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真账实训步步通(实战详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会计核算的条件

1.3.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中,任何一种核算方法的出现都只能满足特定条件的需要,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才能自圆其说,完整有效。这个特定的前提条件,在会计上称为会计假设(会计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具体内容见表1-2。

表1-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上述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主要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可能的计量手段。

1.3.2 会计核算的基础

小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由于会计分期,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就必须划分清楚所属的期间。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如2012年11月8日甲公司向A公司销售一笔货物,货款为10000元,甲公司于2013年3月收到该笔货款。按照权责发生制甲公司应在2012年11月确认收入。

1.3.3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是执行会计核算方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要求,是从会计报表质量要求的高度加以规范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见表1-3。

表1-3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1.3.3.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客观性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如果会计核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就不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

1.3.3.2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经营者等相关管理部门或人员的需要,对相关人员(部门)的投资决策有用。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因此,体现在会计核算上,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时,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用处,则会计信息就没有相关性。

1.3.3.3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指企业间同一时期会计核算的指标口径应当一致,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应当稳定,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3.3.4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并及时提供财务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如某公司的会计人员把3月份的原始凭证推迟到5月份处理就违背了及时性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一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处理各种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济决策,就不符合及时性原则。

1.3.3.5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运用。

为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就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做到项目钩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1.3.3.6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指对交易或事项应当针对其重要性作区别处理。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充分、准确披露,对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反之,就会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3.3.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不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核算。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很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实质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1.3.4 会计的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是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依据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3.4.1 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入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入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3.4.2 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3.4.3 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1.3.4.4 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1.3.4.5 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算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1.3.5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用会计的语言表达现实的经济活动。前面已经介绍了会计要素以及对会计要素所做的分类——会计科目。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资产的增减、往来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收入、费用的计算和利润的形成与分配,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如何用记账符号来简明地表达这种变化,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关键。所谓记账法就是记账方法,是依据一定的原理、记账规则和记账符号,运用数字和文字,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记录的方法。该种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单式记账法,一类为复式记账法。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为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1.3.5.1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依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那么,用借、贷如何表达会计要素的增减呢?只要记住图1-8,便能搞明白。

图1-8 用借、贷表达会计要素的增减

从图1-8中可以看出,等式左侧的“资产”和“费用”的增加用“借”来表达,减少用“贷”来表达;而等式右侧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用“贷”来表达,减少用“借”来表达。而一般情况下,各要素都是先增加再减少,因此各要素的余额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在增加方。显然,对于有增减变动的项目,等式左侧的要素余额一般在借方,而等式右侧的要素余额一般在贷方。

1.3.5.2 用借贷记账法对会计科目的表达——会计分录

当企业发生资金活动,会计要素就会发生一定金额的增减变化,这种相关要素增减变化的金额用借贷符号表达出来,就是会计分录。

【例1-1】

企业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一项资产。显然,在增加一项价值10000元资产的同时,另一项资产减少了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        10000

 贷:资产        10000

本例中,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一台生产用设备。为了清楚地反映该事项发生之后导致了企业银行存款的减少和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加,可用图1-9表示。

图1-9 会计分录示意图

【例1-2】

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500000元。企业增加一项资产的同时,银行的债务也增加了。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500000

 贷:负债500000

涉及具体的会计业务,由于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细化,为了能清楚地反映哪种事项发生变化,就要使用具体的会计科目。所以会计分录包含三个要素,即:①记账方向:借在上,贷在下;②会计科目;③金额。

会计分录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就是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它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翻译和解读,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表现为原始凭证。而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目的是为了登记账簿,实现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因此,记账凭证(即会计分录)主要是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运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对经济事项所做的会计处理,以实现连续、完整记录经济事项的目的。

1.3.5.3 承载经济业务的载体——会计账户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通过会计语言翻译媒介(会计分录或记账凭证),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又记录到哪里去呢?这就需要设置会计账户。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会计分录的媒介作用,会计账户的设置必须与会计分录密切相关。会计账户就是依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可以用来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簿记。由于会计账户按照会计科目设置,因此,同一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就是该会计账户记录的内容,其性质相同,特点相同,反映的内容一致。其不同之处就在于账户具有了结构——承载的形式:账页。因此,把科目按照记账的需要写在账页上,就为该会计科目发生的业务找到了记录之所,此时的会计账页即为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既然为承载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而设置,就必须既可以记录会计事项的增加,也可以记录会计事项的减少,并可以反映增减变化之后的余额。因此,会计账户的结构就是如此设计的。在所有的会计账户中,都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借方”和“贷方”用以记录会计事项的增加或减少,“余额”则反映增减变化之后的结果。

