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哲学三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论我们凭借知觉获得的认识

最初级的认识

精神中若无知觉,客体对感官的作用就无效,精神中也绝无认识产生。因此,最初级,即最低等的认识是觉察。

如何使得知觉有不同程度的延展

但是,既然知觉仅仅形成于留在感官中的印象之后,那么可以肯定,根据人之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各种感觉之多少,这个最初级认识就应该有或多或少的广延性。以没有视觉的人为例子,再以没有视觉和听觉的人为例子,再以没有更多感觉的人为例子,您将很快地发现那些失去全部感觉的人是不能获得任何认识的。您不妨反过来设想一下,动物是否有可能具有比人类感官更为完善的新感官。它们的知觉真可谓新奇!可见,动物有很多认识是我们无力企及的,我们甚至无法推测这些认识。

不引起我们注意的知觉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人们自然会认为,我们不会始终被提醒注意我们形成的知觉,那是因为我们对知觉的感受常常是微弱的,以致我们几乎想不起来自己曾经感受过这些知觉。同样地,我们有时甚至会把知觉忘得一干二净,只是因为在思索我们的处境时,我们只对可能留在自己精神中的印象作判断。然而,如果人们凭依对某一知觉的意识去领会留在记忆中的某个经过思索获得的认识,那么我们显然意识不到大多数知觉。但是如果人们通过这种方法理解了某个认识,尽管该认识太微不足道,留不下痕迹,然而它能够且确实在知觉被感受到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无疑地,我们没有意识到有大量的似乎未引起我们注意其存在的知觉。举例来说明我的概念。

假设某人在演出场所,那里有大量的东西似乎争相吸引此人的关注,则此人的精神将接触到许多知觉,也确实从这些知觉中获得认知,但是,另有一些人逐渐地让此人高兴,使他有更多的兴致,求快乐之心滋长。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较少受其他知觉影响,甚至将其他知觉的意识减弱到几乎没有,以至于当他要回想该意识时,已经回忆不起来自己曾经有过的认识,魔术场上人们产生的错觉就是例证。有时候,意识并不显示出既针对已经发生过的情节也针对场面上其他的事。错觉一开始看上去可能很强烈,似乎很少有东西能够使人分心,因此,每一个人都能够注意到,当场上观众爆满时,自己对某个有趣的场景已经不再相信自己是唯一的证人。可能是客体的数量、种类和体积刺激了感官,它们激发和加大了想象,而此状况中的事物给予我们的强烈印象,其特性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观众还可能相互影响,例如,将目光投向舞台。不管怎样,我以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未意识到的各种客体停止了协同作用,那么错觉就会消失或者明显地缩小。

人们在结束一次阅读时是如何思索的呢?他们会觉得早已经意识到了,或者只是被提醒注意到了,是阅读使他们产生了各种概念。但是,他们是不会被这种假象欺骗的,只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意识到关于字母的知觉,那么就不会有任何关于词语知觉的意识,因此也就不会有关于各种概念的意识。

我们对大量的知觉未予以注意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仅记不得我们的一部分知觉,而且有时候记不得我们的全部知觉。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以致即使我们接收到了产生于我们身上的知觉,也没有对它们比对别的知觉有更多的警觉,对它们的意识极为淡薄,假如我们不在对这些知觉有意识的状态之下,我们是回忆不起自己曾经感受过这些知觉的。假定有人向我展现一幅非常复杂的图画,初看起来,此图画的某些部分并没有比其他部分给予我更为强烈的印象,假定在我有时间去考虑该图画的细节之前,该图画就已经在我面前消失了,那么可以肯定,该图画中不存在任何不使我产生知觉的可感觉部分。但是,我对该图画的意识是很淡薄的,根本无法将其回忆起来。这种遗忘并不是起因于意识持续时间的短暂。因为可以假设我曾经对着这幅图画看了很长时间。只要有人说我已经不能把图画各个部分的知觉意识依次激活,那是指我将不再能够在数小时之后仍然说得清楚最初认识。

由这幅图画引起的各种知觉之情况确实如此,同样道理,由我们周围的客体产生的各种知觉亦应该是如此。如果感官受各种客体之影响力差不多相等,那么各种客体予以我的各种知觉之强度也差不多是同一程度;如果我的精神听任自己受到的印象摆布,而不力图对某个知觉比对另一个知觉有更多的意识,那么对于我所经历的事件,我将不再有任何记忆。我会觉得我的精神在这整段时间里好像处于一种麻木状态,此状态下的精神不被任何思想占据。不管这种状态是持续数小时还是只持续数秒钟,在我感受到的一系列知觉中,我都察觉不到这两种情况有什么区别,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知觉,都同样地被遗忘。即使对知觉的记忆持续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仍然会因某个强烈的感觉之作用而使人失去原来的知觉,人们对数年之久的知觉之记忆跟对瞬时知觉之记忆没什么两样。

总之,我们往往被提醒自己受很多知觉的影响,这些知觉规范着我们的习惯性行为,而我们对此则不加注意。所以我们的知觉意识的强弱程度只与我们的注意力特别受吸引的程度成正比;有多少次睁着眼睛却不注意我们处在了未知领域?

我们的习惯是如何产生于我们未予以注意的诸多判断

就我们而言,我们未予以注意的知觉像是跟不曾有过它们一样,这种情况确实很多。但是可以肯定,此情况下的知觉不是指影响我们行为的那种。假如在我阅读的时候,由于我没有去注意文字的知觉,那么对我来说如同我不曾有过已阅文字的知觉一样,我又如何能够阅读呢?

但是,我不是在今天才注意到文字知觉,对于文字我已经有阅读的习惯,当我想养成这种习惯时,我就已经对文字知觉予以注意了,而且我已经无数次注意文字知觉,因为此种习惯不是顷刻间养成的。

当我对每一文字知觉予以注意时,我会认为某文字是某语音的信号,而当我拼写成音节和词语时,当我为理解阅读内容而标出停顿时,我又会得出别的判断。正是由于重复进行判断,我养成了阅读习惯,尽管今天我不再去注意这些判断,但它们仍然因为我阅读而重复发生,不过这些重复是在我不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可见,这就是所谓的习惯,这就是在我们不知觉时接连发生于我们精神的某种判断,而我们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是慢慢地有思考地重复判断。

因此,正如在远离我们的地方存在很多我们看见却不予以注视的事物,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很多因为影响我们的行为而被我们觉察到却对其不太注意的事物。人们不禁要问,这可能出于什么原因呢?我的回答是,大家都察觉到此原因,但都未对其予以注意。

实际上,无人不知“看”和“注视”这两种行为的区别。视觉在同一时刻感受客体同时给出的印象是“看”,而目不转睛地专门盯住某一客体是“注视”。

然而,当您在看而不在注视时,如果您闭起双眼,就跟什么也没有看一样。相反,如果您注视和注意客体,那么您就不再像什么都未曾看到那样,且当您闭起双眼时,您仍在想象这些客体。

正是因为我们不会注视,我们才会不注意从自己周围觉察到的一切,其结果是,正因为我们注视错了,我们才会以为我们看见了其实不在自己周围的客体,才会以为我们未看见其实在自己周围的客体。一句话,我们错误地判断了我们的习惯和我们的机能,这跟因我们不理解这些图画而对那些图画作出错误判断的情况一样,这里我不是指看见这些图画,而是说注视这些图画。

所以,要获得各种概念仅有感觉是不够的,我们仅当注意我们的感觉时,才会获得各种概念。例如,为了通过视觉形成各种概念,必须去注视,仅仅看到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