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记

精准扶贫

2017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及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动态管理,全面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认真落实《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脱贫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市上统一安排,研究制订《通渭县精准脱贫核查工作方案》,紧盯贫困户收入“十不算”和三保障“十不脱”核查标准,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县建档立卡系统中已标注的2014—2016年度6.48万脱贫人口无遗漏地进行了核查。二是对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反馈我县264条疑似问题信息认真核查整改,对核查为属实的175条问题,依据《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核查整改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疑似问题信息的通知》要求具体对待、分类处理,对不符合建档立卡标准的及时登记备案坚决予以剔除,对需迁移户籍或办理过户手续的,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办理,全面整改到位。三是对市审计组反馈我县2015—2016年度建档立卡对象不精准疑似问题信息进行扎实核查,同时指导乡镇对“五类人员”数据信息进行了全面自查;同时,认真落实贫困人口基础数据信息“一月一核查一比对”和“五类人员”季度审核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错误数据及时反馈各乡镇进行核准修正,先后发现并修正错误数据15384条。四是按照省上统一要求,于2017年8月底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全县新识别纳入贫困人口1618户6086人、回退2014—2016年脱贫人口1984户9503人、剔除不符合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标准“五类人员”602户2927人,动态调整后,全县2016年底贫困人口为1.86万户8.5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1.5%,贫困人口识别实现由基本精准向比较精准的转变。五是认真落实《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制订出台《通渭县2017年贫困退出验收实施方案》,集中1月时间,严格按照乡村初验、部门认定、数据比对、县级验收等环节程序扎实组织开展2017年贫困退出验收工作,经市级抽验、省级数据比对后,全县稳定脱贫3632户1.71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7.3%,全面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二)强化资金使用,着力弥补脱贫短板。2017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66亿元(专项扶贫资金1.56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亿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6亿元、占总投资的43.34%;富民产业培育项目1.3亿元、占总投资的48.8%;公共服务保障项目713万元、占总投资的2.7%;人居环境改善项目516万元、占总投资的1.9%;能力素质提升项目880.21万元、占3.3%,重点围绕补齐脱贫短板,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项目。道路建设上,全县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234.7公里,建成村组砂化道路313.9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7条48.2公里,实施自然村硬化路727.7公里,全县累计建成通畅工程1516公里、通畅率达100%;安全饮水上,完成自来水通水1567户、累计完成农村自来水通水6.91万户,村级通水受益率100%;实施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2万人稳定吃水问题;动力电覆盖上,实施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造提升农村供电线路60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危房改造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765户,其中D级4148户、C级1617户。网络建设上,新建4G基站39个、行政村4G信号实现全覆盖;新接通225个行政村宽带网络、通网率90%。村级阵地建设上,实施村级阵地改造提升86个村、已建成85个,累计改造提升153个村;新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32个、累计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124个。电子商务上,改造提升6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66个、开设农村网店66个,累计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8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241个、开设农村网店241个,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有效弥补了脱贫攻坚工作短板。

(三)强化产业培育,力促农户稳定增收。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核心举措,制定了《通渭县脱贫攻坚强县富民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通渭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围绕草畜、新能源、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果蔬、劳务、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明确到户产业发展目录19类36项,形成“政府下单、贫困户点菜、政府补贴”的产业支持模式,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户增收产业全覆盖。一是创建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持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力培育玉米和小杂粮、马铃薯和中药材、草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发展全膜玉米71.4万亩、马铃薯39.2万亩、中药材6.63万亩(金银花1.6万亩)、小杂粮13.3万亩、设施蔬菜5.7万亩,新增林果面积5.2万亩、累计达14.6万亩;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新建暖棚圈舍6619座,引牛6077头、羊1776只,新发展家庭规模牧草种植户2000户、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24个、牛羊养殖专业村18个、家庭规模养殖场145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3000户,牛、羊存栏分别达到5.38万头、30.24万只,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围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入驻企业70户,实施项目92个、完成投资46.81亿元,建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园、以草畜肥循环发展为主的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了“种、养、加、销”的草畜肥全产业链和“覆、收、加、销”的农膜循环利用链。二是创建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积极解决红色预警,大力推进风电开发,已建成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华岭一、二期、义岗一期项目年发电3.26亿度、累计发电14.7亿度,弃风率由2016年的38.8%下降到12.8%,特别是根据县上与风电开发企业签订的扶贫带动协议,按照“风电企业每开发10万千瓦风电向县上缴纳500万元扶贫基金”标准,风电企业已缴纳728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抢抓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和被确定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机遇,按照光伏扶贫“33331”(即实施户用分布式发电、村级电站和集中式电站共同推进的光伏扶贫发展格局,精心打造西部、北部、南部三大光伏扶贫示范片区,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畜光互补、林光互补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县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以上,实现1万户农户从中受益,其中户用分布式2000户、村级电站带动8000户,努力把通渭县打造成全国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全县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1960户5883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169个4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7万千瓦,建成并网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630户189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47个9275千瓦,累计发电360万度、结算电费109万元。三是创建“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启动建设了悦心国际书画村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谋划实施投资36亿元的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项目,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画廊协会、文房四宝协会和画廊联盟,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书画艺术节。大力推行“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全力促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开展“楹联村”试点和“家家户户挂中堂”活动,有效发挥了书画文化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和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持续推进劳务输转工作,2017年整合培训资金1105.21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61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367人;组织输转各类务工人员9.96万人、创劳务收入19.56亿元。

