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肝移植手术包括哪些步骤?
所谓的肝脏移植手术,就是用“功能正常的肝脏”(供肝)通过外科技术替换掉“失去功能的肝脏”(病肝)的手术,简言之,“换肝术”。
其中,自愿捐献“功能正常的肝脏”的人,被称为“供者”,用于移植的那枚“肝脏”,则被称为“供肝”或“供体”,而那位拥有“已失去功能的肝脏”的人,则被称为“受者”。
一般的外科手术,通常指利用外科技术去除影响机体健康的因素,如肿瘤外科,胸外科,产科等;或修复影响机体健康的因素,如骨科、创伤外科等,器官移植手术区别于其他外科手术的本质在于,必须提供新的器官(肝移植、肺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等)、组织(皮肤移植、骨移植、角膜移植等)或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胰岛细胞移植、胚胎细胞移植等),并且有一个“替换”(“移”旧“植”新)的过程。当然,肝移植手术中,用来替换的器官就是“肝脏”了。
那么,肝移植的手术过程,具体包括哪些步骤呢?
下面,就以经典原位全肝肝移植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肝脏移植手术的具体步骤,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手术包括以下五步:
1.2.1 游离病肝
之所以患者需要接受肝脏移植,就是因为体内的肝脏(病肝)已经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重度黄疸等肝功能失代偿期表现)或存在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致病因素(如巨大肝包虫病及肝多发囊肿等随时可导致严重后果的肝脏良性肿瘤疾病或肝脏恶性肿瘤),因此,肝脏移植手术的第一步是游离病肝,以准备切除并迎接功能更好的新肝。
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会先进行腹部消毒,切开皮层(一般为“人”字形,俗称“Benz”切口),并予以支架固定好皮肤切口,充分暴露腹腔;然后逐步分离、切断和修整与肝相连的各种韧带、动静脉血管、胆管和其他组织,等待切除病肝(俗称“下肝”)。
实际上,由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水平偏低及低白蛋白血症等并发症,使得“游离病肝”的实际手术操作还是很困难的,也充分体现着一位肝移植外科医生的肝脏解剖学及外科基本功水平,比如:水平高的医生就是艺术家,思路清晰,“指哪打哪”,解剖层次清楚,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手术视野干干净净。
总而言之,“游离病肝”的目的就是,既要把病肝跟腹腔的其他器官和组织都彻底分离开,又要最小程度地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如尽量少出血或不出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避免造成胃漏或肠漏等额外损伤等)。
1.2.2 获取及修整供肝
获取及修整供肝过程类似于游离并切除“病肝”,但其根本区别在于获取供肝时还需要有一个“供肝灌注”的过程(供肝灌注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移植术后供肝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血管并发症或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此,移植医生需要在保证供肝灌注质量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灌注压力和灌注量,以及尽可能缩短供肝的冷/热缺血时间),还需要完整的获取并修整供肝(既不能破坏之后所需的重要血管以免影响供肝的血管重建,也不能漏扎不需要的血管分支以免造成血流重新开放后导致的额外出血),即将其相关血管、胆管等组织游离并修剪干净,以确保供肝的血管和胆道能够与受体体内相关管路相吻合(关键在于管径的粗细以及长短程度等等),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将供肝“减去”一部分以适应较小体积的受者(如减体积肝移植或活体肝移植)。
随着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增多及获取经验的逐渐积累和发展,供肝获取及修整的整体难度较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比如获取环境较前明显改善,获取供肝的时间也不如以前那么紧迫了,在经验丰富的肝脏移植中心,肝移植医生往往可以做到在手术室内从容地获取供体,并做到在供体被修整好的同时,受体那边就已经游离好病肝并可以准备植入新肝了,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对供肝质量的影响,从而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
但是,由于临床上仍然不能避免一些边缘性供体的使用,因此,如何改善供体的质量依旧是肝脏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
1.2.3 切除病肝
当供肝修整完毕并等待被植入的同时,负责受体手术的医生就可以进行病肝切除了,即迅速离断病肝与受体之间的所有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肝动脉及胆道往往在游离病肝的过程中就已经被离断了,毕竟病肝已经要被切除了,短时间的胆汁淤积或肝动脉闭塞所造成的肝功能恶化对全身的影响不会太大;而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则不同,一旦过早离断,对全身的血液循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在“切除病肝”到“植入新肝”之间的手术时期,被称为“无肝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病肝已被切除,而新肝尚未被植入体内,机体属于“彻底失去肝脏”的特殊时期,机体的内环境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如酸中毒、低血压、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因此,外科医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供肝植入体内并重新恢复供肝血流,以便缩短“无肝期”时间及减少“无肝期”对机体及供肝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的“无缺血肝移植技术”极大地克服了“传统供肝获取时供肝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痼疾”,并已在临床上得以验证并得到国际公认,成为了近年来我国肝脏移植事业的重大突破之一!