对于不同的会计账户,“借方”均设置在左,“贷方”均设置在右,左右两方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取决于该账户的性质。由于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性质与科目的性质相同,因此其增减的方向与会计科目的增减方向相同,即与会计分录处理的方向一致。各会计账户的记账原则:

1.资产类账户

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如图1-10所示。

图1-10 资产类账户的记账原则

2.负债类账户

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如图1-11所示。

图1-11 负债类账户的记账原则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记账原则,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其余额应该在贷方。但由于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部分为初始投资时投资人投入的,另一部分为在经营过程中经营所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因此其记账后的结果就可能出现不同。

(1)对于初始投资的资金,由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除企业清算外不允许抽回,所以,很少有减少的情形发生,即使清算退资,也只能以剩余净资产为限,所以,其余额在贷方,如图1-12所示。

图1-12 初始投资资金的记账原则

(2)对于经营过程形成的利润(或亏损)、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其结果取决于经营过程中收入与费用的情况,就常识而言,收入多,费用少,企业一定表现为盈利,企业就会形成可分配的利润以及可以从形成的利润中提取部分用于未来发展的基金;如果收入少,费用多,就一定会导致亏损,或形成需未来弥补的亏损,同样也就谈不到提取未来发展基金的问题。为此,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几个账户余额与收入、费用类账户息息相关,如图1-13所示。

图1-13 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与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关系

盈余公积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而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取决于收入、费用的配比情况,收入>费用,形成利润,余额在贷方;费用>收入,形成亏损,余额在借方。利润分配账户,由于其反映的是以前年度累计形成的盈余和亏损情况,其余额方向取决于以前年度亏损或利润的累计额度,累计的利润多,则余额在贷方,形成可分配利润;累计的亏损多,则余额在借方,形成需弥补的亏损。企业只有存在可分配净利的情况下,才能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因此,盈余公积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

4.成本类账户

此账户是按照“成本类”科目开设的账户。成本类科目的设置就是考虑企业一些特殊的会计事项,由于价值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造过程,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支出构成了最终产品的成本,因此,需要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进行归集核算,以便计算最终产品成本。由于该类支出最终形成产品,而产品为资产,所以,从最终产品的角度划分,该类科目具有资产类科目性质和特征;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支出也体现为一种资源的耗费,因此,也有费用类账户的性质和特点。由于费用和资产同处于等式的左侧,因此,该类科目增加时借记,减少(或结转)时贷记,余额在借方或0,如图1-14所示。

图1-14 成本类账户的记账原则

5.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账户。由于收入处于会计等式的右侧,按照记账规则,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由于收入很少有减少的情形,即使有减少(如退货)也不会是全部,而核算收入主要是为了与费用配比后核算经营利润,所以,在会计核算上,期末需将当期发生的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与费用配比后计算本年利润。由于收入的发生贷记,结转时就全部将贷方发生额从借方转出,借记“收入类科目”,余额为0。由于收入能增加利润,因此,收入转入利润时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即: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2)费用类账户。由于费用处于会计等式的左侧,按照记账规则,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由于费用发生后也很少有减少的情形,即使有减少(如消费奖励)也不会是全部。而核算费用主要是为了与收入配比后核算经营利润,所以,在会计核算上,期末需将当期发生的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与收入配比后计算本年利润。由于费用的发生借记,结转时就全部将借方发生额从贷方转出,贷记“费用类账户”,余额为0。由于费用能减少利润,因此,费用转入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账户。即: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等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间的相互结转如图1-15所示。

图1-15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间的相互结转

账户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会计账簿中,会计账簿中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每一账页就是一账户,通过每一账户的连续、完整的记录,就可以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并通过记录的事项反映和监督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开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体现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凭证以及承载经济业务的各种账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