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灾害
县地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霜冻、冰雹、干热风、连阴雨、暴雨等。灾害性气候除冬春季干旱、秋季连阴雨具有普遍性外,春季霜冻、夏季干热风、夏秋季暴雨均具有明显区域性特点。冰雹多发地为:北部的唐藏,中部的红光,东部的岩湾和平木,南部的三岔和瓦房坝等地区。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采用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测报方式预防灾害,采取修坡改梯、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式减少灾害发生。
第一节 气象灾害
暴雨
1990年7月5日~6日,县地连降暴雨,降雨量179.9毫米,洪峰流量1880立方米/秒,毁损农田2000公顷,秋作物绝收1666公顷,冲毁民房500间,宝成铁路一度中断,水灾中死亡2人,失踪3人,直接损失4300万元。
1998年8月17日,暴雨袭击7乡(镇)34村,受灾农作物362公顷,民房进水867户,冲毁县乡公路4处500米,经济损失128万元。
2003年8月6日,平木、岩湾、温江寺、黄牛铺等地暴雨降雨量达60毫米以上,其中岩湾乡最大,为78.1毫米。山洪冲毁耕地10.27公顷,损毁农作物15公顷,损坏大小桥梁47座,冲垮车道河、中曲河河堤140米,民房进水579间,圈舍进水80间,滑坡13处,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9月6日起,全县连阴雨,农作物损失180万元。
2010年7月23日,强降雨致河水暴涨,嘉陵江县城段最大洪峰流量1140立方米/秒,持续5小时。农作物受灾2233公顷,其中冲毁农田368公顷,房屋受损536户1608间,其中严重损毁82户246间。损毁河堤45处95公里,受损公路117条475公里。省道212线塌方,一度中断。冲毁水坝10座,桥梁128座,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
2010年8月20日,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7乡(镇)降雨40毫米以上。坪坎镇降雨量最大,为70毫米。主要河流河水上涨,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冰雹
1993年6月13日18时10分~19时20分,唐藏乡隘口、辛家山、草滩沟、梁山沟4村遭受冰雹袭击,受灾农作物16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7万元。
1995年8月17日,凤州乡、红光乡共351户村民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受灾秋作物2173公顷,冲毁乡村道路3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8万元。
1997年7月8日,双石铺、唐藏、凤州、瓦房坝4乡18村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受灾粮食作物268公顷、蔬菜38公顷、苹果、花椒4285株,直接经济损失121万元。
1999年5月17日,暴雨冰雹袭击平木、草店2乡(镇)15村50个村民小组,受灾农作物22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8万元。
1999年7月18日,留凤关、温江寺、凤州、双石铺等4乡镇突降暴雨伴随冰雹,受灾玉米等经济作物157公顷,部分民房和电力线路受损,经济损失63万元。
2000年8月27日~28日,凤州、唐藏、红光3乡(镇)连续两次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造成秋作物及苹果直接损失260万元。
2004年6月15日,唐藏、双石铺镇遭暴雨、冰雹袭击,直接经济损失159万元。
霜冻
霜冻多出现在4月上、中旬,俗称“倒春寒”,对花椒、苹果等危害最大。从2000年后晚霜资料分析,每4年左右发生一次。
2001年3月8日,突降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8℃,最大降温20℃,雪后持续出现4天霜冻天气,农作物直接损失5000万元。
2005年4月13日,凌晨霜冻,致花椒1400公顷受灾。
2010年4月11日~13日,连续低温,冻死花椒的新枝和花芽2700万株,冻死花椒树38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干旱
县地干旱以夏旱最多,春旱次之,春夏、夏秋连旱较少。
1997年4月起,连续60天未见透雨,6月份降水量比1996年同期减少50%。总降水量319毫米,嘉陵江三级支流几乎断流,地下水普遍下降2~3米,全县严重受旱农作物5800公顷,死苗1730公顷。
2010年1月后,气温异常偏高,水汽蒸发大,降水少,粮食作物受旱1730公顷,致严重减产。
第二节 地质灾害
