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探索自身优势
少强调缺点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孩子被明确地或含蓄地告知他们必须“修补”自己的不足,如果没那么做,就不合格。但是,如果家长习惯了用批评或苛责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就会使孩子变得过度的胆小和自卑。所以,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优势,摈弃以缺点为取向的传统教育理念。
雅雅从小远视,要佩戴矫正眼镜。上了幼儿园后,由于视力不好,雅雅经常在教室边角处被绊倒,尤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常被同学嘲笑。最近,幼儿园正在排练文艺会演,雅雅变得更加自卑,觉得自己戴眼镜表演不好,不想上台表演。妈妈知道是否参加这次表演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的心结必须及时打开。妈妈担心戴眼镜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自卑,但视力是必须矫正的,眼镜是必须佩戴的,那该怎么办呢?
妈妈想起《破袜子花拉》这本书。故事里的袜子花拉被主人穿破洞了,遭到主人嫌弃,被扔进了垃圾桶。花拉开始还比较乐观,相信自己仍有用处,还会受人喜欢。可当花拉继续寻找需要自己的人时,却遇到了不友善的对待。她发现小鸟和蟋蟀都不需要她、嫌弃她。花拉慢慢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花拉没有放弃。后来,一位冷得颤抖的老鼠太太发现了花拉,她穿上花拉后,感到很暖和。花拉也很开心,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觉。后来,老鼠太太和花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取暖。
讲完这个故事,妈妈没有提马上到来的文艺会演,而是温柔地抱着雅雅。雅雅问妈妈:“妈妈,如果花拉永远都遇不到那个好心的老鼠太太,怎么办?”妈妈看着雅雅说:“孩子,其实老鼠太太就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我们就可以和自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胆小自卑的孩子往往喜欢问“我有什么做得不对”,或者“我为什么不完美”。虽然他们在其他人眼中可能相当成功,但他们仍然认为自己不够好,一直希望弥补自己的不足。过度胆小、自卑的孩子经常躲在小角落里,不和人交谈,不主动找机会表现自己。他们似乎无法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家长应该避免过度强调孩子的不足之处。
发现孩子的优势
为了让孩子克服胆小自卑的心理,家长应帮助孩子探索他自己的优势,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即使自己有不足,也不能全盘否定自我,无须因不足而感到沮丧。由于孩子年纪比较小,人生经历有限,很难从整体上去概括所谓的优势或不足。而绘本能通过生动简洁的故事情节,简化人物特性,帮助孩子理解并且发现自己的优势。
润润因肤色较深常被同学取笑为“黑珍珠”,她感到很郁闷。妈妈给她读了绘本《宝儿——一只没有羽毛的大雁》:一对大雁夫妇生了六只雁宝宝,小雁们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有一只叫“宝儿”的小雁有点儿不同,因为她没有羽毛。为了弥补宝儿的这个缺陷,大雁妈妈给宝儿织了一件灰色的羊毛背心,充当羽毛。宝儿很喜欢自己温暖的毛背心,想让同伴来欣赏一下,但同伴都嘲笑她。宝儿因害怕同伴嘲笑,自己躲起来哭泣,错过了学习飞翔和游泳的宝贵时机。
当天气开始变凉时,大雁们都要飞到暖和的地方觅食和栖息。宝儿没法跟着大家一起走,因为她不会飞,只能悲伤地看着同伴离去。大家没有注意到宝儿,因为大家都在为生存而忙碌着。润润为宝儿担忧,着急地问:“宝儿后来怎么样了?”妈妈说:“宝儿虽然有点与众不同,但她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努力肯干,也能过上快乐的生活。”宝儿在一条船上用自己长长的喙把绳子卷好,把船板上的面包屑捡干净,尽自己所能帮助船长干活。宝儿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她换来了食物,和船长、大副成为好朋友,宝儿在船上安心地栖息着。船到达伦敦后,船长决定把宝儿留在一个皇家植物园。那是一个很大的公园,有很多大雁,一年到头都可以住在那里,不需要迁徙。更让宝儿开心的是,那里的大雁们并不嘲笑宝儿没有羽毛,因为这个公园有着各种各样的鸟儿。润润很高兴听到这个“完满的结局”。这时妈妈说:“宝儿通过勤奋与努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虽然她没有羽毛,但靠着长长的喙和认真工作的态度,最终渡过了难关。”
纠正自卑心理
自卑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自卑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家长要留意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自卑心理,避免随年龄的增长而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里曾潇洒地表达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真正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再优秀的人也会有劣势,再平庸的人也有优势。家长应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淡然面对生命中的那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只有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一生才会变得绚丽多彩。
