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少年简读版·第10卷:明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庄烈帝本纪

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代皇帝,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公元1627年即位,在位十七年。他被称为明思宗,又被称为崇祯皇帝。他继位初就铲除阉党,随后励精图治,但大厦将倾,他本人无力回天,最终国破家亡。

治国除奸,抵御清军

朱由检是明熹宗的弟弟。明熹宗在位时,东林党与宦官集团斗得不亦乐乎,最终宦官集团取得胜利,宦官首领魏忠贤把持朝政,他被称为九千岁,全国各地都要为他建立生祠祭祀。此时,东北的女真族已经崛起,他们不时进攻大明。

熹宗无子,按照惯例,他的弟弟朱由检来继承皇位。朱由检继位时只有十七岁,他以崇祯为年号,所以又被称崇祯皇帝。传到崇祯手中的是个烂摊子,由于前几任皇帝的无能昏庸,国家已是积贫积弱,多年的党争又使得朝廷没有能臣,士大夫的气节早已在皇帝的板子与言官的口水中所剩无几。

朱由检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他想重振大明朝。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除魏忠贤集团,但这并不容易。魏忠贤是太监集团的首领,所有太监唯他马首是瞻;特务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全是魏忠贤的人;文官集团多已投靠了魏忠贤;军队首领也与魏忠贤关系紧密。当时魏忠贤的手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大多身居文武要职。

魏忠贤也对崇祯不放心。熹宗死后,崇祯按规定要为他守灵,为了防备魏忠贤暗下毒手,崇祯不吃宫里的饭,不喝宫里的水,只啃自己带来的冷大饼。魏忠贤为了刺探崇祯的想法,假意提出辞职,崇祯此刻刚登上皇位,接到辞呈立刻说:“你是我哥哥留下来辅佐我的人,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我呢?”不仅如此,崇祯还给魏忠贤的人升官。魏忠贤放松了警惕,但是他知道当年坏事做绝,得有个人出来顶着,于是他将自己的一位位高权重的干儿子抛了出来,算是给皇帝一个交代。此举让他的党羽出现了分化,很多人开始另谋出路,魏忠贤的话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

没过多久,崇祯看见人心都偏向了自己,开始直击魏忠贤了,他将弹劾魏忠贤的文书当面念给他听。魏忠贤此时已是落水的狗,无法对崇祯形成威胁,只得乞求回老家。崇祯让他到凤阳去给皇帝守陵,魏忠贤在半路上,听到自己的党羽全被清算,又听说崇祯派来了新的使者,料知绝无好消息,就上吊自杀了。

崇祯对魏忠贤的党羽大加清算,中央被重处的官员有二百多人,五虎五彪之类全部斩首。此时,崇祯上台还不到一年时间。

崇祯还革除了先朝的弊政,下令为皇室服务的织造、烧造、采办等一切不急迫的徭役,都暂时停办;皇宫的土木工程也全都停了下来,削减自己和后妃们的开支;撤回派到各地的镇守太监,重申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官僚与太监交往;向边关送去军饷,安定军心;增强了对官员的监察力量,严申官员不得结党营私;想方设法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下诏免除了受灾地方的赋税。他本人也兢兢业业,天不亮就早朝,深夜了还批阅奏章。国家呈现新气象。

为了防备魏忠贤暗下毒手,崇祯不吃宫里的饭,不喝宫里的水,只啃自己带来的冷大饼。

但是,帝国的柱子已经被蚀空,整个国家系统已经难以有效运转。崇祯初年,陕西由于大饥荒,流民四起,最终演变成四处抢掠的流寇。本来就财力不足,加上官员昏庸残暴,所以没有有效地救济灾民,而出了流寇需要派军围剿,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流寇出没的地方又无法收足税收,财力更加捉襟见肘,成了恶性循环。

内忧外患,无力回天

明朝后期,财政问题的危重,已然动摇国家的统治。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可是收上来的钱又不够用。据考证,崇祯年间,国家一年总收入四百万两白银,但是仅军费开支就需五百万两。崇祯迫切需要先击溃已在辽东建国并向大明侵略的后金。

崇祯继位之前,袁崇焕曾经孤胆守城、大败女真人,打造了一支可与女真人对抗的铁骑,筑造了坚实的防线,女真人不敢直面袁崇焕的锋芒。

崇祯收拾了魏忠贤党羽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已经削官为民的袁崇焕。崇祯殷殷垂询袁崇焕,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平定辽东叛乱。袁崇焕慷慨表示,五年便可恢复辽东疆土。崇祯大喜,说:“你能五年复辽,朕决不吝惜封侯之赏。”崇祯说到做到,他破格起复袁崇焕,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督师东北,整个辽东地带军政民务全由袁崇焕一人指挥,权力之大,远超王侯。皇帝不遣饿兵,在国库见底的情况下,还挤出三十万两白银拨付给袁崇焕。崇祯也明白军令统一的重要性,对袁崇焕想用的人,一律按袁崇焕的意思予以重用。

