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基础上,实行田、林、路、水综合治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农业专项基地6个,特色农业示范园23个。利用国家专项开发资金3项总计2438.52万元,农业综合实力增强,农民收入口径增大。
第一节 农业结构调整
1990~1995年,在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199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627公顷(23.44万亩),粮食、经济作物面积80.8∶19.2。1997年1月,县政府印发《凤县农业多种经营“九五”规划》和《凤县加快食用菌发展的决定》。实施多种经营“万亩苹果改良工程”“千万株(1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五万亩板栗、核桃、干杂果基地建设”“两万亩药材基地”“十万头大家畜基地”和“百万袋地栽食用菌基地工程”。2000年,全县多种经营产值达到9000万元,粮经面积65∶35。2001~201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快速调整阶段。发展花椒、中药材、蔬菜、苹果、畜牧、食用菌等主导产业。2010年,粮经比是54∶46。
第二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凤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5年编制,1998年10月完成。《总体规划》体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基本国策,详尽分析全县土地利用的现状、结构和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利用率、土地资源潜力、人口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等,预测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经济活动发展趋势,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保持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园地、林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总体规划》经宝鸡市人民政府批准,1998年10月实施。《总体规划》依1996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年,2030年为展望年。
凤县1996~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表
农用地分等定级
2006年9月,完成全县13697.13公顷耕地等别级划分,为土地由数量型管理向质量、数量、生态协调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农用地分等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级。全县共划分单元1997个,指定农作物为冬小麦和春玉米。自然质量等指数在1265~2305之间,划分自然质量等别6个。其中12等地面积444.3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4%;11等地面积2532.6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8.49%;10等地面积3142.1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94%;9等地面积4999.6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50%;8等地面积2138.5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62%;7等地面积439.87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1%。利用等指数在519~1029之间,划分为8个经济等别,其中:15等地面积256.08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87%;14等地面积1051.06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7.67%;13等地面积168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2. 2%;12等地面积2254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6.46%;11等地面积3293.1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24.04%;10等地面积3491.03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25.49%;9等地面积1422. 19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0.38%;8等地面积246.65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1.80%。
土地开发利用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主要集中在安河、小峪河、中曲河流域的小盆地、宽谷坝子间。土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1981年、1990年水毁后河道零星耕地和15°以下坡耕地及农民占用闲散废弃土地;复垦土地主要集中在19个原航天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三线”建设单位及铁一局五处搬迁企业旧厂址和27个选矿厂的32个尾矿库,以及4个砖瓦厂的部分用地;土地开发主要是县境内的滩涂和未开发的土地等。至2010年,开发利用“三线”企业迁出后遗留的闲置土地280公顷,引进声威水泥、东岭锌业、省矿建公司等企业使用。通过土地流转利用农村零散、闲置土地,引进本香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使用。坚持不破坏、少占地原则,利用荒山荒坡、滩涂为主,尽可能不占耕地,治理县城周边及嘉陵江县城段生态,建成月亮湾、凤凰山、丰禾山三大主题公园和凤凰湖景区;利用废弃的宝成铁路旧线路基和隧道,开发建成灵官峡景区,占地11.3公顷(260亩);整理嘉陵江两岸滩涂、荒山等未利用土地50.6公顷(760余亩),建成消灾寺景区;建设古羌文化旅游示范区。农民搬迁后,全县节约土地42公顷(627.3亩)。
实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第二期、三期、五期、七期和新一期防治工程,开发、复垦、整理项目243个,新增耕地754.74公顷,完成坡改梯田3356.72公顷,整治大于25°以上陡坡地1830.4公顷,新增水保林19692.12公顷,种草501.54公顷,保土耕作4425.07公顷,封山禁牧28080.2公顷。通过修建抽水站、蓄水池、塘堰、谷坊、渠道等水利工程,坡改梯,种草种树,封山禁牧等生物工程对区域内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对村、水、田、林、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
“四荒地”拍卖
