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灾减灾
一、防雹增雨
2001年,全市干旱季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02年,全市共有“三七”高炮104门,WR-IB型火箭14副,组织较大规模人工增雨3次。4月4日、5月1日,13个县区近百个作业点进行增雨作业,全市降雨量10.5~39.4毫米,增加降水5毫米以上。5~9月,各县区在宝塔区、洛川县两部雷达严密监测下,对6次区域性强降雹天气进行积极防御。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简称“人影办”)配合省人影办在延安南部6县区进行6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作业区降水量均达到30毫米以上,为秋播创造良好条件。是年,全市防雹增雨消耗“三七”炮弹25189枚,WR-IB火箭72枚,JFJ-I火箭1308枚。2003年,6月2、19日,7月6日,9月8、22日,组织防雹作业223次,消耗炮弹28467发。2004年,3月24日、4月30日至5月2日,开展地面高炮、火箭作业17炮箭次,实施飞机人工降雨12架次,作业30多小时,影响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增加降水量3550吨,缓解旱情。5~9月,全市消耗炮弹46180发,火箭227枚,抵御5000平方千米内的冰雹天气发生,保护苹果面积130余万亩。2005年,市县两级投入增雨体系建设经费400万元,购置流动作业车4辆、WR-98型火箭发射装备26副,全市共进行冰雹防御作业51次,耗高炮弹45215发,WR-IB火箭型火箭作业62个点次,耗火箭弹269枚,有效抵御5000余平方千米的冰雹灾害,189.2万亩苹果得到保护。
2006年4~10月,全市防雹作业62次,高炮防雹作业1363炮点次,耗弹58937发;WR型火箭防雹作业162箭点次,发射火箭570枚;保护面积6000余平方千米,有效保护苹果面积150余万亩。全年开展地面高炮人工增雨(雪)作业161炮点次,耗弹2600发;WR型火箭增雨(雪)作业80点次,耗火箭183枚;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延安进行飞机增雨31架次100小时。高炮、火箭影响面积5850平方千米,飞机影响面积2万平方千米,增雨总量约3.6亿吨。2007年,高炮、火箭增雨(雪)作业17次682点次,耗弹13446发、火箭512枚;飞机增雨25架次70多小时,影响面积3.3万平方千米,增加降水5.8亿吨。开展防雹作业39次,防雹作业保护面积7500平方千米。翌年,地面高炮火箭增雨作业9次,增雨面积8000平方千米,增加降水量约5.5亿吨。205个点防雹作业32炮(箭)次,保护面积1.1万平方千米。2009年,高炮、火箭作业714点次,其中增雨163次,防雹551次;增雨影响面积1.5万平方千米,增加降水总量约6000万吨;防雹作业保护面积1.3万平方千米。2010年,防雹增雨作业35次,高炮、火箭共作业点数767次,耗高炮弹22770发,发射火箭弹683枚,飞机从延安机场起降增雨作业8架次14小时。总共作业面积12.49万平方千米,增加降水约2.6亿吨,其中飞机增雨作业涉及13个县区。
二、防震
2002年,市防震减灾办公室成立。市政府要求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抗震设防2次审查核准审批程序,全市抗震设防审查核准审批被市规划局列为各类基建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中的第一项。2002~2010年,完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1200多项,完成示范社区建点6个,新建挂牌示范学校6个,全市新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村13个。
2003年,山西省洪洞县地震,市防震办在地震发生3分钟后将震情上报市委、市政府,通过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延安广播电台向社会各界公布震情,民心稳定。
2004年,陕西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延安测震台在安塞县真武洞镇马王庙渠开工建设,2007年,开通地震专用网线,市地震电子监测系统安装运行。
2005年,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子长、黄陵、吴起、宜川8县区成立独立防震减灾机构,专职防震减灾工作人员28名。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市科技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委、市政府成立延安市防震减灾应急处理指挥部。同时,修订《延安市地震应急预案》。
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防震报告会36场次。建起延安大学测震台,省地震局宜川测震台。12个县区设置独立防震减灾机构。
三、地质灾害监测防治
2000年,宝塔山滑坡勘查与宝塔山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列入国家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2001~2002年,全市治理地质灾害点15个,搬迁人口11707人,投入资金633.84万元。
2003年4月,《延安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吴起县,长城—周湾—吴起镇区段;安塞县,镰刀湾—化子坪区段,王家湾—坪桥—郝家坪—沿河湾区段,王窑—招安—沿河湾区段;子长县,石家湾—瓦窑堡—马家砭区域,重点区段为瓦窑堡区段、马家沟以下张家河区段、二十里铺—十里铺区段、李家岔镇段、涧峪岔区域;延川县,清涧河以西永坪—贺家湾—马家河区段;宝塔区,下坪—蟠龙—青化砭—甘谷驿区段,柳林—桥儿沟区段;黄陵县,店头镇沮河河谷区,桥头镇张寨—暖泉沟区段,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城镇:延安城区,宝塔区柳林镇、桥沟镇,子长县瓦窑堡镇,延川县延川镇、永坪镇,延长县七里村镇、交口镇,安塞县真武洞镇,吴起县吴起镇,黄陵县桥山镇,甘泉县城关镇等,这些地带人口稠密,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降水、人为活动等因素下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