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九个坚持”来概括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教育工作与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与劳动相结合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宗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创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放到重要位置,成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的改造,实现了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向工农开门”,大力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运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中央先后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建设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央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燃亮理想与信仰的火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能凝聚更多正能量、激发更大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二、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配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切实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
第一,建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有80%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入学率分别是20%、6%和1.5%。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其中,学前教育继续较快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快速增加;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持高位,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继续下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稳步推进,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规模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数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数继续增加;民办教育较快发展,规模与占比稳中有进。
第二,构建体现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公平体系。我们党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些政策措施使更多人分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第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和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改革了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第四,建立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我们党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学校岗位培训,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着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实现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5]
三、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教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指明了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过程中的教育责任。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第一,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更加自觉地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此,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具有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知名学者,推出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并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面向学生党员骨干这一重点群体,通过理论读书班等举措搭建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实践体系,培养一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理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他们在广大学生中思想引领的辐射作用,提升在学生中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二,教育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和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在国际比较中将中国的特色和优势讲深讲透,使广大学生学深学透,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既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要具有国际视野,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不能盲目地迷信别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丧失自信和勇气。要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推进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党建和集体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计划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事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相结合,让学生的理想与认知接受真实社会的砥砺磨炼。要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资源,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提升国际视野,着力打造国际化校园,促进不同文化、生活、专业背景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中外文化的比较鉴别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国际比较中更加彰显。
第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勇敢承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当今青年学生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只有在服务国家民族发展大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梦,深刻认识当代青年学生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勇敢地承担起历史使命,担负起时代责任,自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积极探索大学精神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契合点,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文化,不断完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在勤学苦练中不断增长才干,在知行合一的奋斗中铸就无悔人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更加完善的育人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更加凸显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重点建设一批挑战度高的示范课,围绕当前全球性挑战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加强就业引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在追求崇高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始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6]
四、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措施
能否办好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自觉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地高高地举起来,把这面旗帜插到每一个课堂,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
第一,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制度落实。要深刻认识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任务,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站,每一名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把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负有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以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纪律监督,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实行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长期薄弱的,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第二,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做到齐头并进。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灌输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发挥好学科带头人、老教授、老专家等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传承者承载者示范者的作用,在传帮带上见效果,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全面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教师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注重统筹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推动两支队伍融合发展。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内部矛盾少、政治生态健康,业务工作往往开展得也比较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重视党建,又懂业务。要在两支队伍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双向融合整体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努力探索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逐步实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懂政治的业务工作者、基层行政系统负责人是懂党建的行政领导者,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第四,坚持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责任延伸落实下去,活动正常开展起来。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要进一步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好政治职责,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注重把握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和教师党支部的不同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胸中有数地开展工作。
第五,抓住教师和教材两个关键,把好政治关。高校党委要负责对新入职教师的综合考察和把关,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机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载体。高校党委要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政治把关,对引进教材选用负总责,组织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7]
总之,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条原则,才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创新案例
北京工业大学: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首都培养一流人才
北京工业大学历来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以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努力为首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培养一流人才。
立德塑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多年来,北京工业大学以“立德、立业、立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做事先做人,在做事中磨炼品格,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韧朴实的作风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点,学校通过实施塑魂育人工程、建立诚信档案、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等,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展以全员互动和精准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改革,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和参与率。2016年此项教学改革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案例一等奖。
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学校坚持在薄弱处下功夫,在关键点投力量,多措并举,力求使校内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为引路人引路,确保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北京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以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统一”,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学校成立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教师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不断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每名工大教师乐教、爱生、正己、荣校的行为自觉。设立“京华人才”“青年百人”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倡导广大教师增强本领、积极有为,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同时,北京工业大学自2013年以来针对青年教师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要求青年教师不仅业务上精、学术上强,还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2016年,“青马班”项目获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创新成果奖。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为首都培养一流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始终把讲政治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校党委对学校各项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切实承担起了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理论学习,健全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一院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建设和“示范支部”建设,普遍开展二级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舆论引导和阵地管理持续加强。2014年,学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称号。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工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一流人才,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