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少年简读版·第3卷:三国志 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袁绍、袁术、刘表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于是豪杰并起,逐鹿中原。这些豪杰,有的打着光复汉室的幌子,有的只想偏安自立;有的儒雅好文,有的暴虐无道。他们的矛盾盘根错节,征战没有休止。当时袁绍占据河北,袁术占据淮南,汉室宗亲刘表则占有地域广阔的荆州。

好谋无断的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县人。他的高祖父袁安曾任司徒,之后,袁家四世三公,权倾天下。袁绍本是袁逢的儿子,与袁术同父异母,但他是庶出,所以袁术一直都看不起他。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年少有为,不到二十岁就出任濮阳县长,后来在朝中担任司隶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

汉灵帝去世后,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诛杀宦官。袁绍主张把宦官一网打尽,但何太后不同意,说:“自古以来,哪一朝没有宦官?况且先帝刚去世,这未免太过分了。”这事一犹豫,宦官就抢先动手了,何进被杀死,董卓也乘乱进了洛阳。

董卓进入洛阳后,要废掉汉少帝,立陈留王,担心众人不服,就来拉拢袁绍。袁绍不以为然地说:“汉朝天下已经相传四百年,少帝虽说年轻,但也没犯什么过失,平白无故地废掉少帝,恐怕大臣们不会同意。”

董卓见袁绍胆敢反对自己,不由得按着宝剑,大声呵斥说:“你这小子怎么敢这么说呢?如今国家的大事,还不由我一人说了算吗?”袁绍气得浑身发抖,说:“天下的英雄好汉,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个人吗?”说完横刀向董卓拜了拜,转身走了。就这样,二人结了冤仇。

袁绍带着家小逃往冀州,在那里起兵,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袁绍自称车骑将军,并被推举为各路诸侯的盟主。袁绍与冀州牧韩馥想推举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刘虞本人不敢。冀州牧韩馥是袁氏的老部下,就把冀州让给了袁绍,于是袁绍成为冀州牧。

听说袁绍占据了河北,董卓一怒之下杀了朝廷中袁氏的宗亲。当时,很多豪侠都依附于袁绍,愿意为他效力,地方州郡起兵反抗董卓的也都打着袁绍的旗号。袁绍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

袁绍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自称为车骑将军,并被推举为各路诸侯的盟主。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从长安出逃,到了曹阳,距袁绍的根据地很近,谋士沮授提议迎接汉献帝,这样可以打着汉室的旗帜来号令天下,可是袁绍不听。谋士郭图警告他说:“这件事不早点动手,必定有人先下手啊。”果然,曹操很快劫持了汉献帝,迁都许昌。袁绍后悔莫及,他想胁迫曹操迁都鄄城,然而曹操却不买他的账,袁绍在打败公孙瓒之后,决定同曹操决战。

公元200年,袁绍起兵四十万,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南下进攻许昌。双方数度交兵,互有胜负,袁绍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名将,曹操引兵退守官渡。

沮授献计说:“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袁绍不听,指挥大军直逼官渡。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不出来。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

长期作战,双方都缺乏粮食,曹军更是缺粮,许多士兵叛逃。这时正好袁绍派淳于琼运军粮,沮授劝袁绍派兵护粮,袁绍不听,结果曹操夜袭淳于琼营,火烧乌巢,袁绍大军陷入恐惶之中。大将高览、张郃对袁绍失去了信心,率兵投降曹操。曹操乘势发动攻击,大破绍军。袁绍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

当初袁绍南下时,谋士田丰就说:“将军您这次出兵恐怕凶多吉少,不如先增强实力,两年后打败曹操轻而易举。”官渡战败,证明田丰是正确的。这时有人对田丰说:“你要受到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袁绍表面大度,其实心胸狭小,没有远谋。官渡之战失败后,冀州很多郡县背叛了袁绍。经此大败,袁绍羞愤不已,两年之后就病死了。

志大才疏的袁术

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的儿子,与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以侠义闻名,曾经被举为孝廉,后任职郎中、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

董卓祸乱京城时,袁术不愿与其合作,逃到南阳。这时,长沙太守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袁术家族显赫,名声很大,颇有号召力,所以孙坚就带兵归附了袁术。袁术因此占据了南阳。

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家,境内有户口几百万,财富充裕。可是袁术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袁术与袁绍一向不和,袁术就结交袁绍的仇敌公孙瓒;袁绍则联合了袁术的劲敌刘表。初平四年(193),袁术被刘表逼迫,退出南阳,向东进入陈留。在这里他被曹操、袁绍的联军打败,只好带领余部来到九江(今安徽寿县),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占据了淮南。

