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食堂
离开政法园不知不觉快十年了,一个可以让Eason从“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唱到“情人难免成为朋友”的时间间隔,让我也从一个热血沸腾冲动激进的愤青成为一个懂得边界、知道退让和妥协的职场人。每当我加班至寂静深夜,饥肠辘辘时,总能想到政法校园里舍友间传吃一碗泡面的快乐画面;每当在遇到困难,一筹莫展之时,耳边仿佛总能想起大学里的豪言壮语——“把悲愤化作食物”。是的,不才如我,平凡如我,无力书写对母校对老师的尊敬,斗胆以母校的食堂抒怀思念。
此处“食堂”应做扩大解释,即吃饭的地方。所以,此处不但有南区的一楼二楼食堂和北区一食堂二食堂民族小炒和教工,当然还包括校内的小吃街和面包房;周边我们常去改善生活自我反省和沟通感情的小酌之处当然也应列入其中。
对于政法校内食堂,记得上学时流传一句顺口溜——“交大的牌子师大的饭,外院的美女体院的汉”,于是从入校起便觊觎与我们一条马路之隔的师大的食堂。身为宿舍当仁不让的“吃货”,我与另一个来自新疆的美女更是实地考察过“大名鼎鼎”的师大食堂。相对于师大食堂,政法食堂的确显得过于“质朴”。因为不喜欢吃面食,北区二楼的两个食堂只去过一次。楼下的三食堂和民族食堂是我们宿舍经常打饭的地方。记忆中三食堂中午米饭的配菜一般不会超过六个,而且颜色口味大都相似。
印象最深刻的是二食堂打饭的师傅的“功夫”:一盆子漂着厚厚的金黄色诱人的西红柿炒鸡蛋,一饭勺下去,在一挖一抖之间,盛到盘里的就只有红红的番茄和若有若无隐约可见的黄色鸡蛋。同样境遇的还有“冬瓜烧丸子”,看到的是大菜盆里堆满的丸子,盛到碗里的却只有冬瓜以及滥竽充数的萝卜。于是,政法四年,从三食堂的经历中就透彻领悟了一个道理——现实和理想总是充满差距,看到的总比得到的美好。
比起三食堂,民族食堂是四年中我们宿舍女生的挚爱。尤其是每天晚饭民族食堂良心制作的八宝粥,葡萄干、花生以及一种不知名的果子,货真价实地出现在自己的碗中。每每捧起热气腾腾的八宝粥,一种莫名的情怀在胸中激荡。
这种对于民族人士的热爱,对于新疆的天然亲近感,一直延续至今——我的好朋友、同窗、舍友有很多都在那片热土。他们是如此真挚地热爱自己的故乡,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都回到了那里,就像其中一个人对我说:“口里(新疆人对内地的称呼)再发达有什么啊,你们这里的路这么窄,哪有我们新疆的马路宽。”虽然我没有去过新疆,但是从他的真诚的口气和表情中我看到了不容置疑的钟爱。毕业后多年返校读法硕时,也有很多来自新疆的同学,他们性格中的不羁和执着,就像民族食堂的味道——品种不多却令人难忘。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个同学的家乡在新疆的库车,据说需要穷尽所有交通工具才能到达:飞机换火车,火车转汽车,汽车搭马车,然后再徒步。光是遥远的路途,便对在新疆尤其是新疆基层工作的同学们心生敬意。
教工食堂是后来工作后又考回政法读法硕时常去的地方,那里的铁板炒饭是我和从宁夏考来的舍友茹美女的最爱。记得每次下课后,铁板炒饭前总是被包围成一圈密不透风的“人墙”,一盘炒饭加上一杯现磨豆浆几乎是平日午饭的标配。然而毕竟读法律硕士都是工作后的“回炉”工程,晚饭及周末的“情感沟通”是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疆、宁夏、西藏和本地的同学轮流主导,从学术问题到乡土人文,从同事老乡到同窗同行,觥筹交错,煮酒言欢。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很多本科时候学习的理论经过工作的实践发现了问题,回到课堂由老师以专题的形式深度剖析,加上课外的“饭桌研讨”,掌握不可谓不深入。既然是探讨,同层次间未免进步太慢,间或请来老师加入,师生之情在饭桌论辩间其乐融融,知识与味蕾同时进步。对于此,入学时的法律硕士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就说:“你们这些研究生,尤其是在职的,能否毕业不光是要做论文,还要吃够一定数量的饭,像牛津、剑桥,律师不吃饭是毕不了业的。”听起来有些搞笑,但的确如此。
贺卫方老师的《在英国法的圣殿里》一文中就有关于英国律师受餐仪式的详细介绍。身为法律人,我们虽未能够在圣殿中“eat his dinner”,但在西法大,我们也“eat our dinner”顺利毕业。至于吃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了,常去的是北区广电大楼对面的“老成都菜馆”和师大路的“中田豆业”,当然,我们毕业时“中田豆业”已经搬到了长延堡新开的商厦里,此是后话。
在学生时代,宿舍是大家分享美食的一个重要场所。无数美食在这里被众人哄闹“分割”,也有无数美食因为信息的传播而从这里成为发掘的起点。本科时,“泡面”是宿舍睡前的传统节目。记得宿舍里的榆林美女洁英,总是在冬天下自习后泡上一饭盒泡面。当香菇料包遇上刚打回的开水,香气瞬间弥漫整间宿舍。彼时各自大都从寒冷的室外回来,当饥肠辘辘碰到勾人的泡面香味,肚里的馋虫早就按捺不住跃跃而出。“那个,洁英,一会儿让我喝一口汤。”“没事儿,那你先吃吧。”“那我也喝一口汤。”“诶,我也喝一口。”“还有我……”于是,一包泡面在每个人面前传了一圈之后,汤以及连同汤水吸走的面条,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二,就这样,美女每晚吃泡面依然保持美好身材,而像我这种基数本来就很大的就越来越无法直视了。有一种感情叫作不忍看你独自变胖,说的就是我们这种友谊。
研究生阶段,住校的同学大都来自外省,各地的特产就成了打牙祭和沟通情感的最佳美食。我们宿舍有幸吃到了新疆贾刚同学带来的吐鲁番的新鲜葡萄,至今回想,甜味瞬间在嘴里漾开。还有核桃、枸杞、酸奶疙瘩等等,想起每种零食似乎都能回忆起一个个同学,一段段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在昨日。
每个人都有体会,想家的时候往往最怀念家里的味道。怀念我的学生时光,最想念的是那时被美食牵挂的简单快乐。那时的我心思单纯,肆意吮吸知识的营养,简单的食物把我吃得圆圆滚滚;十年过去,吃的内容虽然比学校质量好很多,但那份开心和畅快已难寻觅,更别说那伴着思辨和智慧的饭食间的交谈,甚是想念。
(张佳:西北政法2004级法四系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