(四)强化精准帮扶,推动多方资源整合。一是加强帮扶力量配备。2017年7月份,省、市相继调整加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后,我县由2名省级领导包抓2个特困乡镇、帮扶3个贫困村,8个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联系帮扶6个乡镇的27个贫困村,5名市级领导联系包抓5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30个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定单位帮扶15个乡镇的40个贫困村;在此基础上,8月份我们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按照省、市要求重新调整加强了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确定41名县级领导联系包抓18个乡镇的57个特困村和25个贫困村,120个县直单位帮扶62个特困村、69个贫困村,重新调整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98个、帮扶队长198名、队员832名,实现了全县15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77个非贫困村中的43个特困村和3.0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帮扶全覆盖。二是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制订了《福清市通渭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意向性意见》《福清市通渭县东西部扶贫协作2017年工作计划》,建立了《通渭县东西部扶贫协作2017—2020年重点项目库》,全面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和社会参与等工作;瞄准产业扶贫项目未覆盖的贫困村户,投资2054万元(其中福清市对口帮扶资金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321.6万元、贫困户自筹1232.4万元),户均补助8000元,新建或改扩建暖棚圈舍1027座,引进良种基础母牛2054头。完成福清市帮扶的625座养殖暖棚建设,引牛625头。福清市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募捐帮扶资金421.75万元,其中300万元对接10个贫困村发展光伏发电项目,35万元用于贫困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120.2万元用于帮助240名通渭2017年录取的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解决上学问题。挂牌成立了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管理站,组织输送12批662名劳动力(其中贫困户417人)赴福清市劳务协作企业就业。组织动员通渭籍大学生参加福州市2017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定西定向招聘考试,全县报名参考人数79人,被事业单位录用14人、国有企业录用13人。三是积极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大力实施“一村一企一产业一劳务”工程,先后组织109家县内外企业、11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155个贫困村、43个特困村和3502户贫困户,吸纳370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9105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加强金融支撑。累计向2.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48亿元,户均4.9万元、覆盖面达96%。在全县332个行政村全部组建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累计向7744户农户发放借款1.13亿元,使用率达116.2%。

(五)积极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扶贫效益。一是实施产业到户项目。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制订了《通渭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实施方案》,采取政府制订菜单、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的“菜单式”方式,围绕草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明确19类36项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对没有享受到户项目和已享受项目资金但不足1万元、尚未形成稳定增收产业的贫困户,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由贫困户根据目录和实际需求选择1个以上的产业发展项目,按照每户补助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进行政策支持,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户增收产业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看得见的产业、看得见的收入。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落实产业扶贫到户项目2.9万户,其中新发展暖棚养殖8154户、鸡苗养殖692户、饲草种植户213户、光伏发电项目807户、金银花种植户2614户6864亩、苹果种植户2817户8721亩、花椒种植户1238户4320亩、马铃薯种植户3577户3948亩、核桃种植户491户1883亩、皇冠梨种植户166户942亩、马铃薯贮藏窖125座、设施蔬菜大棚61座。二是创新资产收益带动模式。2017年11月制订了《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脱贫攻坚实效。特别是按照“量化到村、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积极实施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每年产生的收益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和运营费用,产生的净收益按照村集体和贫困户14比例进行分配,其中贫困户收益部分主要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所得,村级收益部分主要用于发展村级产业和开展公益性扶贫,通过科学分配收益,实现村户双赢。目前,已建成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47个,正在建设51个,村级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电站收益的20%将作为村集体收入,平均每村年可增收1.1万元。三是探索建立救灾减灾应急机制。针对通渭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极易导致贫困人口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问题,2017年7月27日制订了《关于建立救灾减灾应急机制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明确靠实行业部门防灾减灾责任,确保贫困人口受灾不减收、住房及安全饮水、道路有保障。2017年,县上累计投入资金525.3万元,维修因灾水毁道路1.3万平方米,修复农村自来水管道7488米,复种农作物2300亩、理赔牲畜49头;发放救助资金997万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15673户57106人。

(六)强化工作保障,持续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全面履行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了《通渭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靠实责任。建立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工作制度,推动工作重心前移下沉,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责工作组建设,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检查考核责任。2017年,县委先后在23次常委会会议上研究脱贫攻坚事项43项,县政府先后在17次常务会议上研究脱贫攻坚事项32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2次会议,组织开展7次督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压实行业责任。全面落实行业部门“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清单式管理责任,精准建立到村到户工作台账,以清单式管理推动各项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到村到户。同时,成立了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产业开发、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驻村帮扶、组织保障等11个专责工作组,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四是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认真落实《通渭县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的意见》《通渭县乡镇领导班子精准扶贫考核实施意见》《通渭县精准扶贫重点任务部门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办法》等考核办法,将精准扶贫业绩考核结果直接作为班子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分档次严格兑现奖惩。五是扎实整改突出问题。对照省上关于2016年市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和《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方案》认真开展自查,研究制订了《通渭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方案》,针对梳理出的8个方面31个问题,制订了81条整改措施,属限期整改的17个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属长期坚持整改的14个问题正在落实中。六是建立扶贫约束机制。持续开展“一月一督查一评比一通报”,对发现发的问题逐项建立清单,限期倒逼整改,促进工作落实;认真落实《关于向县委报告重大财政事项的意见》《通渭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办法》,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行;认真落实《通渭县脱贫攻坚责任体系追究办法(试行)》;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成立6个专项巡察组对18个乡镇100个村进行巡察,对2016年市县巡察的125个村随机开展“回头看”,全面整改市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反馈的问题。

