软件业的高速发展和成本增长的压力下,美国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软件生产环节外包给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发包国。
日本是软件消费的大国,软件应用非常广泛,无论企业管理软件还是嵌入式软件,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日本也是软件外包的主要发包国,而且,由于日本文字与中文的关系,大量的软件被发包到中国。
我国是新兴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其软件应用更是蓬勃发展。一方面由于自身市场需求比较大,在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等发展趋势下,软件服务业也相应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政府也积极鼓励和推动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促使软件行业向更高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我国对于国外软件的外包服务,还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来自欧美和日本的软件项目,大多数是编码和测试等方面的业务,附加值比较低。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国内对外包软件的开发在技术上还相对落后、管理上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发包方控制核心技术,不轻易发包有核心价值和潜力的技术开发部分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