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结束发布票的短缺时代

500万棉纺锭、13万毛纺锭的纺织业规模,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全国棉布产量为25.2亿米,按当时人口计算,人均分得量为4.6米,仅够做一套衣服。可是,盖的被子呢?各种各样的社会用布、工业用布呢?于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果断决策,开国伊始就专门设立一个部——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随后,纺织工业成为我国“一五”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

此后,上海、青岛、武汉、无锡、常州、宁波等纺织工业老基地很快就进入满负荷运行,一片兴旺景象。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现代化纺织工厂、“纺织城”的宏伟场面。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家经历过几段极为艰苦困难的时期,出现过工业发展的“马鞍形”,但中国纺织工业最终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30年间,棉纺织工业发展到1560万锭,毛纺织工业发展到48万锭,缫丝工业发展到72万绪。1950~1978年,棉纱年产量从43.7万吨发展到238.2万吨,棉布年产量从25.2亿米发展到110亿米。纺织工业的可比产值,从55亿元增加到620亿元。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民衣被紧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随之,实行了30年的发布票限量消费的时代结束了。在全国人口增加到10亿的情况下,保证了全国人民生活纺织品的供应,并随即在国内商品供应中最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与世界发达国家纺织业相比较,1978年中国棉纱、棉布年产量都已占世界首位,棉纺织工业的设备规模,也已位居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纺织业逐步完善了行业结构,形成了在世界各国纺织业中行业最齐全的优势;纺织原料和纺织机器供应主要立足国内的战略目标已基本达到,到20世纪70年代末,“纺织大国”的轮廓已经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