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3 自制还是外购

作者:卓弘毅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外包,外包管理能力也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自制还是外购,是企业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对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企业有时会考虑是由自己生产,还是外包给供应商来做。外包主要可以分成如下三种形式:

·产品总成外包。iPhone由苹果公司设计,制造全部外包给富士康等其他公司来做。

·零部件半成品外包。汽车整车厂负责设计框架和车身总装,并依赖于外部独立的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和成本,从整车厂转移到零部件企业。

·服务外包。餐饮店通过专业的外卖送餐服务来完成订单。

企业到底是需要通过自制还是外购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会牵涉成本分析,也就是我们要算一下账,看看哪一种方案的成本更低。

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1 0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如果是外购,每件单价为50元;如果是自制,假设在当前客户总需求量下,企业没有任何的产能瓶颈,其单位成本为:

直接材料 30元

直接人工 10元

变动制造费用 8元

单位成本合计 48元

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

自制总成本为:1000×48=48 000(元)

外购总成本为:1000×50=50 000(元)

企业应选择自制方案,每年可节约成本2000元。

当然,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不是唯一考量因素。是自制还是外购,这需要进行战略层面的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如下三个问题。

(1)是否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通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或者个人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差异。通俗来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企业如何考虑核心竞争力应该自制还是外购呢?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借鉴。

达美乐比萨(Domino's pizza)成立于1960年,和其他比萨连锁品牌不同的是,达美乐非常专注于比萨外送服务。

达美乐从经营第一家堂食店铺时,就发现了一个新兴的市场——当时,店里80%的营业额都来自看体育比赛直播时,不愿意离开沙发的美国宅男。

达美乐从此开始专注于外送比萨,提出了“30分钟内必达,超时免费”的口号,而外送完全是由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完成的。

既然是以外送为主要卖点,那么比萨堂食也就可有可无,所以达美乐的门店规模比其他品牌的小很多。

这样做的一个优势是,店面租金被大量地节省下来,达美乐的门店扩张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加盟模式完成。截至2016年,达美乐在全球已经拥有了1.4万家门店。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达美乐的一项核心竞争力是快速优质的外送服务。假设达美乐的管理层在考虑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对于比萨外送这项服务,是用自己的配送团队还是找外部供应商,他们可能会通过以下的思考模型来进行决策。

对于达美乐来说,外送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不断发展相关的能力并和市场的需求相匹配。

从最初的网络订餐,到当下流行的App下单,达美乐一直在尝试把最新的IT科技应用于发展外送服务上。在2016年,达美乐美国的销售额中有60%来自智能终端订货渠道,它是位列在线交易前十名的公司(数据资料来源于达美乐官网)。

(2)外包以后可能出现的后果

外包指的是企业把原来在内部生产或完成的产品或服务,转移为外部供应商来提供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盛,外包成了一种潮流。影响企业做出外包决定的主要因素还是成本,比如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公司纷纷转移其生产基地到中国,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

当中国的人力成本逐渐走高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慢慢把工厂迁移到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当然,成本并不是影响企业外包的唯一因素,现在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都在战略性地剥离一些非核心业务,同时并购一些有上升潜质的新科技公司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些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单元都会被外包出去,有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可能比企业自己运营的成本更高,但是整体来说,外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或是更好的服务水平。

比如公司内部的IT服务,以前的大公司都有内部IT团队,设立电话服务热线来解决员工在IT使用上的问题。现在这种业务已经开始外包了,通过第三方服务团队,使用远程控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是公司内部的IT团队,工作时间也就是朝九晚五,周末休息。而外包的服务可以提供365天、每天24小时的热线服务,在这一点上,外包服务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外包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是优点,可以概括如下:

1)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专业做外包业务的公司往往凭借着规模性和专业程度,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现在,企业会把国内运输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运输公司来负责,一些在区域运营上有优势的物流供应商,通过它在资源整合上的优势,可以提供给客户企业更好的服务和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2)风险转移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通过业务外包可以有效地把这部分风险转移到外包供应商处。很多公司为了实现产品快速送达客户端,会在全国多地建立配送中心,也就是需要设立一些仓库。如果是自建仓库,那么公司就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假使某个区域的销售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自建仓库的投资回报率肯定很低。为了规避这种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是租赁现有的仓库,做一些简单的布局设置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节省下来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提升企业的资本利用率。

3)获取最新的科技

企业如果想要长期拥有行业内最领先的科技,必须对这部分业务进行不间断的投资。使用外包服务供应商,可以使得企业花费相对较少的资金来获得最新的科技,而不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资。

