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跨越时代的影像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稀缺的深度

李楠

在一个喧嚣的年代,真正的进步,倒可能是以潜伏暗流其间的形式悄然进行。因为,只有意识于此中专注问题,针对痼疾,谋求发展,非冷静、至诚、持守而不能。所以,在一个深度稀缺的视野背景中,屏息聚焦,呼出的,或许正是清风徐来,吹出时代真正的本色和面目,以为影像传世的根据。

何为“深度”?

通常而言,有深度的摄影专题是指摄影师针对一个社会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类社会族群、或任何一种具备典型意义的社会存在形态,以摄影为表现手段,以观照、揭示或批判拍摄对象的某种内在特质所展开的、以表现某个主题为目的的深入调查,它以具备逻辑性的叙事结构展现观察对象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阶段中较多侧面和层次的发展变化,通常至少由20幅以上照片组成,拍摄时间由数天到数年不等,最终留存一个对该类事物具备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影像文本,并凝固摄影主体鲜明的、积极评价与观点。

由此可见,“深度”在摄影的语境中,主要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的深度。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体介入的深度:拍摄行为实际上是一次深入调查。这意味着摄影师以独立人格对所关注题材进行以揭示真相为目的的详细、系统和不为任何利益左右的影像纪录。它重在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对纷繁芜杂、甚至众说纷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分析。一个成熟的深度专题作品,包括了完整的事实要素,缜密的逻辑链条、平衡的叙述结构、和由此展现的摄影师的调查过程——是浮光掠影还是鞭辟入里。

2.作品立意的深度:从主体角度讲,深度专题是摄影师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他全部心智和眼光的投射,是最能反映摄影师内在气质与底蕴的作品形式;而从文本角度讲,深度专题既是摄影语言、功能、表现形式等的高度综合运用和集大成之反映,也是摄影社会、文化属性最深刻、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性的样本,正是因为摄影在深度专题中表现出来的对于社会进程的纪录、思辩、甚至干预,摄影才脱离其纯粹的工具意味成为一种表达。

3.观看延伸的深度:影像的奇妙在于它永远不会只给你看到的那么多。在被观看之后,实际上作品原有的深意被延伸和发酵了。在经历了一群又一群人、乃至一代又一代人的观看之后,对于影像的解读甚至超越作品原有的视域,在影像与观看的互动之中,二者与时俱进、深入人心。

为何“深度”?

显然,上述已经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纪实摄影陷入真实与非真实的纠结之中不能自拔,这其中有历史性的集体陷落,亦有对此阶段性的矫枉过正。“真实性”的问题当然十分之重要,但过往的争论由于片面、过度集中于“事实”即“物象”是否相符,而忽略了纪实摄影的核心价值决不在于像镜子一般的“忠实纪录”,而恰恰在于其中所蕴含的对于“事实”的“评价和观点”。摄影师当然应该纪录“事实”、“真相”,但是,决不应该成为“事实”、“真相”以及所谓“客观性”的奴隶!这样做的后果,实际是让摄影倒退回机械化的工具,纪实摄影长期以来发展有限,亦与此不无关联。

实际上,就摄影的表达层面而言,越主观,越真实。

为什么?因为,照片不是镜头的产物,而是人的产物,是摄影师个人主观意识的外在体现——照片是评价的产物。因为正是摄影师的主观意识在确定照片里所有元素形成何种关系时按下快门,而图片的意义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来表达。由此可见,图片的内在评价性才是图片最大的卖点——就像我们描述很多经典图片时经常说:它的价值在于真实地纪录了那一个历史时期的叉叉。而这个“真实记录”不正是摄影师彼时彼地的一次主观体验与作为吗?在这里,真实恰恰是内在评价性的体现,而主观意识则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如果我们就此大胆地说一句:摄影,越主观,越真实。那实际意味着摄影的真实正在于摄影者的主观感受加诸客观世界形成的价值判断。

因此,深度的稀缺,不是因为事实的稀缺,而是在于观点的稀缺、价值判断的稀缺!这就是为什么读图时代,图片前所未有地浩如烟海,铺天盖地,而真正被人记住的,却太少太少了!当下我们不缺乏信息,缺乏的是信息之上的见地、态度、立场和观点!过去我们一直不敢、或不好提摄影的“评价性”,在某些时期,要么鼓吹摄影艺术论——风花雪月空虚的唯美;要么鼓吹摄影客观论——世界上有绝对的客观吗?以“客观论”剥夺人作为主体评价的权利,与以风花雪月消磨人作为主体评价的动力一样,都是一种倒退。

摄影需要“深度”,时代需要“深度”,历史更需要“深度”。

那么,如何“深度”?

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以技术帖回答的问题。但我想,总是有一些方向和方法值得一试。

择其紧要者说:其一,观点的提出必须基于平衡与全面的事实了解,而不是以个人偏私或利益勾结作为标准。

其二,观点的提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智慧,而是唤起世人对于习以为常的现实重新考量,让人们在不断突破已知的、固有的结论中保持对于世界的理性和警醒,同时捍卫人类最基本的准则与底线,从而维持人类的精神高度。

其三,或许一个摄影师与一部作品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它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众所周知的尤金·史密斯和他的《水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尤金为报道水俣村的污染,曾经在这里居住长达两年时间,其后,被揭露的基索公司派打手几乎打瞎了尤金的眼睛。但最终,这个震撼人心的作品改变了水俣村人的命运,他们获得了道歉与赔偿。尤金的影像“使世界上的人们良心痛苦,它以独特方法在日本人心中种下怀疑,使他们对战后向经济成长狂奔所付出的代价产生最初的深切怀疑”。

其四,如果你想拍出尤金·史密斯那样的作品,像他一样名垂青史,那么,除了勇气、热忱之外,你必须有足够的摄影能力将你的观点以最强烈和最具感染力的方式表现出来,你要找到属于你的摄影语言,每一个画面都是深情的告白,就像《为智子洗浴》那张照片一样,尤金想说的话都在里面了,而且,显然,它清晰地被人们听到了--它不但拯救了日本的水俣人,而且,它成为一种象征,为这世上所有受害的弱者——而一个摄影师,必须把这样的话说出来,大声疾呼,而不是“客观报道”。

最后,记住一点:深入成就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