黄陵县店头镇煤矿开采区、子长县煤矿开采区,这些地带地下大面积采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一些煤矿井口选址不合理,开采过程中废弃的土石、煤渣、矸石等堆放不合理,遇到暴雨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交通干线:延安至安塞公路安塞段,延安至永坪公路白坪—永坪段,延安至志丹公路志丹郝岔—新崾崄段,延长至张家滩公路张家滩中学—张家滩乡政府段,这些地带在修路中开山炸石、切坡等造成的不稳定斜坡和危岩体较多,局部地段很不稳定,极有可能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神延铁路线延安至子长段,西延铁路线黄陵至延安段,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遇暴雨、连阴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灾害。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市共发现隐患点440处,其中滑坡208处,崩塌128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11处,地裂缝18条,不稳定斜坡68处,预计发生的主要时段为5~10月,其中7、8、9月为高发期;另外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融冻季节,是冻融型崩塌滑坡高发期。
2003年,全市防灾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投入资金900.2万元,整体搬迁20个隐患点的693户3184人。
2005年,全市投入1833.03万元,工程治理志丹、安塞、延川、延长、富县、宜川、黄陵、洛川、甘泉县13个隐患点,43个隐患点居民实施搬迁避让。
2006年,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8次,全市投入923万元,治理隐患点38个。城区防汛及防滑塌工作指挥部、应急抢险队、应急调查队成立。
2007年,13个县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批准实施。市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
2009年,宝塔山滑坡列入国家重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投入资金1000万元。
2010年,市财政局安排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经费60万元,监测预警经费50万元。全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169份,落实644处隐患点监测人员650人、责任人485人,发放避险明白卡4086份,设立警示牌125块。
四、有害生物防治
20世纪80年代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毒土、毒饵、灌根及叶面喷施,选用抗病虫品种,深耕、轮作倒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90年代后,各级植物保护部门坚持病虫监测预报,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品种、新型植保喷雾器械和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杀害虫等绿色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新型除草剂,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综合防治粮食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害。1992年,桥山林区油松毛虫大发生,采取敌马烟剂防治,效果明显;2004、2005、2007、2008年,均有虫不成灾;2010年冬,宜川县、黄龙山林业局防治0.5万亩。
1999年3月,宜川县铁龙湾林场首次发现红脂大小蠹。2000年,蔓延宜川、洛川、黄龙县,发生面积37.31万亩。2001年5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小蠹虫分类专家殷慧芬等调查确认该虫系由山西传入。主要采用诱杀、立木熏蒸、虫孔注药、释放天敌等方法综合防治。2004~2008年,发生面积103.7万亩,综合防治102.16万亩。2010年,发生面积15万亩,综合防治12万亩。
2001年,沙棘木蠹蛾在吴起、志丹、安塞县危害严重,主要采取人工平茬防治;2005~2010年,发生面积85.8万亩,防治53.15万亩。2008年7~8月,吴起、志丹、安塞县大面积突发沙棘栎黄枯叶蛾危害,发生面积31万亩,成灾9.5万亩。市政府下发紧急通知,开展全面调查防治。2010年10月,吴起、志丹、安塞县购置机动喷雾器450台(其中省林业厅援助100台),频振式杀虫灯600台,高压灭虫电网20台,各种农药、粉炮炮弹8吨,防治沙棘栎黄枯叶蛾面积35万余亩。
2006年,安塞县首次发现河曲丝叶蜂,发生高达31万余亩。主要采取幼虫期喷施菊酯类农药防治,至2010年基本得到控制。
2005年,吴起、志丹县发生舞毒蛾,发生面积21.7万亩,使用氯氰菊酯防治6.5万亩;延安市首次发现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面积0.45万亩。2008年,杨树天牛发生面积3.36万亩,防治面积2.96万亩;松梢螟发生面积15.5万亩,防治面积15.1万亩;油松小蠹虫类发生面积11万亩,防治10.1万亩。2009年,舞毒蛾发生面积2.2万亩,化学防治面积2.2万亩。2010年,舞毒蛾发生面积0.9万亩,防治面积0.8万亩;小蠹类发生面积22万亩,防治面积17.6万亩;松梢螟危害发生面积15.3万亩,防治面积13.01万亩。
2004年,全市林地鼠兔害发生面积264.60万亩,其中轻度发生153.7万亩,中度发生75.9万亩,重度发生35万亩,防治面积249万亩。主要采取药剂蘸根、化学防治和人工扑杀等综合措施防控。2006年4月,国家林业局在延安召开“全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现场交流会”。2010年,全市发生面积50万亩,综合防治42.7万亩。2004~2010年,全市防治面积累计893.9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