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科学决策部署,指导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层民主更加充分,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群众文化需求得以更充分的满足,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善,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明显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1.3.1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2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问题。

201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作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决定》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这一论述,体现了“三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意志。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锁定八项“三农”工作重点: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

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七项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以及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新突破。报告要求,2015年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报告提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2015年4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习总书记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2016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报告提出,2016年,要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报告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始终重视“三农”工作,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要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报告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2017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表1-8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梳理

1.3.2 中国城乡空间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而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最大亮点。《规划》提出,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等举措。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要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将持有居住证的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大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支持力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使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要突出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的支撑保障,着力消除“瓶颈”制约,提升运输服务的协同性和均等化水平。

表1-9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空间一体化政策梳理

1.3.3 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考察农村工作并同部分村民座谈时说:“即使城镇化程度达到了70%,也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正确地反映了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大战略的两个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正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时强调:土地流转是有益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后来又在多种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针,也为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会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4年6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治理涉农价格和收费中的突出问题,清理整顿加重村级组织负担的行为,完善和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推进拓展农民负担监管范围,强化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推动涉及农民负担相关领域改革,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4年9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2014年1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印发《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文件重点围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方面开展试点。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1月16日,农业部印发《关于认定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认定北京市等157个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场)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三批认定后,合并前两批示范区已认定的重合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为283个。

201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授权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该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扩大有效供给: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要化解房地产库存: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2016年4月13日,农业部印发《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运行管理办法》。提出各试验区要根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所承担的试验任务,在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探索试验和制度创新,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子,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补短板方面,要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聚焦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就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提出指导意见。

表1-10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政策梳理

1.3.4 中国城乡社会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10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他指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下大力气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还要“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完善低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

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着力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着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有序推进、逐步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市民化。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的返乡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输出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前瞻性。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强调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促进全民医保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强调以解决城乡特困人员突出困难、满足城乡特困人员基本需求为目标,在全国建立起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向乡村和城乡接合部倾斜,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和乡镇学校寄宿床位,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教育差距,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分群体施策,不断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017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

表1-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一体化政策梳理

1.3.5 中国城乡政治文化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扩大国内需求、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201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

2014年12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要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着力加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等的基本文化权益。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涵,对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协商等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目标,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2015年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明确功能定位,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实施7部分22条。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表1-12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政治文化一体化政策梳理

1.3.6 中国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政策梳理与大事回顾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鄂州市长岗镇峒山村调研时,特意强调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强调把乡土文化保护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结合起来,既能为我们留住乡愁,又能让农村居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为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保持特色风貌,防止‘千城一面’”,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县域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要“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

2016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合理确定“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预期到2020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推进城镇供水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村的比例达到33%。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逐步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行。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控制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2016年10月,环境保护部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以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长江沿线等重要水源地周边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整治。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加快整治“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问题,切实防止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整县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13万个。

2017年2月,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了由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1/3。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整治过的7.8万个建制村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已建农村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引导、示范和带动全国更多的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表1-13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政策梳理


(1)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583.

(2)本段数据来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49-650.

(3)本段数据来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31.

(4)一个数据可以论证这个观点,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中国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较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城镇人口比重由10.64%上升到12.46%,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到7163万人,增加了1398万人。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从农村招收了大批职工,工业化启动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城镇人口达到9949万人,全国净增城镇人口2786万,其中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为1500万左右,平均每年3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比重从12.5%上升到15.4%,与此同时,国家组织和动员人多地少的内地向边疆地区移民,也组织动员城市疏散人口支援内地,支援边疆,支援农业建设。因此,这一时期存在着城乡之间人口的双向流动。数据引自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2):1-10.

(5)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6)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2):1-10.

(7)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J].改革,2009(11):5-14.

(8)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23-31.

(9)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10)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23-31.

(11)转引自黄季焜,等.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8.

(12)夏永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3)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318.

(15)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16)其中包括中药材24种。

(17)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18)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725.

(19)牛若峰,郭玮,陈凡.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4.

(20)本段数据来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724,726.

(21)中国统计年鉴(198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743.

(22)转引自赵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6(9):111-115.

(23)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23-31.

(24)这种关于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改革阶段的划分方法来自白永秀,任保平.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5)吴丰华.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1840—2012)[D].西安:西北大学,2013.

(26)当然,乡镇企业并不完全是由农民凭空创造出来的,其前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社队企业,即1958年中央提出了“人民公社必须办工业”而由公社和生产大队兴办的大批小工厂、小作坊。

(27)邓小平在1987年8月与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谈到中国农村改革经验时说:“我们真正的变化还是在农村,有些变化出乎我们的预料。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剩下的劳动力怎么办?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具体见《邓小平经济年谱》(2004)。

(2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9)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23-31.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1)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32)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2):1-10.

