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养十一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健康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归结为遗传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决定的,不能轻易改变;而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后天决定的,经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遗传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特征

遗传因素是人类个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运动的复合因素。遗传因素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内部传递。遗传基因的内部传递是指,遗传基因仅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中进行传递,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不会受影响。

二是垂直传递。遗传基因的垂直传递是指,遗传基因在血缘亲属间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父母传递给子女,不会发生横向和逆向的传递,如哥哥传递给弟弟、子女传递给父母等。

三是遗传疾病的先天性和终身性。人类遗传疾病是由个体身上所携带的致病基因决定的,发病原理是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由于遗传基因从受精卵开始就被置于个体体内,因此遗传疾病具有先天性,加之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遗传疾病很难被根治,个体所带的致病基因将伴随患者终身并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但随着现代医学对遗传基因致病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现代医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有的遗传疾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用内外科技术以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因技术进行临床治疗,显著改善或纠正临床症状黄丹等.遗传与人类健康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4:125.

(二)遗传因素与健康

美国学者海尔弗利克教授认为,人的胚胎细胞分裂一次是2.4年,一个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分裂50次,因此从胚胎细胞分裂次数推算,人的寿命是50岁×2.4=120岁。可见,遗传对寿命影响很大。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通过从周围的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并将这些营养物质改造为自身可以利用的能量,维持与延续生命的过程。不同物种的新陈代谢方式取决于物种之间特别的遗传结构。因此,人类个体的健康从某个角度上讲,可以说是个体原有遗传结构所决定的新陈代谢方式与所处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果,遗传结构的改变或周围环境的改变,都会打破正常新陈代谢方式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发生疾病。百度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5366466-5602178.html.

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医学教育网:http://www.med66.com/html/2008/7/ch81938055132780021392.html.。相关研究认为,在影响健康的各类因素中,遗传因素占据较大比重。据统计,全世界因遗传致病的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15%,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高死亡率、高危险性、难治愈性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2002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Internationgnal HapMap Project)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确定对人类健康和疾病以及对药物和环境的反应有影响的相关基因的关键信息”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介绍[EB/OL]:http://hapmap.ncbi.nlm.nih.gov/abouthapmap.html.,根据每个基因对疾病的贡献程度,将遗传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疾病(Monogenic disease)和多基因遗传疾病(Multigenic disease)两大类Glazier AM, Nadeau JH, Aitman TJ. Finding genes that underlie complex traits[J].Science. 2002.298(5602):2345.。单基因遗传疾病又称孟德尔疾病(MendeUan disease),这种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是一种相对简单的遗传疾病。常见单基因遗传疾病有白化病、红绿色盲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等。多基因遗传疾病,又称复杂性疾病(Complex diseases),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遗传疾病。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小儿精神分裂症、少年型糖尿病等。大多数常见疾病,例如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和哮喘等均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李修春.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14-15.

遗传因素影响人体健康,有些遗传病是显性的,容易发现,易于治疗和控制。而有些致病基因却是隐性的,未发病时不易被发现,更有部分疾病必须在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时才触发或被发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近年来,人类社会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持续提高,疾病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遗传病超过4000种,且以每年新增100种新发病的速度递增,一些死亡率高的疾病都已被证明与遗传有关。在中国,3亿名儿童中有1500万受到遗传病的困扰。可喜的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基因科研成果的突破,人类通过基因科学来降低遗传疾病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能力不断增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许多遗传病都能够得到预防、治愈或控制。

生活方式因素

(一)生活方式的定义

生活方式指人们从事各种生活活动以及适应特定社会生活条件的样态和特征,是个人性格特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综合体现。生活方式既是人的行为对社会无意识的反映,也是个体和群体交互行为产生的某种一致模式。生活方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习惯性,一旦养成某种方式,进行改变是较为困难的。

(二)生活方式包含的内容

一是营养膳食。公众营养既反映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和对自然气候的适应状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状况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性。饮食习惯既与民族、宗教和文化密切相关,又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营养膳食的要求包括: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不能过量饮酒。