崇祯用期盼的眼光目送袁崇焕奔赴辽东。但没过多久,袁崇焕的一封上奏让崇祯又惊又怒。袁崇焕在奏章中请罪,说自己未曾请旨,就杀了毛文龙。毛文龙与袁崇焕级别相差无几,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手下不少悍将,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一直都在女真人后方偷袭,为朝廷所看重。但因为毛文龙不太听袁崇焕的命令,又有不法之事,袁崇焕就杀了他。不请示就杀朝廷大员,崇祯皇帝还是很恼火的,但他还是冷静下来,没有降罪袁崇焕,而是安慰他,说毛文龙一直目无军纪,袁崇焕处理他并无过错。

崇祯破格起复袁崇焕,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并赐尚方宝剑。

没过几月,崇祯又接到消息,女真军队无力突破袁崇焕的防线,结果绕过袁崇焕的防区山海关,从大明军力薄弱的地方挺进中原北部,威胁北京。崇祯急命袁崇焕率领精兵驰援,务必将女真人截住。袁崇焕知道与女真人野外决战伤亡会很大,想要借助北京的高墙利炮击败敌军,因此,没有执行崇祯的指示,而是尾随女真人之后,来到了北京城外。

崇祯此时没有时间来怪罪袁崇焕,而是给予袁崇焕很高的礼遇,随后明朝军队与女真人进行了艰苦的大战,虽然一次次打退了女真人的进扑,但多名大将阵亡。崇祯已不能容忍了,他阵前换将,将袁崇焕抓进大牢。拿下袁崇焕的时候,旁边的大臣不无忧虑地提醒崇祯,担心此举会扰乱军心,逼反袁崇焕的部队。崇祯不无自信地回答说自己已经有了周密的部署。他让袁崇焕的部将接管辽东部队。谁知这名部将看见袁崇焕下狱,连夜率部逃回辽东,最后还是身陷囹圄的袁崇焕写信将他劝了回来,继续在北京城外阻击女真人。

后来,明军集结兵力,女真不敌,退回关外,北京之围解了。但崇祯并没有因此放过袁崇焕,他认为这位曾许诺五年平辽的督师有负他的厚望,加上有大臣称袁崇焕通敌,于是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之后,大明再无能抗衡女真的优秀将领。

但女真人一直在大明边境杀掠,曾经多次深入明境,威慑京师。鉴于女真人并无实力吃下整个中国,有段时期,有大臣认为国家一边与女真开仗,一边镇压国内的流民叛乱太难了,于是暗中建议崇祯与女真言和。崇祯也有此意,命这名大臣暗中办理此事,哪知机事不密,被言官知道了。言官是明朝很强的一股舆论力量,职责就是批评他人。言官群起上书弹劾该大臣,大骂他丧失气节,辱国误国。议和之事,从此无人提起。

与女真相比,大明真正的心腹之患是流民。

还在崇祯绞尽脑汁对付北京城下的女真兵时,陕西的饥民不堪重负,就演变成了大股的流民部队,开始攻打延安等陕西重地。女真人刚走,崇祯就不得不立刻打起精神,应付这一问题。

但是明朝的官军,缺钱无粮,战斗积极性不高。各省清剿流民部队时,没有统一的调度指挥,都以将流民部队赶出自己的辖区为大吉。结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全都出现了流民部队的影子。流民军声势越来越大,最终举起对抗明朝的大旗,正式称王,其中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骁勇狡黠,手下的军队,越战越强。崇祯对文武百官深为失望,他不知为什么一帮熟读四书五经的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干事,光吵架,让流民把动静闹得越来越大。他不断更换内阁成员。他还不顾劝阻,重新推出他继位初废除的政策,派出太监,到各地监督官员,太监曹化淳甚至掌握了京师卫戍大权。对此,崇祯的说法是:“如果诸位诚心实意地为国家办事,我又何需此辈。”

明军曾经多次将流民军打入绝境,但因为决策不当,或者形势紧迫,最后流民部队死灰复燃,最终愈演愈烈。

崇祯起初对流民部队持“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态度,派出官员去招安流民部队。流民部队都是吃不饱饭的农民,看见朝廷招降,也没提出什么大的条件就同意了。这时候,就需要从国库拿出银子安置这些放下武器的流民。可是国库没有那么多的银子,这边朝廷还在计议,那么流民又啸聚而起,攻打州县了。崇祯恼了,派出洪承畴总办陕北军务。洪承畴进士出身,并非军人,当时只在陕西任一个普通的文官。当流民部队攻击他所在地时,他立刻展示出了强硬的手腕与过人的军事天赋,居然带领一帮家丁大败流民部队,斩首五百余人。尽管上级的方针是安抚,可洪承畴实际作战时总是大杀特杀。此时,崇祯认为还是洪承畴的做法更符合实际,于是提拔重用洪承畴。

