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警戒,认清易从众的情形
我们怎样才能在“众口铄金”的大环境下,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理性分析的科学精神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明白一个事实: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从众?
第一种情况:人在焦虑的时候,更容易从众。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选择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随大流。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会碰到。可是,有一点我们需要警惕,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总是焦虑,总是不知所措,总是随大流”的情形中,那就意味着,你可能进入到了人生的迷茫状态中。越是在这种时候,你越需要保持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和状态,早日从迷茫中走出来。
第二种情况:群体庞大,共识强烈,人更容易从众。
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你有自己的想法,往往不容易被对方说服,也不容易完全听信对方。如果是三个人在一起,另外两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而你却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动摇了。如果是四个人、五个人,甚至是成百上千的人呢?当他们达成共识,而你却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你还敢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吗?恐怕很难。这个时候,不少人可能连说出自己意见的勇气也没有了。
个体在舆论的压力下,特别容易从众,这是正常的现象。可即使如此,我们也该对“群体”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正如之前所说,群体的意见未必永远都是对的。如果你因为融入了一个群体,而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观,那是十分危险的。
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说要跟大众对着干,而是说在接受一个意见的时候,无论这个意见是谁告诉你的,已经被多少人采纳了,也一定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这个意见是对的,思考的过程能让你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意见的价值;如果这个意见是错的,思考的过程能让你避免犯下大多数人都犯下的错误。
第三种情况:情况越复杂,情景越模糊,人越容易从众。
当我们面临复杂情况,自己难以做出决断的时候,往往更容易跟着别人走。因为分析复杂系统,需要消耗极大的资源和大脑能量,选择从众、跟着别人走,却能省时省力。
假设在电影院看电影,黑乎乎地一片,什么也看不清。这时候,突然有人大喊:着火了!大部分人都慌不择路地往外跑,这个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跟着群体跑,而不是冷静下来看看:到底是哪儿着火了?往哪跑才是最安全的?
这就提醒我们,即使是在复杂和模糊的情况下,在无法独立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利用有限信息、独立思考,去把握那些自己能把握的细节。
换句话说,我们既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也要保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算不得已跟着群体一起跑,也要尽量用自己的判断去规划逃跑的路线。如果一味盲目地从众,很可能被第一个跑的人带进死胡同。
从众不完全是坏事,它能够使群体保持一致性,扩大群体规模,组建一个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的群体,增加凝聚力,在团队协作中起到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个体情况的差异,选择一味地盲从。我们要尽量扩大自己的信息源,做出客观判断,理清新闻、谣言、娱乐、恶俗、知识、经验,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