(3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9.

(34)谢志强,姜典航.城乡关系演变:历史轨迹及其基本特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8):68-73.

(35)夏永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8-20.

(36)杨小军,刘诗阳.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看我国城乡关系历史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0-153.

(37)农民负担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总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

(38)胡书东.中国农民负担有多重——农民负担数量及减负办法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3(1):86-92.

(39)Lipton Michael.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 Cambridge[M].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40)Bates Robert. Markets and States in Tropical Africa. Berkeley[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41)Krueger, Anne, Maurice Schiff, and Alber to Valdes, Eds. (1991, 199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icultural Pricing Policy[J]. 5 Vols.,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42)洪银兴.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长三角地区实践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7(8):13-20.

(43)[美]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4)马克思的原话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转引自《共产党宣言》第一章。

(45)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3(5):16-25.

(46)在人类社会中,这很容易理解,以战争为例,只有参与战争并获胜,才可以参与战后谈判从而获得战争收益。

(47)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J].改革,2009(11):5-14.

(48)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902.

(49)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7):55-63.

(5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1.

(51)本段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站和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059.

(52)当然,取消农业税必须要以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税占到我国总税收的将近一半,1950年,农业税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9%。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税收已经成为我国税收和财政收入的主力后,才能采取这项改革措施。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2004年,农业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已经下降至不到1%。

(53)金人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J].求是,2006(8):34-36.

(54)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5.

(5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6.

(5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50.

(57)李力.亿万农民得到更多实惠[N].经济日报,2011-02-16(1).

(5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0-107.

(5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68.

(60)关于这部分的具体论述,可见本书第2章。

(6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62)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8/c_1120543533.htm

(6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78.

(64)以上内容均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社,2017-02-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05/c_1120413568.htm.

(65)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新华网,2017-02-05,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05/c_1120413508.htm.

(66)以上数据来自相应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7)以上数据来自相应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8)吴丰华,白永秀.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J].学术月刊,2013(4):86-94.

(6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N].人民日报,2012-11-18(1).

(70)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一六年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5(1).

(7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11(1).

(7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一六年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5(1).

(7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74)该处数据、判断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具体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75)宁夏.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工流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国内研究综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1):43-62.

(76)李建伟.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挑战与路径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3):1-6.

(77)吴丰华,白永秀.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J].学术月刊,2013(4).

(7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一六年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5(1).

(7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一六年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5(1).

(80)朱金鹤,崔登峰.新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2):22-27.

(81)白永秀,张新渊,周江燕.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基于2000—2011年的数据分析[J].长白学刊,2014(3):81-88.

(82)白永秀,刘小娟,周江燕.福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版),2014(1):146-152.

(83)白永秀,宋丽婷,周江燕.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2000—2011[J].河北经贸大学报,2014(4):71-77.

(84)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2):5-17.

(85)吴丰华,白永秀,吴振磊.中国省域城乡社会一体化的空间差异与时序变化[J].中国软科学,2015(3):135-149.

(86)韩峰,李二玲.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经纬,2015(2):13-18.

(87)张国平,籍艳丽,马军伟.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J].经济问题,2015(8):117-121.

(88)贾兴梅,刘俊杰,贾伟.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城市规划,2015(12):47-53.

(89)吴丰华,白永秀.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判[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4-103.

(90)杨建涛,王艳华,高建华.基于ANP-TOPSIS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测度研究[J].经济经纬,2016(1):42-47.

(91)董光龙,张红旗.基于市域的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69-76.

(92)郭岚.上海城乡一体化测度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7):93-104.

(93)郑文哲,郑小碧.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进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地理,2013(6):79-83,108.

(94)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剖析与启示[J].科研管理,2013(2):77-80.

(95)彭忠益,李畅,夏全珍.城乡一体化的“关山模式”研究——来自湖南省宁乡县的地方治理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50-56.

(96)白永秀,王颂吉.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质及其实现路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9-156,171.

(97)郭俊华,刘奕玮.西部地区省域内城乡一体化多元模式探析——以宁夏北部川区模式和南部山区模式为例[J].西部论坛,2014(1):1-8.

(98)郭俊华,陈彼德.西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经验模式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8-104.

(99)吴丰华,白永秀.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J].学术月刊,2013(4):86-94.

(100)陈伯庚,陈承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疑难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2013(9):34-43.

(101)魏后凯.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16.

(102)宋洪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6):1021-1028.

(103)郭俊华.以休闲经济作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之一[J].经济纵横,2013(7):60-63.

(10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叶兴庆,徐小青.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J].管理世界,2014(9):1-12.

(105)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世界经济,2014(2):116-135.

(106)徐丽杰.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策略[J].税务与经济,2016(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