流民部队只是一帮想吃口饱饭的农民,并不是职业军人,所以当洪承畴调集正规军从八方围剿时,一击而溃,很快就转入了低潮,只好逃入其他省份。这时,崇祯却不得不调走了洪承畴,因为女真人又绕道关宁防线,进攻大明了。崇祯必须在流民军与女真军中选一个,眼看流民军不行了,崇祯认为有必要将表现出色的洪承畴换个战场。这次,女真人在与明军交手中没占到便宜,退回了关外。

崇祯起初对流民部队持“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态度,派出官员去招安流民部队。

但流民部队却又像熬过了冬天的河涨水了。据记载,每一次流民部队被击垮,就有饥民争相归附,于是声势复振。崇祯整天接到陕西各县的急报,焦头烂额,他又派军进行围剿。明军最终在汉中栈道险区设伏,将起义军包围在车厢峡。起义军被困两个月,粮食已经吃光,如果此时明军挥刀攻进,起义军只能挨打。起义军表示愿意投降。陈奇瑜缺乏防范之心,措施松软,结果起义军一出死地,立马重举反旗。明军辛苦,毁于一旦。崇祯震怒之下,下令将陈奇瑜下狱治罪。

随后崇祯下定决心,将防范女真的关宁铁骑一部调入陕西,同时抽调全国良将,希望集全力平掉起义军。结果才几个月,一部起义军的首领张献忠逃出包围圈,居然杀进了凤阳。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明朝的中都。张献忠做事太绝,竟然挖了崇祯的祖坟,将尸骨毁坏后乱扔乱撒。对一个王朝而言,这真是奇耻大辱。

明军将士都惴惴不安,不知皇上会怎样发火,会砍掉哪些人的项上人头。崇祯接到凤阳失陷、祖坟被毁的噩耗,在深深的痛苦与耻辱中,却没有为难前线将士。他下了一道罪己诏,公开批评自己,将所有的过失都承担下来,觉得自己愧对苍天,死后无颜见列祖列宗。一连几天,他身穿布衣在偏殿办公,又亲赴太庙祭告祖宗。

洪承畴等人又羞又惧,拼命进攻起义军。起义军不堪其击,分散逃窜。可是一部关宁铁骑竟因孤军追击,受到数倍的起义军伏击,全军覆没。明军精锐败在了毫无训练、装备粗疏的起义军手里,这对双方的士气、民心与舆论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回天乏术,吊死煤山

此后,起义军越打越强,虽然几次被打散,但由于山西、河南的荒灾严重到人吃人的地步,为了活命,饥民争相加入起义军,起义军很快又从低潮走向高潮。崇祯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多次下诏减免受灾地方的赋税,常常责问自己的罪过。可对饥肠辘辘的流民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减税,还要官府拿出粮食救济。可这方面,明朝政府一直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崇祯没办法了,他采用了铤而走险的举动,他采纳大臣与太监们的建议,开始“加饷”。饷就是工资饷银,如军饷。崇祯向老百姓征收三饷:“剿饷”“练饷”“辽饷”,说明是临时性征收,女真人被打败了,起义军被平定了,就停收。这其实是变相的税赋,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迫使百姓造反。崇祯起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委他负责内外军政。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铁桶合围,要将起义军彻底绞杀。

明军一路大进,结果荡平了李自成部,李自成仅率十八人逃进了深山。张献忠也表示投降。崇祯刚松口气,结果张献忠再次率部造反,李自成逃出深山,反旗一举,饥民从者如流,几日间竟多达十万,其势再不可挡。

其后几年,明军屡屡战败,陕西、山西、河南落入李自成的手里,湖广、四川任由张献忠来往驰骋。明朝军队也不时发生军变,加入了造反队伍,女真军队也不时入关。崇祯疲于应付,常常哀叹国家恐亡于自己手中。

当明朝与起义军进行大规模战争时,女真军队趁机发动了对明朝东北据点松州与锦州的进攻。这一战,被称为松锦之战。

女真首领皇太极对此战势在必得,为了此次大战,他先后征服了周边的朝鲜、蒙古,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皇太极亲率大军,采取围点打援战法,围困明军驻地锦州。他派出大军,四处拔下明军外围据点,断绝明军粮草,城内的明军,粮食只够吃一月,城中守将紧急向朝中求援,崇祯立刻命洪承畴率军十三万,立即前往关外救援。