1.2.4 植入新肝
一旦病肝已经完全从机体内离断并被切除,随着主刀医生的一声令下“上肝”,整个手术室就将直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全体手术组成员,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及护士,都呈高度集中状态,一切以主刀医生的命令为准,其余人员均需无条件地配合主刀医生,而主刀医生则要尽快修整好供肝的血管断端,并将相应血管进行一一吻合。完成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等四处大血管的吻合一般需要30~60分钟,如遇到变异血管的话,则需进行血管重建,耗费的时间也将更长。这些操作都是为了尽快恢复供肝的血流循环。此处的手术操作是肝脏移植手术的核心步骤,既要保证吻合口足够严密不出血,又要精确判断吻合血管的口径匹配程度及长短程度以避免出现吻合口狭窄和扭转,还需要尽量确保“一次性”成功,一般都是由该中心最具肝移植手术经验的移植外科医生完成。因为,一旦吻合失败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而需要进行重新吻合或“补针”,无形中就延长了“无肝期”时间,甚至还可能需要切除吻合失败的血管部位而使得血管吻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位这种“精英”呢?据推算,目前我国具有开展肝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只有102家,每年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数量约6000例,而年完成例数前十名的医院就占近3000例,因此,保守估计的话,全国应该只有两百余人能够独立完成肝移植手术,而即使乐观估计的话,应该也不超过500人,真可谓“稀缺”人才啊!
1.2.5 胆道吻合及其他
当供肝的大血管都已经被重新吻合并恢复血流后,机体就算是与新肝“融为一体”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胆道吻合、止血、留置引流管及关腹等后续工作。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新肝已经接受了来自机体的新鲜血液灌注,并将逐渐发挥肝脏的应有功能(如分泌胆汁、合成凝血因子等),患者的内环境将逐渐趋于稳定。不过,这个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旦这个环节处理不当的话,则容易出现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因“胆漏”或“腹腔出血”等并发症而重返手术台的“二进宫”事件(而“二进宫”概率的大小,其实也是体现该中心肝脏移植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就是整个肝脏移植手术的基本步骤,尽管肝移植手术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外科手术,但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肝移植手术仍然是“处处是坑儿”“时时有绊儿”,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整个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正因为此,是否能够开展肝脏移植手术,才会被认为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此外,一般来说,肝移植受者从住院到出院的整个住院期间,可以分为术前评估和维持、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和术后复原等四个阶段,而出院之后,则进入院外随访期。
(1)术前评估和维持阶段:指准备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受者在肝移植手术之前接受全面评估和维持治疗的阶段。
(2)外科手术阶段:指受者接受肝移植外科手术的阶段,其中包括受者的病肝切除手术、供肝的修整手术和供肝的植入手术(包括无肝期和新肝期)。
(3)重症监护阶段:指肝移植手术后受者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直至生命体征平稳而转出重症监护室的阶段。
(4)术后复原阶段:指受者从重症监护治疗结束后的院内维持治疗阶段。
(5)院外随访阶段:指受者出院之后于门诊定期复查接受监测治疗的阶段。
其中前三个阶段,大家可以理解为肝移植“围手术期”(当然,从专业角度讲,围手术期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间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而术后复原及院外随访期则可理解为肝移植“术后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