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与生产线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国服装工业发展

中国服装工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2000年以及2000年至今。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服装工业发展

中国的缝纫机产业是从维修开始的。1912年,苏州申晶缝纫机号开始经营、修理、装配缝纫机,一些外国的机器厂家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办事处,国际贸易带动了缝纫机使用技术、维修技术的传授和推广,从而开始了维修到仿制的中国缝纫机工业的第一步。1927年,协昌缝衣机器公司试制成功25K-55型草帽缝纫机,商标定名为“红狮”。由此,中国第一台国产缝纫机诞生,并先后生产了近二百台投放市场。1928年,胜美缝纫机厂成立,生产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家用缝纫机,成为我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当时的服装生产都是以家庭定制、手工作坊等形式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蝴蝶缝纫机厂、天津缝纫机厂和广州华南缝纫机厂等。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服装工业生产以家用缝纫机和工业缝纫机并举。由于受到政治环境影响,服装工业发展缓慢。

二、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服装工业发展

1978年以后,国内的一些服装工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无论规模、技术还是设计力量都非常薄弱,但一些日后的大品牌——雅戈尔、杉杉、利郎、七匹狼等正是源自于这些服装工厂。

1994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交易额的13.2%,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大出口国。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批发市场已成为服装流通的主要渠道,部分市场向着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三、2000年至今中国服装工业发展

2000年后,中国服装行业经历了一场变革。由于国内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加之国际、国内服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促使服装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步入“转轨升级”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段高增长时期,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总规模、总产量、总出口都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棉纺、毛纺、丝绸、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产业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行业配套,多种纺织原料基本满足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已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迈进。服装企业通过上市获取更多融资手段,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向更加规范的管理模式靠近,与国际接轨已成为现实。

市场格局首次变化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1996年1月30日杉杉上市、1998年11月19日雅戈尔上市。从此,兼营生产与零售、同时主打自有品牌类型的服装企业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后,越来越多原有的加工型企业开始尝试转型,经营理念由生产者导向转变成为市场导向,经营重心由产品导向转变成为品牌导向,2004年七匹狼、2007年报喜鸟、2010年希努尔、凯撒分别上市。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逐渐成熟,在转轨升级的过程中虽然艰难,但是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