袁术曾经写信给儿时好友陈珪,说天下形势就如秦朝末年一样,他想起兵,希望得到好友的帮助。可陈珪却写信回复袁术,说天下虽然不太平,可还没达到秦末的暴乱,曹操又是个有德行的治世能臣,所以他绝对不会背叛朝廷。

兴平二年(195),李傕、郭汜两个军阀在京城大打出手,汉献帝被迫出逃。袁术看到刘汉王室衰微,改朝换代势在必行,便对部下们说:“刘氏衰弱,天下大乱。我们袁家四世三公,百姓归附,我想顺应天命和民心,代汉称帝,各位看怎么样啊?”大家被他吓了一跳,谁也不敢回话。只有主簿阎象反对,说:“从前,周室从后稷到文王,积累了那么多的功绩,三分天下有其二,还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殷商。您祖上虽然也有功,但还不像昔日周室那么兴盛;汉室虽然衰落,却没像殷商那么暴虐。”

袁术听了很不高兴,但他现在听不进反对意见,终究还是称了帝,奉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祭祀南北郊。袁术称帝后更加奢侈,后宫几百人都穿绮服,吃上好的稻谷和肉,而军中的将士却受冻受饿,江淮一带闹饥荒,竟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把自己的根据地治理成这样,肯定是难以立足的。

袁术称帝后更加奢侈,后宫几百人都穿绮服,吃上好的稻谷和肉,而军中的将士却受冻受饿。

袁术先后败于吕布和曹操,后来投奔他的部下雷薄、陈兰,没想到部下也不接纳他。于是,他厚着脸皮把帝号让出来,送给兄长袁绍。

他是在去青州投奔袁绍长子袁谭的途中病死的。具体情况是,在江亭这个地方,袁术一帮人弹尽粮绝。袁术问厨子还有多少粮食,回答说只有麦屑三十斛了。当时正值盛夏时节,他想吃蜜浆,但哪里还有蜜浆?袁术坐在床榻上哀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地步?”说罢,一头从床上栽下来,吐了一斗多血,死了。

虚有其名的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年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参加过反对宦官的太学生运动,与其他七位名士并称“八俊”。

刘表身高八尺有余,容貌伟岸。灵帝驾崩的时候,代王刘睿为荆州刺史。当时各地起兵,刘表也带着部队来到襄阳,把这里作为根据地。

当时的情况是,袁绍与刘表联合,袁术同孙坚联合。孙坚袭击刘表,刘表战败,孙坚接着包围襄阳。正好刘表的部将黄祖前来援救,孙坚被流箭射中而死,剩下的人全都退走了。刘表派使者向汉献帝进贡,献帝封他为荆州牧。

献帝被曹操迎奉到许昌后,刘表虽然也遣使朝贡,却私下里勾结袁绍。张济率兵攻打荆州,结果中箭而死。荆州的官员来向刘表道贺,刘表却说:“张济潦倒而来,我却对他动武。两军交锋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道贺。”于是收编了张济的部队。张济的旧部见刘表这么仁义,都十分高兴,便降服于刘表。后来,刘表收复长沙、零陵、桂阳、汉川等地,其下所辖数千里,士卒十余万。

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了,却迟迟不发兵,隔岸观火。他手下的韩嵩、刘先劝他:“如今各路豪强争夺天下,袁绍、曹操最强,您要么趁机起兵,要么归附他们其中的一个。您现在白白有十几万兵力,却两不相帮,他们两方都会埋怨您的,到那时候,想中立也难了。”他们劝他依附曹操,这样可保地位稳固,子孙永享富贵。

刘表收复长沙、零陵、桂阳、汉川等地,其下所辖数千里,士卒十余万。

刘表思前想后,决定派韩嵩为使者去拜见曹操。韩嵩回来后说了曹操很多好话,还劝刘表送儿子去许昌作为人质。刘表怀疑韩嵩成了曹操的说客,没有表态。

刘表就是这样的人,表面儒雅,内心多疑。后来,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对这位本家很友善,但是不肯重用。

刘表和他的妻子喜爱小儿子刘琮,想让这个孩子继承荆州牧。刘表手下的大将蔡瑁、张允也支持刘琮,于是刘表就支开大儿子刘琦,派他做江夏太守。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征讨刘表。曹军还未到,刘表就病死了。刘表死后,他的小儿子刘琮继任为荆州牧。在部将的劝说下,刘琮投降,荆州终归曹操。

读史学成语

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例句:虽然受到重大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例句:在此次变故中,最让我寒心的是多位好友隔岸观火,不肯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