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要创新
《报告2017》突破了往年报告只进行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的局限,确定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和精准扶贫两大主题。并从历史考察、理论梳理、现状评价、案例剖析多角度研究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精准扶贫问题。而且,《报告2017》也为未来我们团队一年一度的城乡报告提供了思路,即每年聚焦城乡关系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个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同时配合不同角度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水平报告。这样既有利于研究不断深入,挖掘一些新问题,也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和成长。具体到《报告2017》,有以下几点创新:
第一,在历史研究方面,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和扶贫开发的历史。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报告2017》首先关注历史,梳理了两个研究对象的发展历史,在细化的阶段中把握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关系)和扶贫开发的演变脉络、特征性事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在政策研究方面,梳理了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承接历史分析,《报告2017》也梳理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的政策。在时间上,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突出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的新变化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理论新进展。
第三,在水平评级方面,主要有两点创新。一是丰富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往年报告中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4个城乡发展一体化分维度的基础上,《报告2017》增加了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分维度,刻画了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城乡文化差距,由此丰富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更贴近“真实的城乡一体化”。二是采用了新的评价方法。在《报告2017》中,我们并没有沿用两步主成分分析法,而是采用了更为科学的全局动态主成分分析法。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各个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指数在同一年内可以对比,而且还能实现各个省域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指数在不同年份之间也可以对比,而不像以往只能进行排名上的对比。
第四,在精准扶贫研究方面,也有两点创新。一是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理论,并参考和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构建了包含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等5个维度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精准扶贫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选取贵州、陕西、云南、河南等4省中精准扶贫和易地移民搬迁中富有特色和成效明显的县、村一级的典型地方,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案例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应的精准扶贫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
(1)因为数据缺失较多,和学术研究的惯常做法相一致,我们舍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西藏自治区的数据。
(2)之所以没有囊括生态环境一体化,是因为县域层面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难以获取,每个县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设置差异也较大。
(3)包括陕西所有县和4个县级市——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神木市,但是不包括各市所辖区。
(4)在2015年和2016年,省域和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了一本报告中,命名为《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5)》和《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6)》。
(5)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贫困人口仍有8249万[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16,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6/c64387-2585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