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赶得上变化吗——了解生涯与生涯规划
一、什么是生涯——生涯的概念与定义
(一)西方对生涯的解读
生涯和职业的概念一直联系紧密。职业(Vocation),指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活动。20世纪初,美国开展了职业指导运动,帮助解决社会的失业问题,协助人们就业。随着职业社会形态的变动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职业和被指导的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指导也渐渐地由最初的“协助人择业”,演变成了一项“协助个人发展,接受适当、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称也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或“生涯规划”。但是什么是生涯呢?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舒伯(Super)认为,生涯(Career)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及由此表现出的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这个定义非常宽泛和全面,综合考虑了职业与其他生活如休闲、退休等发展的统一,从生涯的角度看自己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是有意义的相关工作经验的系列组合,包括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
(二)中华传统文化下的生涯观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下,生涯的概念更广。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生”是指生命或人生,“涯”就是边际,生涯就是人生的边界,指向未来,具有持续性。此外,中国文人又把生涯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刘长卿有诗云,“杜门成百首,湖上寄生涯”。生涯咨询专家金树人认为,“career”的本意就有竞争、冒险的含义,这比较贴近中国文化中“志业”的概念,致力于某种事业的意思。“志”字上面是“士”,下面是“心”,这个“心”包含着致力于此的决心和憧憬,但是在古代,中国“士”阶层的人,普遍向往学而优则仕,主要的生涯目标就是出仕成为官吏,成为君子。钱穆认为中国人强调一种通才取向的生涯观,既强调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也强调这个职位对个人的职能要求是术德兼修、内圣外王。
对比中西方对生涯的理解,可以发现西方人的生涯观更强调专业化和职业化,自我在职业发展中得以充分发展,而中国人的生涯观不仅包含自我的充分发展,也包含关系的和谐,如自我与他人(特别是家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职场的和谐。
(三)生涯的特点
在中西方的语境里,生涯都包含了与工作、职业相关的所有生命历程,金树人总结了生涯的特点如下。
(1)方向性:生涯指向某个方向。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犹如茫茫大海中轮船的航道,虽不可见,但是却有方向可循。
(2)时间性:生涯可以是一个阶段,但整个生涯的发展是人的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
(3)空间性:生涯可以横跨生活的各个空间,以事业的角色为主轴,也包含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4)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寻找的不是唯一正确的、最佳的生涯规划,而是最适合自己的。
(5)现象性:生涯包含对生活现象的反思,是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觉知,在发展中觉察,彰显和完成人生的意义。
(6)主动性: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通过生涯转换过程中的生涯决定来完成。
职业生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不同的职业角色,我们的生活和生涯变得有所区别。回顾本章开篇中的案例,你觉得如果时间拉长到4年后,贾道出国留学,而甄力也找到了一份工作,他们的生涯会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练习1-1】
人生望远镜
(1)假设你有一个神奇的人生望远镜,可以看到未来的生活,你最希望了解谁的人生?最好奇什么问题?
(2)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会给我们的人生提供某些借鉴。请你挑选3个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通过访谈、询问熟悉他们的人等方法,观察不同人的职业生涯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
(3)你可以以金树人总结的生涯特点为提纲进行观察,或者按照你自己的好奇来组织你的观察,写下来,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四)生涯形态的变化
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职业生涯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可以分成以下3种。
1.传统职业生涯
传统职业生涯,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依托稳定的科层制组织结构而产生的。专家指出,在传统职业生涯模式下,个体可能终身受雇于某一或少数组织,基于组织所需发展特定的技能,组织通过职业阶梯为雇员提供职业生涯管理计划,帮助个体发展职业生涯。
2.易变性职业生涯
易变性职业生涯是指员工自己来管理职业生涯,根据其核心价值做出职业决策。判断职业成功的主要标准是心理成功感,即主观成功。易变性职业生涯的展开不受特定职业生涯路径或组织的约束,而是遵循内心意愿。
3.无边界职业生涯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指一种不限于单一雇佣范围的一系列就业机会的职业路径。与传统职业生涯不同,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以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的提升替代长期雇佣保证,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组织实现持续就业。
二、什么是生涯规划——理解生涯规划
如果在练习1-1中你的观察对象也是你向往的人生榜样,相信你会很想知道怎么做才能像他/她一样?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涯规划。黄中天教授认为,生涯规划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规划不同的人生阶段,在考虑个人的智力、性格、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出合理安排,并且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获得最佳发展和自我实现。所以生涯规划,不是简单地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而是包含对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探索,有能力做出决策、执行决策,并且保持开放和灵活。
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生涯规划可以分为传统的生涯规划和新形态的生涯规划两种。
(一)传统的生涯规划
传统的社会发展形态较为固定,社会分工明确、边界清晰。在这种职业生涯形态中,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个人澄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与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相匹配,做出选择和合理安排的过程。这种充分探索后的匹配规划过程,比较适用于专业性和组织性的职业发展路径。
1.专业性职业生涯