县地各类地质灾害明显受到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气象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和控制,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均为山地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6~9月雨季,多出现在铁路、公路沿线,矿区及高陡边坡地带。
滑坡
斜坡上岩体由于重力作用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动而形成滑坡。县地主要滑坡区位于银母寺蔡家沟和八方山金场坪。
2001年7月24日,凤州镇苍坪村阳坡一带地面一次性形成地裂缝5条,裂缝最长处超过150米,最宽处0.36米,直观深2米以上。此滑坡体最早发现于1981年特大洪水发生时期,1997年重新复活,一直处于蠕动变形活跃期,在二、三、四组等地形成多条裂缝,威胁群众280余人生命安全,属重点观测地。
2001年11月13日16时,南星镇寺沟村三组黑崖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形成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3.2万平方米滑坡体,被埋7人。
2002年,县政府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朱家湾、苍坪(胡家山)、河口老街、古常梁、倒贴金吴家院、刘家庄台上、西山和东山一组、俞家沟、高桥铺八盖塄、坪坎村、南星小学、银洞梁、五星庙、方家湾、铅峒山手搬崖、心红铺寇家河、南山湾、草凉驿、老厂,共20处。至2008年4月,全县滑坡点增加到108处。
2008年5月16日,发现凤州镇国安寺村背后坑发生地裂缝险情,长1公里。其中严重裂缝50余米,最宽处30厘米,威胁附近农户10户35人,房屋49间。
至2010年,全县滑坡地点112处。
崩塌
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县境内发生区多在矿区、公路路基上下较陡的地方。2008年4月以前,查明全县不稳定斜坡35处,易崩塌地1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新增崩塌5处,地裂缝3处。
泥石流
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县境内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沿线油房沟、苍坪等地属多发地段。矿区设挡墙的废石堆,占压面积大,易发生小规模泥石流。至2010年,泥石流易发地40处。
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坑。县境内矿山上部中段大多已开采完毕,形成较大规模的采空区,致使地表局部岩体发生位移、塌陷。危害较大的区域在银母寺、二里河和铅峒山铅锌矿区。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凤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县域地下骤然响起沉闷的隆隆声。城区堡子山、窑子山均见崖土崩塌,尘土飞扬,建筑物剧烈摇晃,人员站立不稳,持续1分钟。人们始知发生地震。过后,由网络、电视得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全县受灾29940户,死亡1人,农村9509户房屋受损,其中倒塌和严重受损3340户10279间,一般性受损6196户18565间。城镇楼房受损332栋,公路塌方5处,蓄水池受损37座,供水管道受损43处。矿山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宝成铁路中断。2008年5月12日晚7时,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紧急部署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保稳定,保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县委组织开展“进百村、走千户、访万民”活动,县级部门和乡(镇)干部分赴乡(镇)、村、厂(矿)、企事业各单位,逐村逐户逐单位核查灾情,拍摄影像资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调拨救灾帐篷750顶、彩条布27650米、棉被500床,衣物10000件,食品260件,净水器70台,发放给受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各乡(镇)搭建救灾帐篷3400顶,转移安置25758人。县城搭建救灾帐篷220顶,搭建城南广场、中心广场、机关大院、沿江河堤临时居住点5处,安置20000人。因余震频繁,居民在临时帐篷住宿持续月余。期间,5月15日,全县群众向汶川灾区募捐50.23万元,衣服856件,棉被10床。延至6月10日,全县共捐款163.3万元,衣物3460件,其中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8.3万元。2008年7月1日,县委、县政府举行“纪念建党87周年暨赈灾募捐文艺晚会”,会上共募集爱心款1437.6485万元,其中51家机关事业单位、12乡(镇)干部职工捐出一月津补贴365.5985万元。地震发生后,国家部委、陕西省、宝鸡市各级领导12人次来凤县视察、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第三节 防灾减灾