县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统称“四荒”地)面积近4万公顷(6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3.4%。1993年起,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政府鼓励流域内村民、团体、个人承包治理“四荒”地,种植花椒、苹果、药材等,发展多种经营。1993年后,县委、县政府把“四荒地”使用、拍卖、租赁、承包等权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振兴山区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流域治理的突破口,制订印发《关于鼓励承包治理荒山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大户的规定》《关于加快农村“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的通知》《凤县“四荒”地使用权拍卖实施办法》《鼓励县、乡机关干部开发“四荒”的决定》《关于治理开发“四荒”地资源中几个问题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7个。至1994年,全县承包荒山户72户,承包治理荒山面积800公顷。双石铺村村民张立恒购买本村荒山、荒滩133公顷。拍卖后的“四荒地”享有土地复垦优惠政策,享受流域治理的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拍买荒山17户81公顷。1995年,王佰成购买陈家湾村荒山273公顷,创办汇丰农场。在“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租赁、承包改革试验过程中,按照“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治理模式。对集体无力开发治理的“四荒”地“先拍卖后治理”,将使用权一次拍卖给经营者,由经营者进行开发,投资形成的效益完全归经营者支配。对有一定实力的村组,采取“先治理,后承包或拍卖“办法,先由集体筹资统一治理“四荒”地,然后分户承包经营,经营收益一部分向集体上缴承包费,一部分由承包户支配。1998年3月13日~14日,陕西省拍卖“五荒”(增加荒水)使用权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经验交流会在凤县召开。至1998年,全县“四荒”地使用权拍卖、租赁、承包总面积5793公顷(8.69万亩),其中拍卖6.5万亩,占已拍卖、租赁、承包面积的74.8%;租赁0.36万亩,占7.9%;承包1.5万亩,占17.3%。购荒地农户578户,社会团体42个,收缴出让金、租金、承包费300多万元。投入治理资金2000多万元,创办家庭农场、股份制合作林牧场13个。至2008年,全县拍卖“四荒地”使用权3312公顷(4.97万亩),共有购买人208户(人)。2009年停止拍卖“四荒地”。
第三节 农业开发补助资金
粮食自给工程
1999~2000年,凤县被列入省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在黄牛铺镇、平木镇、草店乡、凤州镇、河口镇、红光乡计4镇2乡建立粮食自给项目区,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措施,农机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总投资489万元(国投235万元,群众自筹254万元)。
地膜玉米补贴
2004年起,补贴采用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农户每亩10元,至2010年国家共补贴凤县地膜玉米种植资金435.7万元。2006年起,实行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农户每种一亩良种小麦补贴6元,2008年起补贴标准提高到10元,至2010年国家补贴农户购买小麦良种资金89.1万元。2009年起,国家对购买玉米良种的农户每亩补贴10元。
沼气国债项目补贴
2003~2010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成户用沼气池5500座,县级总投资2407.9万元(国家投资1102.87万元,群众自筹1305.03万元)。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补贴
2005年,实施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至2007年12月,新建、装修化验室200平方米,购置安装设备仪器70台(套),总支出104.7万元。2009~2010年,建设公路动物检疫站,投资20万元。畜牧局办公设施购置费41.16万元。建成乡镇兽医站12个,土建工程1439平方米,国家和地方财政总投资157.4万元。
粮食综合补贴和直补
2007年起,实行粮食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至2010年,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1801.245万元,粮食直补资金336.24万元,合计2137.485万元。
凤县2006~2010年粮食补贴和直补统计表
第四节 中低产田改造
黄牛铺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2009年5月,凤县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确定实施“凤县黄牛铺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涉及黄牛铺镇东河桥、堆子、石窑铺、黄牛铺和红花铺镇白家店5村,改造中低产田333公顷(5000亩)。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259万元,市、县财政各投资13万元,群众自筹65万元,自筹中群众投劳折资15万元。2010年,项目区全面完成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大措施规划和建设任务。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建拦水坝3座,排灌站3座,架设排灌站低压线路1.8公里,衬砌渠道4.3公里,埋设暗管10.17公里;测土配方施肥1000亩,秸秆还田1000亩;砂石化机耕路7公里;栽植景观苗木刺槐4670棵,经济苗木核桃3900株;建马铃薯科技示范园390亩,秋菜花科技示范园360亩,试验种植观赏莲藕15亩;技术培训4000人次。完成投资35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80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面积4400亩。改善灌溉面积600亩,年节约用水1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000亩,增加机耕面积500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2平方公里,扩大良种播种面积300亩。增加优质农产品播种面积3000亩,农产品优质率达76%。项目区粮食总产可达50万公斤,其中优质粮食38万公斤,优质蔬菜3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8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95万元。
凤州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0年,实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确定在凤州镇白石铺、凤州、桑园等3村实施,规划改造中低产田333公顷(5000亩),同期建设桑园农业科技观光园,计划投资4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80万元。年内完成项目规划与招投标。翌年春季动工。