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微旨大论》
【篇解】
见本书第一章论天地。
【原文】
亢则害[1],承乃制[2],制则生化[3],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校注】
[1]亢则害:(六气)偏亢(太盛)就会引起灾害。亢,即盛之极也。张介宾曰:“亢,盛之极也。”
[2]承乃制:(六气)能相互顺奉(或沿袭)而且能制约(偏盛)。承,奉迎;顺奉。乃,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制,约束;控制。
[3]制则生化:有(六气间能够互相)制约存在,于是就会存在万物有序的生化。
【译文】
岐伯说:六气中某气过盛,则对其所胜者过度克制而造成危害,从而使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失去正常平衡协调关系。在此情况下,能够克制该过盛之气者则起而承袭之,使其受到制约而不过亢为害。六气间能够互相制约,万物就会有序的生化。六气有序的盛衰变化,都有相应的征象表现于外,气盛者必衰,衰者必盛,若亢盛为害则生化之机毁败紊乱,必然发生大病。
【解读】
在长期研究了气候反常的基础变化、五行的生克乘侮、胜复相随,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等情况的基础上《黄帝内经》提出了“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理论,认为自然之中,五行之内任何一行若产生偏亢,都势必造成危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行对其的制约,有了这种制约,才能有新的生化之机,这是《黄帝内经》对五行学说生克制化思想的总结。
宇宙万物,造化之机,不能没有生,也不能没有制,没有生就不能发展,没有制就要发生亢盛造成灾难。从自然界气候变化来看,人类进化至今两百万年的气候一直都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这无疑是自然气候“承制”的结果;再从人体神经兴奋来看,兴奋到了顶点,随之而来的就是抑制,又从人的饮食过量发生食滞满闷来观察,这时机体的第一反应就是拒食,这正是机体自身调节应变的结果。这都是“承乃制”的作用。
《黄帝内经》“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哲学思想,可以看待任何事物,可用于疾病的防治、气候的预测、环境的保护、社会的管理、国家的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