组织机构
县政府民政、水利、交通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均于年初完善救济救灾工作机构,制订抢险救灾工作预案,明确防区划定及岗位责任等,以正式文件通知各单位,并坚持防汛期和防火期内县(乡)政府办公室、县防汛办、防火办24小时值班。一旦发生灾情,政府即组织抢险救灾安置群众基本生活,待灾情初步稳定后,组织群众抢修道路,以利群众生产自救。防灾工作重点坚持防汛防火并举、长效机制监管与专业机构督办相结合、政府领导统一指挥与各条块联防相结合、依法人防与工程防治相结合四原则,使洪涝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小)到最低程度。党员、干部和共青团员在这一时期的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先锋队作用。
防灾宣传
采用不同方式宣传防灾救灾知识。每年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开展科普宣传,举办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多次,受教育干部群众1万人次。
地质灾害预防
2008年,县国土资源局编制印发《凤县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凤县人民政府每年印发《凤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年,县政府修订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出应急平台建设、应急体系标准和应急保障内容。形成各级政府负责、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机制。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制度、应急检查制度、应急除险制度、群测群防制度、预警预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和危险评估制度等。采用支挡、锚固、固化、粘土填充滑坡和崩塌体裂缝等办法,治理滑坡与崩塌,或修地表排水渠制止雨水渗漏。预防泥石流亦修排水渠。至2010年,治理三台山铅锌矿区、银洞梁铅锌矿区、银母寺铅锌矿区、铅硐山铅锌矿区地质灾害,投入治理资金1700万元。利用搬迁避让、扶贫等专项资金,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居民点3个于安全地带。治理安沟村叶坪滑坡、北山滑坡,白家店、荆梢湾、尹家庄崩塌等5处(点)。
气象灾害预防
气象部门利用现代手段消除冰雹、增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县、乡、村三级还将当年各区段防汛抢险工作实施方案、险区监测责任人电话,险情发生时区内人员撤离、物资转移方案等均在各级公开栏内向群众明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播发气象灾害信息。
农业防灾
防霜冻 1995年后,农村经营品种及规模由农户以市场取向自主调整,除部分抗旱能力较强的河川地依然种植小麦、蔬菜外,绝大部分台地、缓坡地逐年改植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和玉米,防旱抗旱需求大幅降低。县地秋季多雨,冬小麦播种季节往往土壤墒情好,农户广泛施用尿素、过磷酸钙及复合肥料,并选择抗寒耐寒优良品种,适当迟播,使小麦耐寒抗旱功用得以发挥。县内初春或仲春霜冻对花椒新枝、花芽发育损害尤甚,在县气象局提供及时准确的霜冻信息预报后,农业部门及经济组织发动预警区内椒农夜间守候在园内选点堆置柴草,届时煨火以烟雾驱霜收到一定效果。防霜冻使用熏烟法防霜冻,办法是:配制烟雾剂,用20%~30%硝铵,50%~60%锯末,10%废柴油,10%细烟煤粉混合拌匀后,在霜冻来时点燃。
修坡改梯 至2010年,连续实施国家2~7期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区工程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59平方公里.新修坡改梯4394.51公顷,栽植经果林9367.95公顷,营造水保林3000公顷,修建蓄水池273口(座),修建集雨水窖507口,设施灌溉面积730.7公顷;综合治理程度达85.6%,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平均每年可拦蓄地面径流161.56万立方米,拦泥减沙7.88万吨,减蚀率82.8%,流域区基本形成综合防护体系,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及灾害程度均逐年下降。2009年,县水利局向省水利厅审报嘉陵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小峪河、安河、旺峪河及褒河支流中曲河等五条河流防洪工程规划。