企业在享受外包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不能按时交货的风险

企业把某些生产过程外包给外部供应商后,就意味着失去了对这部分过程的直接控制。外部供应商能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来交货,这对企业的供应链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把生产能力转移到海外,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就会急剧增加,这时企业不光是要对外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审核,还要考虑到海外国家的语言文化、法律法规和各种现实存在的情况。

2)外包企业的社会责任

欧美国家的百年老店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然环境保护,但是它们很难控制外包供应商的行为,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供应商往往会因为经济发展需要而忽视环境保护和劳动工人的权益。例如,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富士康集团,从2010年开始连续发生多起员工跳楼事件,苹果公司事后也发表声明,要求富士康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3)失去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生产过程或是服务外包后,企业就不会在这方面有直接的经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难免会失去这些相关知识和技术。

对一些非核心且与主营业务完全没有相关性的过程来说,外包的影响很小,比如运输服务,制造企业不会因为使用了第三方的物流运输而损失任何知识技能。但是对于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外包,企业就必须谨慎考虑这方面的影响。

我以前刚到V公司工作时,曾有资深的生产主管向我介绍工厂的历史,告诉我工厂最初是所有零件都自己生产,冲压、锻造、注塑工艺全部都有,直至完成检验组装成品。

虽然当时这些生产线规模都比较小,工艺也比较落后,至少自己能拥有一些关键技术。

后来工厂受到集团公司决策的影响,慢慢把冲压、锻造和注塑等生产工艺外包出去,只负责最后的装配和检验。其中有一项关键的零件也外包了,从此就失去了这方面的经验积累。

有经验的员工离开后,新进员工无法获得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承,公司就在这个关键零件方面出现了知识和技术的“断层”。

后来,公司为了持续降低成本,又开发了新供应商。在一些新项目上,新供应商本身的技术能力就比较有限,而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只会根据图纸上的数据进行判断。结果新供应商在零件量产以后长期存在报废率高的情况,但是公司也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指导供应商。最后还是通过返聘了一位退休老员工才慢慢改善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公司在失去关键零件技术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可能还要超出采用新供应商所节省的费用。

该如何解决外包后的这种问题呢?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丰田汽车的方法: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引擎部分,仍然由自己设计并进行生产。

·对于传动装置,保留设计的部分,生产环节外包。

·对于其他一些非核心的部分,设计和生产全部外包给供应商。

(3)总持有成本分析

一旦企业决定把某项产品或服务外包给外部供应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考虑外包的成本、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传统做法是比较到岸成本,但是到岸成本里只包含采购和物流成本,并不能反映成本的全部构成,里面还缺少了一项内容,也就是持有成本。

持有成本一般是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有以下内容:

·风险成本,比如汇率风险和供应断裂的风险。

·供应成本,包括供应商选择和维护的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

·后期成本,主要有环境保护成本、售后三包成本。

总持有成本(Total Cost Ownership,TCO)包含了以上所有的成本因素,是企业在做自制还是外购决策的工具。

很多跨国企业把制造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国家,比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的采购成本往往低于欧美企业自制的价格。

跨国公司会在低成本(LCC)国家设立代表处,招募当地员工,配合总公司的采购人员来寻找低成本的供应商。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层层筛选和后期开发,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也都能达到客户的标准。

即使如此,海外的供应商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地供应?这里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1)天灾

2011年3月,由于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日本多家汽车零部件工厂遭到了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通用汽车美国工厂的生产。因为缺少日本原料的供应,多家工厂被迫停产。

2)政局不稳

2010年1月,泰国红衫军控制了首都曼谷的素旺纳普国际机场,使得曼谷地区空运进出口业务全部暂停,必须借道邻国。

3)罢工

2014年6月,美国西海岸码头仓库工人联盟由于劳工合同谈判陷入僵局,导致了长达9个月的怠工,大量的货柜被滞留在美国西海岸的各个港口。即使是在2015年2月,劳资双方达成一项暂时性协议后,港口仍然用了一段时间来逐步解决滞港货物的堵塞问题。很多公司为了保证原料或成品供应顺畅,不得不使用航空包机的方式来完成跨洋运输。

企业在研究低成本国家采购时,需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对所有成本进行彻底的比较,这样的比价结果才具有合理性。

自制还是外购,成本比较是一方面,深层次的考虑是,哪一种选择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前在越来越讲究垂直细分竞争市场的背景下,强调核心竞争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