阿宇在幼儿园学拍皮球,但他动作笨拙无法连续拍球,而其他同学已能灵活地拍十几下,甚至能左右手换着拍,或运球前进。老师说,阿宇最近一见到自己搬皮球出来给小朋友玩,就假装说要拉大便,躲进厕所里不愿出来练习拍球。妈妈觉得阿宇的运动能力其实挺好,喜欢跑步、骑车,可能由于自卑心理而拒绝练习拍球。
妈妈找来了一本名为《嚓,嘭!》的绘本给阿宇讲。故事里一只叫“西蒙”的小鸟在还没学会飞翔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以为自己能像父母一样飞翔,结果一出鸟巢就掉落下来。还未等他喊出“救命”,就重重摔在地上。当时他脑袋里就只发出了“嚓-嘭!”的声音。后来西蒙学会了飞翔,但由于第一次学飞的创伤,不管父母怎样教他说话,他都只能发出“嚓-嘭!”的声音。别人都叫他“嚓-嘭!”,他很难过。阿宇听着,脸上也露出了痛苦的表情,阿宇想起自己拍球受挫的经历,感同身受。
有一天,又聪明又有爱心的老兔子卡尔希望帮助西蒙,让西蒙重新找回自己,快乐起来。那天,西蒙竭尽全力地对着大海叫呀叫呀,仍然发不出其他声音。突然,有一只不会飞但向往飞的小鸟从鸟巢里摔下来。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西蒙很快飞过去接住了那只小鸟,让它免受了自己曾经的痛苦。救援时,西蒙飞得那么优美。卡尔被震撼了,召集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参加西蒙的飞行秀。
西蒙带着红色飞行帽,在天空恣意飞翔。此时,动物们纷纷大声为这场森林中最精彩的飞行表演喝彩。尽管西蒙仍然只能发出“嚓-嘭!”的声音,但那已经不再重要。不完美的小鸟也能逆风飞翔,找到自己的优势。阿宇看着西蒙充满自信的笑容,感受到西蒙的自信与满足。阿宇自己心中不安的情绪也随之释放。妈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西蒙只能发出‘嚓-嘭!’的声音,但他是一只飞得很棒的鸟,他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从此,阿宇不再逃避练习拍球,拍球动作也慢慢熟练起来。
避免急功近利
在孩子探索自己的优势时,家长要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干扰孩子的自由探索。比如,有些家长希望从小培养孩子某方面的才艺,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升学可以获得优势。为此,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并付出昂贵的课程费和考级费。至于孩子究竟是不是发自内心喜欢那些兴趣班,家长并不考虑。这些特长也许能让孩子获得一些“聚光灯体验”,或者获得一些奖状或奖杯,但却无法让孩子摆脱自卑、胆怯的心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主地探索自己的优势。
家长在给孩子选书时,常常会选择《木偶奇遇记》或《宝葫芦的秘密》这类意义特别明确的故事,希望孩子能从书中立刻学到一些道理或知识。然而,孩子最喜欢且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家长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过一句特别巧妙的话:“没有意义很有意义。”他认为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苛求他总要从故事里找意义,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够从书里、从文学里、从社会活动里,发现意义,并且发现无限诗意。所以,他认为孩子可以看一些意义不那么鲜明的故事。比如他写序的一本叫《从前有个小孩》的绘本,书中的人物有点滑稽,插图里的物品散落且貌似无序,家长很可能不会喜欢,因为不知道故事的意义或“中心思想”是什么。但很多孩子看了这个绘本都很兴奋,因为这个故事符合孩子的心理,自由奔放,彰显童年的生命意义。当孩子在读书时获得探索的自由,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在内心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只有当家长放弃追寻成人世界的所谓“意义”,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孩子才能自由成长,才能展现自己最与众不同的优势。正如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小豆豆(即作者)刚开始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穿最脏的衣服来学校,这样孩子能够毫无顾忌地玩耍,不用担心弄脏衣服。只有成人放弃对秩序感的追求,孩子才能自由自在地探索。在巴学园,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会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可以选择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这样老师慢慢地就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且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在巴学园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并且成为一个对生命有意义、对世界有意义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