专业性职业生涯是指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医学、法律与教育等专业,准入门槛较高,拥有专业资格的人可能在不同的组织间流动,但是往往一直保持在同一行业或职业。一心出国留学的贾道,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专家,所以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对他来说生涯规划就是了解心仪大学的具体要求,按照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未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这样的人对进步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某种工作的完成、目标的实现,而不是职位的晋升。
2.组织性职业生涯
组织性职业生涯是指在同一组织内部规划生涯发展路径,个人可能随着晋升或调动从事不同的工作,成为管理型人才。例如,某些大的企业会在校园招聘时不规定具体的职位,而是录取“储备人才”或“管理培训生”,侧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新员工入职后可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轮训,最后再定岗。但是大部分组织会采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组织高层只有少数职位,而且在当前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重组越来越普遍,员工个人可能始终要面临被取代的威胁。要想在组织中生存,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二)新形态的生涯规划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的发展,职业发展路径也变得易变和难以预料。不管是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张逸还是很随意的隋毅,都暗示了一种新现象: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已经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你高考的时候,因为某个专业是就业热门专业而做了选择,但是等你毕业的时候,有可能发现自己的专业已然站在就业困难专业之列了。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涯规划不应只停留在选择、确定未来的某一条路上,而应努力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适应力。每个人最后的目的地不止一个,选择什么样的生涯之路,取决于我们对方向和目的地不同的理解。新形态的生涯规划包括创业型职业生涯和无边界职业生涯。
1.创业型职业生涯
创业之路,不是按照外界的要求安排自己的生活,而是通过新价值与新组织的空缺创造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创业的人不再受雇于某一组织,而是自我雇用,为自己工作。选择这条路径的人往往追求更大的自主性,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更愿意冒险,也更能忍受不确定性。
2.无边界职业生涯
如今,跨边界和无边界的生涯发展模式变得更为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偏离了传统职业,寻求更加灵活、流动的生活轨迹。例如,隋毅的老乡申汴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一个芬兰的实习项目,边打工边游学了整个欧洲,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上有了知名度,也有很多的旅游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是他认为旅行者加网络作家的身份非常适合自己,他计划3年后环游整个亚洲,让自己继续流浪下去。申汴的工作地点、身份、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彼此之间的跨越变得更加频繁。
【扩展阅读】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强,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在当今社会,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所以生涯规划不只是如贾道想的实现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的目标,或者甄力想的找到一份工作,也不是按照某种测试结果绝不浪费“一分”差距的精准匹配,更不能简单地按照职业声望排序找工作。它本质上是一个自我与外界职场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回到自己的内心,澄清自己的能力和偏好;同时又要不断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走出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中穿梭,不断明确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实现的梦想,并且在真实的生活中活出自己内心渴望的样子。
有人讲生涯规划越早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在奔跑,我不跑就要落后了。”因为对生涯规划来说,人生不是马拉松比赛,它根本就不是比赛,每个人想去的地方并不一样,在这半程和你竞争的对手,到了下半程可能已转到了另一条路。所以不用着急,真正的生涯规划,一定是基于你自身,基于不断地探索你与生活之间的独特关系。
三、我的生涯谁做主——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个假期过去了,男生516宿舍的兄弟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寝室,大家聚在一起开起了家乡美食会,边吃边议论起参加假期同学聚会的趣闻。刚分开一个学期,曾经熟悉的高中同学却有了很多变化,有在大城市上学的,有在小城市上学的,还有没考上大学直接工作的。贾道感慨:“看来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许多同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隋毅反驳:“就算是同在一个大学的我们几个,理想志向也并不相同”。大家纷纷加入讨论,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生涯。
探索生涯规划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生涯规划中有哪些优势和资源,又有什么短板和限制。接下来我们从自我内部的影响、他人外部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影响3个角度来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最后用社会职业认知理论来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我”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都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个人的内在因素在产生影响。个人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性格、性别、能力、健康状态等个人特点因素,以及成功经验、职业认同、价值观和自我效能感等内在动机因素。其中内在动力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1.个人特点
个人特点既包括受先天影响较大的性别、性格、健康状况因素,也包括可以后天提高的能力、素质等因素。比如随心所欲的隋毅受自身的个性使然,难以严格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这些特点决定了他很可能不会选择按部就班的生涯发展道路,而是更随意、更偏重生涯成长的道路。
2.自我效能感