二是体育锻炼。健身、养生知识的普及程度和体育锻炼发展情况,既反映了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也深层次体现了社会的综合发展程度。进入现代社会,体育锻炼与人均GDP的正相关性愈加明显,多锻炼有利于健康,控制嘴,多动腿,不要“死在嘴上,懒在腿上。”应该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到1个小时。

三是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既能体现国家民族特色,也能体现个人修养追求,现代社会对个人生活习惯的社会属性提出较高要求。发达国家普遍将必要的生活习惯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如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三)生活方式因素与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个人的健康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也就是说,自己比老天爷管用。生活方式体现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大量的研究已证实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状况的密切相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发生变化,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但营养摄取不均衡、缺乏运动、生活节奏快、习惯养成差等导致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现代生活方式病。现代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精神、文化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现代生活方式病具体表现在:(1)情绪紧张、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等原因,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发病率增高。(2)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引起一些心理情绪反应性疾病。(3)由于缺乏卫生知识,因美容化妆导致的接触性皮炎、染发剂过敏性皮炎和戴耳环引起的感染等。(4)穿戴不科学引起的高跟鞋病、隐形眼镜角膜炎等在男女青年中较常见。(5)饲养宠物导致的动物传染性疾病,如狂犬病已在许多地区呈散发性扩散。(6)在脑力劳动者中,由于久坐、用眼用脑过度等,造成脑力疲劳、视力疲乏等。万象.细节决定健康[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2-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超过75%的成年人处于患一种以上非传染病的危险之中。而发展中国家既有传染病的威胁,又有“人为疾病”即非传染病的蔓延,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就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食物脂肪过多、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等。

多种不健康行为的同时存在可使疾病的危害性增加,如由饮食方式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的肥胖高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12-23.,等等。有专家预测,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是“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疾病预防时代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是需要社会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的一场健康革命。

环境因素

(一)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人存在的周围条件,包括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对人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人类生命始终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为环境中,存在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见图1-5)

图1-5 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的分类

根据属性不同,环境通常被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因此,可以将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指非人类创造的,天然存在的环境,它包括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因此,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生物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和化学环境因素。(见图1-6)

图1-6 自然环境的构成

生物环境因素是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存在状态对人的影响。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非常复杂,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同时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一般认为,多样的生物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使人类更容易遭到传染性疾病的侵害。

物理环境因素包括大气、声音、辐射等。普遍认为,人类已经适应了自然存在的各种物理条件,如气压、阳光辐射等,因此,自然存在的物理环境大多对人类无危害,但一旦上述物理因素发生突然性变化,导致强度、剂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期暴露于阳光之下会提高罹患皮肤癌的概率、突然变化的气压会对供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等。

化学环境因素包括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一些化学元素是保证人类健康的必要元素,如钙、铁、锌等,当人类缺乏这些元素时,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还有一些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它们的浓度、剂量以及与人体接触的时间超出一定限度时,将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还将威胁生命安全。医学教育网:http://www.med66.com/html/2008/7/ch81938055132780021392.html.

2.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邻里关系等。在社会环境中,有诸多的因素与人类健康有关,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等。

(三)环境因素与健康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环境的破坏可能造成生态失衡及机体生理功能破坏,甚而危害人类健康。人们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由环境、行为与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原因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各种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转变为各类衰老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换言之,现代人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和组织衰老,而非传染性病毒。因此,从治病的路径实现人的健康和长寿,其潜力非常有限,从外部环境影响的角度探索养生之道的研究逐渐兴起。

医学界对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注约始于20世纪初期。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生活在英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如生活在黏土、砖土和河谷冲积土分布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坚硬的岩层区和排水良好的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谢瑞真.环境养生与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6.中科院专家给出了中国长寿地图,百岁老人大多分布在南方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川渝和中原等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性。如海南的长寿指数居全国之首。

社会环境与健康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人居卫生条件对健康的影响。我国考古挖掘出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使用陶土管修建下水道了。18世纪,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复杂化,欧洲的医学家们开始探讨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间的关系,如德国人费兰克最先提出“医学监督”的想法,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健康。谢瑞真.环境养生与健康相关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