规划嘉陵江干流上游自黄牛铺镇大桥南,下游至凤县火车站,全长61公里,规划段长38.5公里;结合县城总体规划中的防洪工程标准设计,其中县城和古凤州城两城防段合计9.7公里,农防段28. 8公里;城防段分别按近期3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洪水设防,农防段按近期10年一遇,远期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布设与河势走向基本一致,并根据河流现状、河相关系、既有堤防工程、各区段洪水量级差异等因素,确定规划段内河道最小控制宽度为50~120米。小峪河:治理段规划新建堤防16公里,加高加固堤防2公里,农田防护岸工程12.5公里,生物防护工程50公里。安河:全长45.1公里,其中新建堤防22.5公里,加高加固堤防1.2公里,农田防护岸堤11公里,生物防护工程30公里。旺峪河:县境内全长47公里,其中新建堤防26.5公里,加高加固堤防4公里,护岸工程5.5公里,生物防护工程26.5公里。中曲河:全长35公里,规划新建堤防12公里,加高加固堤防0.5公里,农田防护岸工程6.5公里,生物防护工程26公里。2010年8月23日,省水利厅以陕规计发(2010)385号批复凤县,核准小峪河防洪工程概算总投资2410.51万元,工程占地补偿费54.6万元由市、县自筹解决;2010年12月工程全面开工。
赈灾
灾害发生后,县民政部门细化赈济灾民的粮油钱物发放方案和发放情况公示,重点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和生产自救之需,延至2007年,赈灾820次,社会反映良好。赈灾物资有生活用品如米、面、油、衣物、被褥等,还有生产资料物资,如籽种、化肥等,多为实物赈灾。2008年6月13日,凤县召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县政府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各副县长任副组长,分工领导和指挥其负责部门的灾后重建工作。最先重建的是农村灾民建房,落实重建户是农村灾民建房主体、乡(镇)政府是责任主体、包抓部门是监督主体的“三个主体”责任制。规划设计农村灾民集中安置点42处,实行异地搬迁和就地重建相结合,是年竣工及完成主体2868户,维修3139户,共计18565间。至2009年末,累计重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3074户。国家给予每个重建户,现金补贴2~2.5万元,分别在开工、主体完成、竣工并验收合格三个时间点统一划拨到户,至2009年12月,全面完成农村重建任务。2008年,累计接受上级民政部门抗震救灾资金1618万元,灾后重建资金3065万元。至2010年12月,使用上级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和海内外捐献资金共7817万元,重建县职教中心等学校12所,重建县中医院住院楼、县妇幼保健站及乡(镇)卫生院共11所。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疫病种类
县境内畜禽疫病19种。1991年4月全县畜禽疫病普查中,共检查出畜禽疫病19种。2010年,危害严重且仍有流行的畜禽疫病有牛焦虫病、牛传染口膜炎、牛羊肝片吸虫病、羊疥癣、猪瘟、仔猪白痢、鸡新城疫、禽霍乱、炭疽、牛气肿疽、布鲁士菌病、猪口蹄疫等。
疫病防治
1990~2010年,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于每年春(3月)秋(9月)两季,集中统一预防免疫注射畜禽疾病,力争做到应防尽防。开展灭蜱和预防注射,使牛焦虫病基本绝迹。采用硫双二氯酚,四氯化碳石蜡油等药物降低和消除牛羊肝片吸虫病。仔猪白痢病多在冬春气温寒冷季节呈散发性流行,三周龄内的哺乳仔猪多发,防治重点在于消除圈舍疫源。大面积肌肉注射鸡新城病疫苗,疫病基本得到控制。猪、牛、羊口蹄疫,蓝耳病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列入强制免疫范围。
凤县1990~2010年家畜家禽防疫情况统计表
续表
注:1999年以前无口蹄疫病预防。
森林病虫害防治
1996年,凤县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成立。随后建立县、乡(镇)林木病虫害监测网络,每年定期测报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坚持年监测检疫制度。
2003年,普查县域内有害生物。对照省林业厅印发的有害生物检索名录逐项普查,未发现有害生物检索对象。
2004年,全县发生栎尺蠖虫情,危害面积10786公顷,属历年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年份。县乡两级和国有林场及时灭杀,控制了蔓延。以后年份栎尺蠖虫密度均控制在5.2%以内,不会危害栎类林木。
2006年,关岭梁、青风关飞播区和人工纯油松林发生松针蚧虫害,危害面积440公顷,严重区域松叶视如火燎。实施药剂喷杀,杀灭虫害,控制了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