(七)认真谋划落实,其他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针对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导致贫困人口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建立救灾减灾应急机制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确保贫困人口受灾不减收、住房及安全饮水、道路有保障。二是围绕开展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兜底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九大扶贫行动”,全面摸清到户到人项目,建立条目清晰、需求明确、规划科学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制订《甘肃省通渭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形成了层次清晰、有机统一的户、村、乡、县“四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今后三年深入实施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奠定了行动指南。三是持续强化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内源式扶贫,先后编发精准扶贫工作简报48期,挖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地方频道等国家级媒体平台采用12条;《甘肃日报》、省扶贫办网站专栏等省级媒体平台采用30条;省脱贫攻坚动态采用2期;《定西日报》、市党政网等市级媒体平台采用51条;市精准扶贫简报采编12期。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预计2017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6.86万人、贫困面17.3%;全县109个深度贫困村有贫困人口3.37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9%,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减贫2万人以上、年均贫困发生率需下降近7个百分点,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一是通渭县两差(自然条件差、基础条件差)、三弱(县域经济弱、村级集体经济弱、农民增收产业弱)、一难(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难)的基本县情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但全县仍有1964个自然村3500余公里的通社道路是简易路面(沙砾路面或土质路面),特别是部分县乡道路建设年代久,建设标准低。三是富民产业培育任务重,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少、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培育步伐缓慢,转型升级后劲不足。四是群众收入不稳定,特色种植业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产业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支撑脱贫的问题客观存在,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五是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三、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精神,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大扶贫格局,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战略论述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力争2018年稳定脱贫2万人以上,11个贫困村申请退出,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2%以下。

(一)突出精准管理,持续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持续抓好动态管理。认真落实行业部门数据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推进“五类人员”信息季度审核工作常态化落实,确保数据共享机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的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切实完善精准识别,夯实工作基础;继续强化落实基础数据信息“一月一核查一比对”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更新、数据录入和纠错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则退、有出有进、动态管理。二是持续抓好协调指导。重点推进“七个一批”和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各项措施任务全面落实,形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按行业标准认定、帮扶措施按行业政策落实、行业政策由业务部门培训、贫困退出按行业标准验收、数据录入按行业统计口径审核的工作格局。三是重点突出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按照省市要求,深化“三个有限”认识,强化督促指导,全面完成“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的制定落实,确保各项到户帮扶计划精准落实。

(二)突出工作短板,持续提升脱贫实效。抢抓全省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贷款工程机遇,持续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围绕《甘肃省通渭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大力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安居扶贫、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九大扶贫行动”,持续夯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弥补贫困村、特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居环境不够美丽等工作短板,着力提升脱贫实效。

(三)突出资金使用,持续发挥扶贫效益。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增量部分用于增加扶贫专项资金支出占20%以上;二是持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的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和聚焦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持续精准安排使用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突出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确保每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促进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四是持续加强资金管理,坚持“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加强项目资金过程监管,按照“三张清单一张网”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项目资金阳光运行。

(四)突出力量整合,持续提升帮扶成效。一是持续压紧压实县级领导的领导督导责任,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乡村干部帮扶的直接责任,科学完善帮扶成效考评体系,切实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提升帮扶工作成效;二是持续深化东西扶贫协作,按照《福清市通渭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社会参与“五大任务”落实,促进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人才互动交流、社会组织壮大,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五)突出内源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动力。将脱贫攻坚宣传教育工作与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度融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内容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典型示范引领宣传活动,每月选树宣传一批脱贫致富典型,在村级评选脱贫致富示范户,通过榜样力量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信心;依托村级阵地搭建互助平台,促进富裕户与贫困户之间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村社活动,引导和督促人们发扬孝亲敬老、勤俭持家传统美德,自觉承担家庭责任,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减轻社会负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强大合力,努力营造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六)突出约束导向,持续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对照《通渭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方案》8个方面31个问题的81条整改措施,持续抓好突出问题整改,对已落实整改的17个问题继续巩固提高,对长期坚持和正在整改的14个问题,继续靠实责任推动整改,不断提高全县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实效;二是持续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坚持“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察暗访”与“巡回督查”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在扶贫领域持续开展大范围、高频次、强力度的督查巡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三是将督查重点放在扶贫政策落实、帮扶工作扩到位、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上,着力推行以帮助乡镇发现问题、指导工组为目的的督查巡查方式,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