在内在动力因素中,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同义。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期望会产生一种动力,让人们更容易激活这种自信的行动。例如,就算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他也不一定会认真听课,但是当他同时能感觉到自已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就会认真听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值高,更愿意表现出自己有能力,乐于迎接挑战。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则容易犹豫不决,更可能情绪化地处理问题,难以发挥自己的水平。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呢?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需要建立在真实的行为基础上,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营造适当的环境,设立适当的目标,寻找心中的榜样,更多地尝试和行动都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影响生涯规划的个人内在因素,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己的觉知和看法。舒伯综合所有可能影响个人生涯的因素,建立了以自我概念为中心的生命发展拱门模型理论。他认为有问题的自我概念,会成为生涯发展的阻碍。如果要预测男生516宿舍每个人的发展轨迹和未来,你会做何判断?优先考虑什么因素?或许对自己有更清醒认识的人,更容易取得职业发展的内在和谐和外在成功。
(二)“他”的影响
如果你和贾道一样,对发生在同学会上的讨论有同感,觉得大学的影响不可忽视,你就是注意到了环境变量对我们的生涯规划和生涯发展的影响。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中,一般用4种生态结构(微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和大环境系统)来描述影响人类发展的环境。环境变量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人或重要的形势发展对我们的选择、发展轨迹,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发展特别是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和影响力量。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认为,家庭是对个人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微环境系统。有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稳定的环境是职业抱负和成就有力的预测指标。父母的社会地位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而受教育水平影响其获得的职业地位。但是有关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并不绝对,如果家庭不管子女的个性需求,强加自己的影响,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反而会成为孩子人生发展的“魔咒”。
当然家庭对个人生涯发展的影响不只是静态影响,还表现为动态互动,父母通过亲子互动、提供社会支持、教育等方式给子女的生涯发展施加影响。父母自己的职业认同,他们是如何与子女互动的,对待某个职业的态度,在职业探索上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都可能影响一个人最终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路径。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地位和资源,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同学关系都是中观层面的环境变量。学校是否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机会,是否提供了容忍错误的环境,都对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同伴关系在我们的每个生涯阶段都可提供重要的心理和生涯发展支持。
【练习1-2】
了解你的学校
请你在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中各找3个人,分别对他们进行一次访谈,和他们一起分析,你的学校到底给你的职业发展施加了什么影响,最后得出你的结论。
(1)小学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生涯心理学家金树人通过多年的生涯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涯发展一直是放在大环境的框架内发展的,考虑生涯发展不能脱离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成长环境。我们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都很迅速,这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职业发展生态影响中处于外环境系统和大环境系统的位置,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引导和倡导来发挥作用。
例如,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支付的技术发展,让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出门必须带手机的时代,计算机专业的隋毅必须有技术更新的敏感性,否则毕业找工作时就可能处于劣势。
这些因素还可能通过给个人职业选择的范围和机会设置限制的方式发挥作用,但这种限制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出身农村的甄力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很多少年时期的同学都已经外出打工了,过年回家也没见上几个。但是随着家乡的经济发展,大山里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当初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纷纷回到家乡,从事旅游和山货加工行业,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三)SCCT理论
职业选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心理变量,还涉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变量。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很大程度上接近了真实的生活,让我们从一个相对开放的角度系统看待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它尝试用“个人—行动—环境”的互动来看待整个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见图1-1):一个人的学习经验会受到个人特点和社会背景的交互影响,例如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也更愿意在子女教育上多投入;学习经验、自我效能感和我们对结果的期待又综合影响我们的职业兴趣和偏好;这些内在变量和社会与经济变量综合影响我们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职业选择行为,以及在职场中的表现,其中社会与经济因素起到直接(实线)或间接(虚线)的影响。
图1-1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如果从限制的角度来看,图1-1中的环境因素像一顶大帽子一样盖在我们整个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环境确实影响了个人的选择,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选择。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工人是很光荣的职业;80年代,经商成了潮流;而现今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很多更多元、更个性的职业。
但是系统对于我们并不是一限了之的,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尽可能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如果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你所处的学校、你的家庭、你的同学朋友、你的城市等,也会为你的生涯提供助力。关键是你是否能够识别出来,并且加以利用,最终落实到行动中。“行动”也是SCCT中提到的3个重要变量之一。我们拥有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只有我们更开放、更勇于学习,并且不断地积极行动、才更有可能抓住成长的机会。具体如何发现和利用资源请参见本书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