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与曲艺艺术之缘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现在,青岛的东路山东琴书、胶东大鼓和山东快书均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20年代初,青岛就有曲艺演出活动。初期,有的艺人在街头撂地演出;也有的在茶社卖唱,主要演出评书、渔鼓、琴书、大鼓四种。30年代以后,艺人逐渐增多,出现固定说书场,曲艺形式也更丰富多彩,大鼓形式中增加了胶东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此外还有相声、山东快书(当时叫“武老二”)、东路山东琴书、双簧、戏法杂耍等。
1932年,18岁的马三立和16岁的刘宝瑞来青岛,在劈柴院撂地说相声,一分钱一段,累一天挣不上店钱、饭钱,尽吃“杠子锅饼”(硬面火烧),一顿吃两个还不饱。他俩在青岛忍饥挨饿待了三个月。后来,马三立成了相声大师,刘宝瑞成了“单口相声大王”。1932年,被誉为“西河泰斗”的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也来到青岛,在台东等地演出。1934年,他再度到青岛,经常演唱的书目有《五代残唐》《飞龙传》《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封神演义》等,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定居青岛,落脚在劈柴院,在劈柴院开办泰清书场。1939年至20世纪40年代,山东快书的“杨派”创始人杨立德和“高派”创始人高元钧,以及山东琴书演员李金山、高金凤等来青岛,或撂地,或在书场,从事演出活动。
老劈柴院
小彩舞(骆玉笙)表演京韵大鼓
1942年,小彩舞(骆玉笙)班来青岛,在中山路(曲阜路口)的“兴亚讲堂”演出京韵大鼓等曲艺节目。小蘑菇(常宝堃)、赵佩茹两位相声名家也在这里说过相声。是年,“戏法大王”王傻子(王鼎臣)也来到青岛,在劈柴院以及他开设的“庐山茶社”(潍县路、沧口路口)组建了一个以戏法、说唱为主要演出节目的戏班子。青岛解放前夕,贾贵清的相声班来青岛,在劈柴院、天桥市场撂地演出。
1949年9月1日,大众游艺社成立,主要演出曲艺节目,演出场地在夏津路2号的同乐戏院、第三公园一分场、李村路二分场。当时的青岛比较有名的说书场有:四川路说书场,可容观众数十人;贵州路说书场,可容观众100余人;市场三路说书场,有小舞台和简单座席,可容观众200余人;延安路说书场,可容观众100余人;东镇南山说书场,可容观众100余人;四方说书场,有小舞台和简单座席,可容观众300余人;沧口广场说书场,是青岛最大的说书场,可容观众400余人。
1957年前,青岛许多民间艺人都在胶东路(苏州路口)三角地、贮水山公园、第三公园、安徽路第六公园等地撂地演出。其中有王傻子表演的古彩戏法、小天一表演的魔术、杨立德表演的山东快书《武松》,还有渔鼓、评书、拉洋片等。
1954年8月4日,上海张慧冲巨型魔术团来到位于第三公园的青岛工人剧场演出。这个魔术团的团长兼主演就是魔术家张慧冲,他表演了《炮打真人》《腰斩活人》《水晶球》等魔术节目。同年11月23日,天津市曲艺团来青岛在第三公园的工人剧场演出相声、京韵大鼓、大雷拉戏等曲目,演员主要有该团团长常连安、副团长赵佩茹和骆玉笙、王殿玉等,他们都是以上曲种的大师级艺术家。
由相声大师侯宝林领衔的中国广播说唱团,于1956年和1960年先后来青岛演出,主要节目是侯宝林、郭启儒合说的《戏剧杂谈》等传统相声。当时,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邀请侯宝林来青岛观看青岛市职工艺术团曲艺队的演出并进行辅导。之后,文化宫又先后邀请马季、郭荣启、姜昆、李文华等相声名家来举办相声辅导讲座。
1961年,北京市曲剧团来工人剧场演出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主演是魏喜奎、李宝岩等。1962年4月13日,上海长征评弹团也来此演出。1963年7月13日,上海市滑稽剧团在工人剧场演出《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主演是周柏春、姚慕双、袁一灵、吴双艺、筱咪咪等。
青岛相声演员吉文利(左)与王锐表演相声(1959年)
20世纪50年代,吉文利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担任文艺干部,他是相声名家吉评三之子,与马三立等人是同一辈分,受父亲和姐姐吉文贞(艺名“荷花女”)的影响,6岁就在天津登台演出相声。他为了繁荣青岛的相声和曲艺,组织成立青岛市职工相声、山东快书研究组,开办曲艺训练班,前后有百余人参加培训,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青岛市职工艺术团曲艺队。首先是吉文利与青岛十一中教师王锐搭档表演相声,随后就有许多业余相声演员如耿殿生、杨达川、李炳杰、杜松才、翟红元、姚征等登台演出相声,赵瑞先、高景佐、刘金堂、袁文贵等表演山东快书,其中有不少后来都“下海”,参加了青岛市曲艺团等专业团体,并成为曲艺名家。后来,高景佐担任了青岛市曲艺团书记,耿殿生担任了团长。到了2016年11月底,已是耄耋之年的吉文利还是雄心不已,为了在青岛更好地传承、振兴、繁荣、发展相声艺术,使之能够后继有人,提议成立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并约请老相声演员耿殿生,青岛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吕铭康和老相声演员李炳杰,这四位老人作为发起人,在2018年1月5日举行成立庆典,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亲自到会祝贺。
青岛市曲艺团于1958年10月30日成立,保留的曲艺品种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评书、相声、古彩戏法和皮影戏等。1961年夏,青岛市第一个曲艺专场《不怕鬼的故事》,在中山路(大沽路口)的市工商联小礼堂演出。1964年,青岛市曲艺团又演出两组《笑的晚会》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青岛市曲艺团于1979年冬重建。青岛的曲艺创作也达到新的高峰,经常上演的原创曲艺作品有70多个。其中,山东快书《武松装媳妇》(高景佐演唱)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发行;山东琴书词曲集《真正的爱情》(刘金堂词、周建业曲)、长篇大书《呼家将》(刘书琴等编写)分别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姜昆、李文华、侯耀文、石富宽、冯巩等来青岛,在永安大戏院演出相声。1984年6月26日,全国相声评比研讨会在青岛海员俱乐部的和平宾馆举行,7月10日结束,历时半个月。策划、组织和主持这次活动的是相声大师侯宝林,与会者有相声泰斗马三立和老一辈相声名家王凤山、苏文茂、马志存、常宝华、常宝丰、高英培、范振钰等;有当时风华正茂的侯耀文、石富宽、姜昆、赵炎、笑林、李国盛、牛群、常贵田、魏文亮、师胜杰等。其间,侯宝林还主动收师胜杰为自己的“关门弟子”。1986年,马志明、侯耀文、石富宽、马季、赵炎等应邀来青岛,在青岛人民会堂参加“庆祝八一相声演出”。其间,青岛曲艺团的相声演员李炳杰经我引荐拜相声名家侯耀文为师,潘贵才拜相声名家马志明为师。后来,耿殿生拜常宝霆为师,邢瑛瑛、刘立新拜马季为师(邢瑛瑛是马季唯一的女弟子),郭秋林和单联丽拜侯耀文为师(单联丽是侯耀文唯一女弟子),朱琦拜唐杰忠为师,莫宏拜李立山为师,刘宗琦拜萧国光为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