明军与女真军初次交战,获得了胜利,女真军死伤累累,几近溃败。洪承畴深知敌我双方军力对比,他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向朝廷表示,将在半月之后,择机与清军大战。可是明朝财力吃紧,崇祯下令洪承畴必须速战速决,并派人督战。

崇祯命洪承畴率军十三万,立即前往关外救援。

洪承畴只得发动与女真军的大战。女真军队起初不敌,形势危急。皇太极当时正在流鼻血,赶快策马狂奔,边跑边用碗接住鼻血,赶到了战场指挥。最终明朝军队不敌,十三万军队只有三万匆匆逃到山海关。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痛心万分,听说洪承畴也阵亡军中,他设立了祭台、写好了祭文、追封了洪承畴爵位。可是没过多久,前方传来准确消息,洪承畴被俘后降敌了。

此战,明朝在关外的根基被彻底拔起,龟缩到山海关以内。也就在洪承畴兵败的那一年,李自成夺西安,建立大顺国。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此时,东北有女真虎视眈眈,境内北有大顺,南有大西,大明已是摇摇欲坠了。

崇祯非常苦闷。宫中的人,都感到他越来越多疑易怒、乖张暴躁。这位勤苦的皇帝,靠着自己的意志,在艰难地维持着。

崇祯既不好声色犬马,也不讲究吃穿用住。身为皇帝,他穿的是旧衣旧裤,袖口常常磨烂,线头露在外面,皇后有时还亲自动手洗衣。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白天接见群臣,晚上还要批阅奏章,军情紧急时几天几夜都不休息。可国家的形势越来越糟糕,他自己也感觉到明朝快要灭亡了。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北京城里起了大风,风带来了北方的黄沙,漫漫风沙吹人冷。凤阳又发生了地震。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加上李自成亲率大军四十万,直逼北京而来,大家都感到已经二百多年的明王朝,恐怕挺不过去了。朝中官僚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办事。朱由检对此痛哭流涕地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天下一旦失之,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恨,但死不瞑目耳!”但他最终在朝臣的劝阻下,没有御驾亲征,而是派出一名自愿代皇上出征的大臣,他给了大臣隆重的礼遇,但该大臣出兵后沿途州县不保障军队吃用,他不久就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

二月二十一,李自成已经打下了河南安阳,北京已是遥遥在望。崇祯紧急下令天下勤王,可并没有人响应,崇祯又下令大臣们讨论战守之事。有大臣请示崇祯,要求举朝南迁,或者派太子到江南督军,崇祯都不同意。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攻居庸关,守关将士开关投降。大臣再次请求南迁,学习南宋的做法。崇祯召见了所有的大臣,说:“国君应该为国家而死,我又能去哪儿呢?”为解救危局,崇祯下令在京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捐献钱财,出资犒劳军队。可是连皇后的父亲也只肯拿出一万,最终只得到区区二十余万两白银。后来李自成进城后,拷打已经投降的明朝官员、贵族,得两千余万两。

崇祯说:“今天你们是太子和王子,明天就是普通百姓。出去后,见到老者叫伯伯,年轻的叫先生。你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快,快逃命吧!”

三月十六日,大顺军打下昌平,当天便有零星部队抵达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已经将北京围得水泄不通,崇祯按例召集大臣上朝,可是朝钟声声,空旷的大殿内并无人到来。晚上,李自成大举攻城,曹化淳打开城门,李自成未曾费力就占领了外城。崇祯得知消息后,黯然滴泪,他复杂地打量了一眼黑暗中的皇城,回到宫内,叫来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看着十六岁的太子和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的皇子,他们满脸的稚气,充满惊惶,身为父亲的崇祯非常痛苦。

他令人拿来破旧的衣服,亲自给三个儿子换上,说:“今天你们是太子和王子,明天就是普通百姓。出去后,见到老者叫伯伯,年轻的叫先生。你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快,快逃命吧!”三个孩子哭作一团,崇祯挥手让太监将他们送出宫外。

送走了三个皇子,朱由检令皇后自杀,皇后自杀后,宫中的妃嫔宫女纷纷自尽身亡。之后,崇祯由太监王承恩陪着,来到煤山,吊死在一棵老树上,王承恩也随他而去。死前,崇祯将头发打散,蒙住了脸,表示死后无颜见地下的祖宗。他在衣襟上写下遗书,痛斥大臣们耽误了他,表示死后任由贼人分尸,但求贼人放过老百姓。得知崇祯死讯,大臣们自尽的有数十人。

读史学成语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例句:这些年,张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常常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